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棉花目標價格改革成效顯著,深化改革“在路上”

2014/15年度起,國家結束實施三年的臨時收儲政策,開始在新疆開展棉花目標價格補貼。試點三年來,有關部門和試點地區按照方案要求,認真開展工作,確保了改革試點順利實施。

首先,合理制定目標價格。試點階段採取生產成本加基本收益的方法確定目標價格水準,既能更好地保護農民利益,又有利於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引導農民合理調整種植結構,提高農業生產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經國務院批准,2014-2016年棉花目標價格水準分別為每噸19800元、19100元、18600元。目標價格在播種前公佈,較好地引導了棉花生產。其次,據實監測市場價格。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制定了《新疆棉花市場價格監測方案》,
明確與目標價格對應的新疆棉花市場價格為主要等級籽棉折皮棉價格。同時,不斷完善補貼辦法。鼓勵和指導試點省區積極探索不同的補貼方式,不斷總結經驗,完善補貼辦法。2014年,新疆自治區按照種植面積和籽棉交售量相結合的方式發放補貼資金,其中種植面積占比60%,籽棉交售量占比40%,2015年開始,將補貼方式調整為主要按照籽棉交售量發放(南疆四地州基本農戶享有部分面積補貼)。
此外,強化配套措施。新疆政府下大力氣對棉花產銷存進行全程監管,並專門建立棉花目標價格改革資訊平臺,實現了棉花種植、籽棉收購、皮棉加工、倉儲物流全程資訊化管理,簡化了工作流程,降低了操作成本,大大方便了農民售棉和補貼款兌付,確保將補貼資金發給棉花實際種植者。 經過三年的實踐,棉花目標價格改革試點成效顯著,
實現了棉花價格由市場供求形成,探索出一條農產品價格與政府補貼分離的新路子,帶動了棉花生產、加工、流通、紡織全產業鏈發展,提升了國產棉花品質和市場競爭力,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了實踐經驗,對新疆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具體來看:

價格完全由市場供求形成。改革試點以來,國家不再直接干預市場價格,國內棉花價格完全由市場供求決定,

逐步實現與國際接軌。國內棉花價格在供求寬鬆、庫存高企等因素作用下,從改革前的每噸19460元降至2016年6月的12596元低點,國內外棉花價差由改革前的每噸5300元大幅縮小到最低300元左右。

農民利益得到有效保護。改革試點以來,棉花市場價格持續下跌,

但在目標價格補貼的支援下,農民種植棉花能夠保本有收益。據農產品成本調查,2014年試點第一年,受市場價格下降,農民出售棉花收益大幅減少,但加上目標價格補貼後,棉花每畝淨利潤分別為每畝470元左右,較好地保護了農民利益。

供給結構明顯優化。一是生產進一步向新疆優勢產區集中,新疆優質棉花產量占國內比重由改革前的56%提高至67%。二是棉花種植結構有序調整,新疆次宜棉區逐步退出棉花生產,2016年新疆棉花種植面積2700多萬畝,比改革初減少200多萬畝。三是棉花品質穩步提升,農民和軋花廠注重品質管控,棉花品質逐年提高,2016年新疆棉花28毫米及以上占比93.5%,比試點前提高18.4個百分點。生產建設兵團一些植棉師棉花品質已達到世界先進的澳大利亞棉花水準。四是庫存逐步消化。截至2016年底,中央儲備棉庫存比改革前下降28%。

啟動了下游產業。棉花目標價格改革增強了生產、加工、流通、紡織全產業鏈活力,啟動了市場,啟動了涉棉主體。棉農由以往單純追求高產、高衣分棉種改為種植適銷對路棉種;軋花廠改變棉花混軋、混等混級的做法,通過分級收購、分垛加工、組批銷售等手段,使產品更符合紡織企業需求;紡織企業與軋花廠直接對接,根據市場訂單選購價格、品質符合需求的棉花,整個產業鏈市場化程度大大提高。2016年上半年紡織業實現利潤總額944億元,同比增長7.5%。

建立了精准補貼機制。在目標價格補貼機制下,地方政府將國家專項補貼資金直接發給棉花實際種植者,並對補貼全過程進行有效監管,補貼效率大幅提高。促進試點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在棉花市場價格大幅下降的情況下,改革試點保障了農民收入,促進了試點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在促進新疆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試點帶動了新疆紡織業快速發展,紡織服裝業三年固定資產投資900多億元,超過1978年至2013年投資總和。紡織業發展提供了大量就業機會,實現新增就業18.9萬人,比改革前增加1.4倍。在此基礎上,為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協同發揮政府和市場“兩隻手”的作用,打造新疆優質棉花生產基地,穩定棉農種棉積極性,提升國內棉花產業競爭力,促進棉紡織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經國務院同意,2017年起在新疆深化棉花目標價格改革。主要內容包括:

(一)完善目標價格形成機制。繼續堅持生產成本加收益的定價原則,棉花目標價格水準按照近三年生產成本加合理收益確定。合理收益具體取值綜合考慮棉花產業發展需要、財政承受能力和市場形勢變化等因素確定。

(二)合理確定定價週期。棉花目標價格水準三年一定。如定價週期內棉花市場發生重大變化,報請國務院同意後可及時調整目標價格水準。

(三)調整優化補貼方法。對新疆享受目標價格補貼的棉花數量進行上限管理,超出上限的不予補貼。補貼數量上限為基期(2012—2014年)全國棉花平均產量的85%。

棉花目標價格補貼啟動條件、中央財政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補貼辦法等仍按現有規定執行。

按上述機制,確定2017-2019年新疆棉花目標價格水準為每噸18600元。2017年12月底,新疆2017年第一批棉花補貼專項資金已經撥付到位,補貼標準為0.5元/公斤,各地正在做好補貼發放工作。(根據國家發改委相關檔整理)

新疆次宜棉區逐步退出棉花生產,2016年新疆棉花種植面積2700多萬畝,比改革初減少200多萬畝。三是棉花品質穩步提升,農民和軋花廠注重品質管控,棉花品質逐年提高,2016年新疆棉花28毫米及以上占比93.5%,比試點前提高18.4個百分點。生產建設兵團一些植棉師棉花品質已達到世界先進的澳大利亞棉花水準。四是庫存逐步消化。截至2016年底,中央儲備棉庫存比改革前下降28%。

啟動了下游產業。棉花目標價格改革增強了生產、加工、流通、紡織全產業鏈活力,啟動了市場,啟動了涉棉主體。棉農由以往單純追求高產、高衣分棉種改為種植適銷對路棉種;軋花廠改變棉花混軋、混等混級的做法,通過分級收購、分垛加工、組批銷售等手段,使產品更符合紡織企業需求;紡織企業與軋花廠直接對接,根據市場訂單選購價格、品質符合需求的棉花,整個產業鏈市場化程度大大提高。2016年上半年紡織業實現利潤總額944億元,同比增長7.5%。

建立了精准補貼機制。在目標價格補貼機制下,地方政府將國家專項補貼資金直接發給棉花實際種植者,並對補貼全過程進行有效監管,補貼效率大幅提高。促進試點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在棉花市場價格大幅下降的情況下,改革試點保障了農民收入,促進了試點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在促進新疆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試點帶動了新疆紡織業快速發展,紡織服裝業三年固定資產投資900多億元,超過1978年至2013年投資總和。紡織業發展提供了大量就業機會,實現新增就業18.9萬人,比改革前增加1.4倍。在此基礎上,為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協同發揮政府和市場“兩隻手”的作用,打造新疆優質棉花生產基地,穩定棉農種棉積極性,提升國內棉花產業競爭力,促進棉紡織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經國務院同意,2017年起在新疆深化棉花目標價格改革。主要內容包括:

(一)完善目標價格形成機制。繼續堅持生產成本加收益的定價原則,棉花目標價格水準按照近三年生產成本加合理收益確定。合理收益具體取值綜合考慮棉花產業發展需要、財政承受能力和市場形勢變化等因素確定。

(二)合理確定定價週期。棉花目標價格水準三年一定。如定價週期內棉花市場發生重大變化,報請國務院同意後可及時調整目標價格水準。

(三)調整優化補貼方法。對新疆享受目標價格補貼的棉花數量進行上限管理,超出上限的不予補貼。補貼數量上限為基期(2012—2014年)全國棉花平均產量的85%。

棉花目標價格補貼啟動條件、中央財政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補貼辦法等仍按現有規定執行。

按上述機制,確定2017-2019年新疆棉花目標價格水準為每噸18600元。2017年12月底,新疆2017年第一批棉花補貼專項資金已經撥付到位,補貼標準為0.5元/公斤,各地正在做好補貼發放工作。(根據國家發改委相關檔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