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在2018新春潤物無聲匠人系列展中,將展出百件閩南傳統飯勺藏品!

百件閩南傳統飯勺藏品在2018新春潤物無聲匠人系列展中展出。西街肅清門廣場的展館,一面雪白的牆上掛滿了一雙雙精美絕倫,充滿閩南傳統的飯勺,它們被小心翼翼地珍藏在相框裡。

仔細觀摩這些壽桃型的飯勺,飯勺上花紋雕刻精良。

飯勺,閩南話裡稱為“飯匙”。閩南傳統飯勺盛行於清代、上世紀初期,使用地區主要是泉州、廈門、漳州以及臺灣等閩南文化聚居地。

閩南傳統飯勺是一種家庭用品,同時也是一種民俗用品。家用飯勺一般無油漆或者上清漆;婚慶飯勺一般上朱漆,刷金粉。

木制壽桃型的飯勺,蘊含著閩南人“食壽”的願望。上面的雕刻精美考究,

既結合了閩南傳統木雕雕刻,同時富有非常鮮明的地方民俗特色,帶有各種吉祥寓意。常見的如鳳頭、龍頭、樹枝、梅花、喜鵲、牡丹、石榴等等,牡丹代表富貴,石榴代表多子,喜鵲代表吉祥。一把把小飯勺,雖是日常的、民間的,但包含了咱厝人的諸多美好祝願,更是厚重的閩南傳統文化的縮影。

隨著生活方式、習俗的改變,現在的飯勺大多是塑膠、不銹鋼等材質,造型上也無太大區別。

雖然個別地區還保存壓鬥的習俗,但是大多用塑膠紅桶代替傳統的木鬥,也再無保留用飯勺作為陪嫁物品的傳統。閩南傳統飯勺也因此逐漸從大眾的視野中消失。

原標題:百件閩南傳統飯勺藏品展出 喚起消失的記憶

責任編輯:朱詩卉

來源:泉州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