華文網

直擊共用單車引發的亂象

大量共用單車堆積在一起。 本報記者 邢 棟 攝

亂停亂放的共用單車。 本報記者 劉 忠 攝

如此騎車帶人不應該。 陳 碩 攝

自從共用單車走入城市,自行車重新回到了人們生活中。但是,

越來越多的共用單車給城市管理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挑戰,也對公民的素質展開了一場考驗。

隨著共用單車數量激增,馬路邊、社區裡亂停亂放車輛,肆意破壞的車輛堆積成山……共用單車使用、管理存在的問題層出不窮。近日,本報記者進行了實地採訪,一起來看看共用單車引發的各種社會亂象。

【亂象一:無序停放】

由於共用單車一般採用無樁停放模式,隨騎隨走,一些市民便無所顧忌,

將單車隨意放置在公交站旁、人行道進出口等影響他人出行的地方,留下安全隱患。

近日,在神火大道與香君路口,記者看到一位元年輕人把自行車停到公交站牌下邊就走了;還有市民為了個人方便,將共用單車停到家屬樓下或自家院中。記者走訪了位於南京路市人大家屬院、市審計局家屬院等社區,見到七八輛共用單車停在樓道口、車行道、草坪上。

市民韋傳明說:“我們在註冊使用共用單車的時候,

APP上也明確說明需要停在不影響交通的公共區域,但是很多人在使用時圖方便,忘記了當時的約定,亂停亂放的情況非常嚴重。”

共用單車在便利人們日常出行的同時,其隨意停放等問題也引起我市城管部門的關注。《商丘市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第三章城市市容管理第十九條專門制定了具體的辦法,以加強對共用單車的管理:要求共用交通工具經營者應當採取電子圍欄等技術手段規範運營和服務,

及時清理妨礙市容環境衛生和公共交通秩序的共用交通工具。拒不清理的,由市容環境衛生行政主管部門予以清理;對亂停亂放問題嚴重的共用交通工具經營者,限制其投放。

【亂象二:違規載人】

共用單車雖盛行,也遭遇了很多尷尬,從最初的肆意破壞,到後來的占為己有,每一個不道德的現象都暴露出國民素質的很多問題,

而現在,共用單車又有了“新玩法”,一輛單車倆人騎。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有些家長將年幼的子女放在車筐裡。記者隨機採訪了幾位元家長,他們並沒有覺得這是一種不文明行為。他們認為孩子年齡小,坐在車筐裡正合適,也不會損壞車筐。

“我不僅見過騎共用單車帶孩子的,還見到了車筐裡帶著成人的現象。”市民陳碩告訴記者,前不久,他去南京路辦事,在歸德路和宇航路交叉口附近看到一對穿著情侶裝的年輕人騎了一輛共用單車。“他們倆看上去20多歲,男孩騎著車,女孩勉強擠坐在前面的車筐裡,真為他們捏把汗!”

共用單車雖然品質好,但車筐也並沒有想像中那麼結實,車筐裡坐人會嚴重影響騎車人的車把靈活度和視線,極其危險。如果遇到緊急情況,後果不堪設想。

陳碩說他把自己拍到的騎共用單車載人的照片發到了朋友圈,很多朋友留言表示:“這種行為太不文明了,他們應該為自己的行為感到羞愧!”

【亂象三:肆意破壞】

時值寒冬,宣導“綠色出行,低碳環保”理念的共用單車仍然是市民出行的一個不錯選擇。然而,部分使用者的低素質行為卻使共用單車的便利程度大打折扣,有人甚至私自拆卸共用單車原有密碼鎖,或者另外加鎖,把單車當作自己私有財產。

共用單車大多使用“掃碼騎車”的模式,因此車身上都印著二維碼,但是在調查中,記者發現目前共用單車二維碼被人塗抹毀壞的現象嚴重。在人行道上,記者也發現,有些共用單車“缺胳膊斷腿”,滿身“重傷”也是常見事。

為了一己私欲或丁點小便宜,甚至純粹是為了破壞而破壞,一些人將共用理念的內涵破壞殆盡,不僅損害了其他市民的正當權益,甚至可能會阻礙共用經濟的普及與發展。

【亂象四:押金難退】

市民常小明反映,他從2017年7月左右開始使用酷騎單車,並在APP上繳納押金298元、充值100元。“剛騎一個月,看到報導酷奇單車退費難,我也擔心退不回。申請退費後,不僅押金無法退回,現在連APP都無法打開,顯示網路連接失敗,退款遲遲未到。我身邊有三個朋友都和我是一樣的遭遇。”

關於共用單車的管理,交通運輸部對外發佈《關於鼓勵和規範互聯網租賃自行車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明確指出,城市人民政府是互聯網租賃自行車管理的責任主體,應堅持“服務為本、改革創新、規範有序、屬地管理、多方共治”的基本原則鼓勵和規範發展。

要治理當前共用單車引發的各種社會亂象,除了共用單車的運營機構要升級技術,實現對單車的精准定位、加強管理之外,政府部門也需要加強監管,共同發力,真正實現共治共用。

前不久,他去南京路辦事,在歸德路和宇航路交叉口附近看到一對穿著情侶裝的年輕人騎了一輛共用單車。“他們倆看上去20多歲,男孩騎著車,女孩勉強擠坐在前面的車筐裡,真為他們捏把汗!”

共用單車雖然品質好,但車筐也並沒有想像中那麼結實,車筐裡坐人會嚴重影響騎車人的車把靈活度和視線,極其危險。如果遇到緊急情況,後果不堪設想。

陳碩說他把自己拍到的騎共用單車載人的照片發到了朋友圈,很多朋友留言表示:“這種行為太不文明了,他們應該為自己的行為感到羞愧!”

【亂象三:肆意破壞】

時值寒冬,宣導“綠色出行,低碳環保”理念的共用單車仍然是市民出行的一個不錯選擇。然而,部分使用者的低素質行為卻使共用單車的便利程度大打折扣,有人甚至私自拆卸共用單車原有密碼鎖,或者另外加鎖,把單車當作自己私有財產。

共用單車大多使用“掃碼騎車”的模式,因此車身上都印著二維碼,但是在調查中,記者發現目前共用單車二維碼被人塗抹毀壞的現象嚴重。在人行道上,記者也發現,有些共用單車“缺胳膊斷腿”,滿身“重傷”也是常見事。

為了一己私欲或丁點小便宜,甚至純粹是為了破壞而破壞,一些人將共用理念的內涵破壞殆盡,不僅損害了其他市民的正當權益,甚至可能會阻礙共用經濟的普及與發展。

【亂象四:押金難退】

市民常小明反映,他從2017年7月左右開始使用酷騎單車,並在APP上繳納押金298元、充值100元。“剛騎一個月,看到報導酷奇單車退費難,我也擔心退不回。申請退費後,不僅押金無法退回,現在連APP都無法打開,顯示網路連接失敗,退款遲遲未到。我身邊有三個朋友都和我是一樣的遭遇。”

關於共用單車的管理,交通運輸部對外發佈《關於鼓勵和規範互聯網租賃自行車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明確指出,城市人民政府是互聯網租賃自行車管理的責任主體,應堅持“服務為本、改革創新、規範有序、屬地管理、多方共治”的基本原則鼓勵和規範發展。

要治理當前共用單車引發的各種社會亂象,除了共用單車的運營機構要升級技術,實現對單車的精准定位、加強管理之外,政府部門也需要加強監管,共同發力,真正實現共治共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