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巴山船工號子,回蕩在巴河的生命之歌!

劉旭 巴中日報

巴河水喲,浪滔滔,么喔么嗨喔。

巴河船工號子,響雲霄,么喔么嗨喔。

巴山蜀水,好風光,么喔么嗨喔。

滿載糧油,鬧長江,么喔么嗨喔。

……

剛到黃梅村就聽到農房裡傳來震撼的號子聲。

聞聲尋覓,發現幾名老人圍坐在火爐旁歌唱,氣氛十分熱鬧。

巴河船工號子,大約源於清朝中期,在巴河流域行船中為配合航運、船務等勞動過程中,船工自創的一種歌曲,唱法獨特,具有鮮明的川東北民歌特色。巴河船工號子,按船行方向分上水號子和下水號子,獨特音調的藝術形式,是古巴人頑強意志、質樸情感和積極樂觀的生活寫照。

時過境遷,當年巴河上的船工號子一去不返,

原生態號子更是稀少。近日,記者來到平昌縣元石鄉黃梅村追尋這一遠逝的巴河船工號子。

模擬劃槳

01

好聽的“號子”是船工生命的呐喊

一縷暖陽從王庭雲家的窗戶照進來,和爐火融合在一起,顯得格外溫暖。王庭雲與幾位老船工坐在舊得發亮的竹椅上閒聊。

王庭雲的家門前是霧濛濛的巴河,河邊渡口停著幾輛船隻;不遠處的河面上,遠航回來的船發出“噠噠”的聲音,打破了河面的平靜。

站在王庭雲家門口望去,巴河對面就是達州所轄地界。王庭雲家裡三代人都是船工,像他一樣闖蕩巴河的船工目前村裡只有10餘人,年齡最大80歲,最小的50歲。巴河船工號子是黃梅村船工的精神靈魂,雖然船工如今已經不再行船,

但是他們依然在閑余之時吼上幾句,回憶當年艱辛的行船歲月。

“巴河出名的大風灘,伍灘通觀寶靈觀,雞喉子、浪水圈,還有地斷大雪灘……”聊起當年從平昌江口到重慶渠江航道上的險灘,66歲的王庭雲如數家珍。他曾在這段航道上行走了10餘年。

平昌江口“望江沱”到重慶朝天門航道,是米倉古道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在陸上交通不發達的時代,這段航道一直是川東北及大巴山地區物資出入的重要通道。

黃梅村就坐落在這段航道旁,千年古碼頭黃梅溪碼頭是重要節點,見證了昔日“船牽起線線走”的繁華。

正在修建的渡口候船亭

王庭雲是聽著巴河船工號子聲長大的,那激昂豪邁的號子深深地震撼著他的心靈,

他嚮往隨著那遠航的船隊,走出大巴山、走向廣闊的天地……不到20歲的王庭雲如願以償加入了船隊,成為一名船工。

“當上船工,才知道走船、拉纖的艱辛、艱險,一不小心便會船破人亡。”王庭雲說,從平昌到重慶,順水順風,三四天就可到達;從重慶到平昌,逆水爬灘,要45天才能到達……短短三四百里的航路,出一趟船要近兩個月時間。

“妻在家中受了有婦之寡。起!么喔、嗨喔,紮。(工人)紮!

哪個不說起,就把他紮在褲襠裡。(工人)起!

哪個不說紮,紮得他說不得話。(工人)紮!

嗨!嗨呵!嗨喲!扳過來。(工人)耶嗨呀!

嗨!嗨呵!嗨喲!趴下來。(工人)耶嗨呀!

這類吆喝聲既能協調大家的步驟,又能鼓舞士氣,集中精力,以適應闖灘需要。

汪必祥介紹,行船順流而下時,號子變得舒緩,就成為下水號子。下水號子音調悠揚,節奏舒緩,也是船工勞作之後得以調解身心的一種方式,往往是見景生情,即興自編自唱。例如:

嗨!千里巴河水清清,海拔最低喲一喲,黃梅村喲喂!

嗨!元石黃梅巴河人呢,祖祖輩輩喲一喲,傳至今喲喂!

嗨!滿載糧油下重慶呢,一去數月喲一喲,回家庭喲喂!

……

“船工勞動決定了號子的演唱形式,一般多採用一領眾和的演唱方式,與眾人合唱遙相呼應,形成一問一答,而這正是巴河船工號子的意義所在。”平昌縣文化館相關工作人員說,巴河船工號子有異于長江號子、沱江號子等,獨具川東北地區激情豪邁、自然樸實、輕快明瞭的風格特點,而這是河流特點和人文環境所造成的。

號子在發展過程中,還糅合了地方戲曲藝術的唱腔和民間音樂,豐富了號子的表現力。“船一開出,要用號子來統一用力節奏,根據情況即時編出來。”汪必祥說。

“嗨!掛起船帆水上行呢,妻在家中喲一喲,孝雙親喲喂!嗨!妻孝雙親多忠心呢,我對妻子喲一喲,表真情喲喂!……”屋裡,情調舒緩、悲壯的號子聲在回蕩,在座的人聽得津津有味,仿佛回到了拉纖的歲月。

模擬扳艄

03

悉心發掘瑰寶生命之歌回蕩巴河

黃梅村渡口一棵高大的樹伸向寬闊的河面,陡峭的河岸、寬闊的水域依稀可見曾經繁華的水運。而今繁華逝去,號子也消失。

2013年,隨著平昌縣鄉村旅遊漸成氣候,需要挖掘整理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豐富鄉村旅遊內涵,黃梅村的巴河船工號子便成了平昌縣挖掘的重點對象。

“要唱巴河船工號子,村裡當屬汪必祥。”村支書陳以微瞭解情況後,立即聯繫汪必祥,道明瞭挖掘整理巴河船工號子的事。沒想到,汪必祥一口應承:“這正合我心意!”

汪必祥懷著滿腔熱情投入到巴河船工號子的挖掘整理工作中。

“我幹活、走路都在回憶當年推船號子是咋喊的,激流號子又有幾種喊法,常常晚上睡在床上,想起一段就連忙翻身起床記下。”汪必祥告訴記者。

功夫不負有心人。汪必祥起早貪黑,一個多月時間,終於挖掘整理出了巴河船工號子的詞和曲譜。

有了詞和曲譜,資金和隊伍排練又咋辦啊?汪必祥想了想,沒有隊伍,他找來七八個當年一起跑船的老船工,王庭雲第一個站了出來,組建起了“草班子”;缺乏資金,幾個老船工就輪流做東,在家排練。

2013年10月,汪必祥帶著巴河船工號子的曲目,領著幾個老船工組建的“草班子”,參加了平昌縣首屆民間技藝文化大賽,榮獲全縣原生態民歌二等獎。

船舵手

2014年,巴河船工號子的曲目參加巴中首屆原生態民歌大賽,斬獲一等獎;2017年6月,登上了成都市武侯夢想劇場大舞臺,參加全省“攜手齊奮進,共築蜀水夢”文藝匯演,再次捧得大獎歸。

這些年來,巴河船工號子更是活躍在多個重要旅遊節慶活動中,受到廣泛的讚譽。沉寂的巴河船工號子以表演的形式開始出現在更多人的視野中。

“千里巴河水清清,一條玉龍奔重慶;巴河岸邊戲龍人,祖祖輩輩傳至今……今人不見古時月,特把往事來表演!”在一些旅遊節慶活動中,汪必祥帶著他的“草班子”表演的巴河船工號子曲目,成為活動中一道品牌“名菜”,以其濃厚的民間地域特色、質樸自然的著裝、清新明快的號子、激情豪邁的氣勢,再現了巴河船工與縴夫的勞作場景,讓遠方來的遊客領略到巴文化的魅力,讓本地民眾回味起先人們漸行漸遠的生活氣息……

元石鄉文化站站長鄧啟福認為,巴河船工號子是巴河水路運輸史上的文化瑰寶,是船工們與險灘惡水搏鬥時用熱血和汗水凝鑄而成的生命之歌,它體現了自古以來川江各流域勞動人民面對險惡的自然環境,不屈不撓的抗爭精神和粗獷豪邁中不失幽默的性格特徵。

秦巴美好江山,攜手與您共創美好生活!

就把他紮在褲襠裡。(工人)起!

哪個不說紮,紮得他說不得話。(工人)紮!

嗨!嗨呵!嗨喲!扳過來。(工人)耶嗨呀!

嗨!嗨呵!嗨喲!趴下來。(工人)耶嗨呀!

這類吆喝聲既能協調大家的步驟,又能鼓舞士氣,集中精力,以適應闖灘需要。

汪必祥介紹,行船順流而下時,號子變得舒緩,就成為下水號子。下水號子音調悠揚,節奏舒緩,也是船工勞作之後得以調解身心的一種方式,往往是見景生情,即興自編自唱。例如:

嗨!千里巴河水清清,海拔最低喲一喲,黃梅村喲喂!

嗨!元石黃梅巴河人呢,祖祖輩輩喲一喲,傳至今喲喂!

嗨!滿載糧油下重慶呢,一去數月喲一喲,回家庭喲喂!

……

“船工勞動決定了號子的演唱形式,一般多採用一領眾和的演唱方式,與眾人合唱遙相呼應,形成一問一答,而這正是巴河船工號子的意義所在。”平昌縣文化館相關工作人員說,巴河船工號子有異于長江號子、沱江號子等,獨具川東北地區激情豪邁、自然樸實、輕快明瞭的風格特點,而這是河流特點和人文環境所造成的。

號子在發展過程中,還糅合了地方戲曲藝術的唱腔和民間音樂,豐富了號子的表現力。“船一開出,要用號子來統一用力節奏,根據情況即時編出來。”汪必祥說。

“嗨!掛起船帆水上行呢,妻在家中喲一喲,孝雙親喲喂!嗨!妻孝雙親多忠心呢,我對妻子喲一喲,表真情喲喂!……”屋裡,情調舒緩、悲壯的號子聲在回蕩,在座的人聽得津津有味,仿佛回到了拉纖的歲月。

模擬扳艄

03

悉心發掘瑰寶生命之歌回蕩巴河

黃梅村渡口一棵高大的樹伸向寬闊的河面,陡峭的河岸、寬闊的水域依稀可見曾經繁華的水運。而今繁華逝去,號子也消失。

2013年,隨著平昌縣鄉村旅遊漸成氣候,需要挖掘整理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豐富鄉村旅遊內涵,黃梅村的巴河船工號子便成了平昌縣挖掘的重點對象。

“要唱巴河船工號子,村裡當屬汪必祥。”村支書陳以微瞭解情況後,立即聯繫汪必祥,道明瞭挖掘整理巴河船工號子的事。沒想到,汪必祥一口應承:“這正合我心意!”

汪必祥懷著滿腔熱情投入到巴河船工號子的挖掘整理工作中。

“我幹活、走路都在回憶當年推船號子是咋喊的,激流號子又有幾種喊法,常常晚上睡在床上,想起一段就連忙翻身起床記下。”汪必祥告訴記者。

功夫不負有心人。汪必祥起早貪黑,一個多月時間,終於挖掘整理出了巴河船工號子的詞和曲譜。

有了詞和曲譜,資金和隊伍排練又咋辦啊?汪必祥想了想,沒有隊伍,他找來七八個當年一起跑船的老船工,王庭雲第一個站了出來,組建起了“草班子”;缺乏資金,幾個老船工就輪流做東,在家排練。

2013年10月,汪必祥帶著巴河船工號子的曲目,領著幾個老船工組建的“草班子”,參加了平昌縣首屆民間技藝文化大賽,榮獲全縣原生態民歌二等獎。

船舵手

2014年,巴河船工號子的曲目參加巴中首屆原生態民歌大賽,斬獲一等獎;2017年6月,登上了成都市武侯夢想劇場大舞臺,參加全省“攜手齊奮進,共築蜀水夢”文藝匯演,再次捧得大獎歸。

這些年來,巴河船工號子更是活躍在多個重要旅遊節慶活動中,受到廣泛的讚譽。沉寂的巴河船工號子以表演的形式開始出現在更多人的視野中。

“千里巴河水清清,一條玉龍奔重慶;巴河岸邊戲龍人,祖祖輩輩傳至今……今人不見古時月,特把往事來表演!”在一些旅遊節慶活動中,汪必祥帶著他的“草班子”表演的巴河船工號子曲目,成為活動中一道品牌“名菜”,以其濃厚的民間地域特色、質樸自然的著裝、清新明快的號子、激情豪邁的氣勢,再現了巴河船工與縴夫的勞作場景,讓遠方來的遊客領略到巴文化的魅力,讓本地民眾回味起先人們漸行漸遠的生活氣息……

元石鄉文化站站長鄧啟福認為,巴河船工號子是巴河水路運輸史上的文化瑰寶,是船工們與險灘惡水搏鬥時用熱血和汗水凝鑄而成的生命之歌,它體現了自古以來川江各流域勞動人民面對險惡的自然環境,不屈不撓的抗爭精神和粗獷豪邁中不失幽默的性格特徵。

秦巴美好江山,攜手與您共創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