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萬隻蝶翅一幅畫,被魯迅贊為“文化瑰寶”

中國的藝術畫多種多樣,布藝畫、木刻畫、紙版畫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藝術形式。可是,您聽說過蝶翅畫嗎?蝶翅畫是中國獨有的畫種,早在明朝時期就已經出現,屬於一種工藝美術品,

以天然蝴蝶翅膀為材料,巧借蝶翅的色澤、圖案、翅膀的形態構圖,制作畫材為蝴蝶的翅膀,且要全手工剪貼而成。魯迅先生曾贊它為“缺門、獨門、冷門的文化瑰寶”。

在瀋陽,非遺項目趙式蝶翅畫的第四代傳承人趙慶春,就掌握著這堪稱一絕的獨門手藝。

事與願違夢成空?

趙慶春今年55歲,是于洪區南陽湖街楊士社區的居民。說起趙慶春與蝶翅畫的緣分,那得追溯到他的童年時代。趙慶春說,他的姥爺是一名工藝師,家中收藏著很多蝴蝶的標本。小時候,自己最大的樂趣就是和姥爺捉蝴蝶,看姥爺用蝴蝶的翅膀做成一幅幅精美的畫作,在趙慶春幼小的心靈裡,這是一件神奇而美妙的事情。

“那時候我就想,長大後我也要成為像姥爺一樣的人。

”可生活總是事與願違,長大後的趙慶春為了求生四處打工,做過一項又一項工作,但統統與蝶翅畫無關。“我也有過很多次,把蝶翅畫這個祖傳的工藝繼承下去,但很多年都是疲於奔命,無力實現。”迫于生計,趙慶春始終沒能“重操舊業”,蝶翅畫也一直都是盤踞在趙慶春心裡的一個夢。

機緣巧合,蝶翅畫陪他度過無聊時光

曾經,趙慶春在一家機械廠打工,

可就在他51歲那年,工廠倒閉了,趙慶春成了一名下崗工人。

“50多歲了,工作也不好找,說實話心裡挺難受的。”但正是這段人生低谷,讓趙慶春重拾起了與蝶翅畫的緣分:“反正閑著也是沒事做,我就開始製作蝶翅畫。一是打發時間,二是能排遣心裡的寂寞。”

一幅精品蝶翅畫通常需要上萬隻蝴蝶才能製成,有時一隻蝴蝶只能取一毫米的翅膀用,趙慶春每天的工作就是剪下蝴蝶標本的翅膀,

用畫筆創作人物及山水,創作後再用蝴蝶翅膀給它們添加顏色。

“蝶翅畫取材于自然,全由手工剪貼而成,靠的就是作畫人的心靈手巧。”趙慶春說,蝶翅畫要經過回軟、展翅、防蛀、防腐、乾燥以及後期製作30餘道手工工序。每製作一幅作品,少則需要一周,多則幾個月。

十餘年來,家中藏蝶2萬餘隻

出於熱愛,趙慶春已經幾乎把家改造成了工作室,花鳥人物掛滿四壁,隨著太陽光影的移動,

折射出繽紛的色澤。有巴掌大小的牡丹圖,花鳥像;也有近1米長、層林盡染的山水風景畫;有淡雅清新的水墨風格,也有鮮豔濃郁的油畫風格……

在趙慶春的家中,珍藏著2萬餘隻蝴蝶標本,共100餘個品種。“我與全國許多蝴蝶愛好者保持聯繫,他們從全國各地的蝴蝶養殖場為我寄來已經處理好的蝴蝶。蝴蝶不僅僅好看,這只是觀賞價值,它們也有科普價值、收藏價值,還有仿生學的意義。所以蝶翅畫不僅僅是藝術品、收藏品,更是科普作品。”提起自己的蝴蝶標本和蝶翅畫,趙慶春如數家珍。

只有一人傳承,蝶翅畫何去何從

蝶翅畫為純手工製作,毫無顏料加工,這個過程很枯燥乏味,也非常磨煉心性。“只有耐得住寂寞的人,才能守得住這份藝術。”

蝶翅畫製作繁瑣,市場又不寬廣。如今,這項已經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藝術,在瀋陽只有趙慶春這一個傳人。“我非常希望更多人關注我們的民族藝術,把這項技藝傳授給喜愛它的人,長遠地傳承和發揚下去。”

還有仿生學的意義。所以蝶翅畫不僅僅是藝術品、收藏品,更是科普作品。”提起自己的蝴蝶標本和蝶翅畫,趙慶春如數家珍。

只有一人傳承,蝶翅畫何去何從

蝶翅畫為純手工製作,毫無顏料加工,這個過程很枯燥乏味,也非常磨煉心性。“只有耐得住寂寞的人,才能守得住這份藝術。”

蝶翅畫製作繁瑣,市場又不寬廣。如今,這項已經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藝術,在瀋陽只有趙慶春這一個傳人。“我非常希望更多人關注我們的民族藝術,把這項技藝傳授給喜愛它的人,長遠地傳承和發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