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若此人當皇帝,八國聯軍不可能如此猖獗,更不會有慈禧啥事了!

恭親王奕欣是清道光皇帝的第六個兒子,他的學識和才智,在清王室中也是數一數二的。他經歷了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四個朝代,而他每次都能成為焦點人物。

愛新覺羅·奕欣,

號樂道堂主人,是清末的政治家、洋務運動指揮者。假如奕欣成為大清皇帝的話,以他的聰明才智可能會做出康熙皇帝的豐功偉績,只可惜他卻只是個王爺。

道光皇帝對這個兒子也很看重,想把皇位交給他。不論文采還是武略,奕欣都深得道光皇帝的喜歡。可他還是只是恭親王,不是咸豐皇帝。

說到當年四阿哥咸豐文韜武略于奕欣差的不是一點半點。比如說,講到治國方略,

咸豐一點正事也說不上,只說會日夜禱告皇阿瑪萬壽無疆,不敢想別的事兒。看起來對皇帝很是忠心,於是道光皇帝交給了四阿哥奕詝。

咸豐年間,1853年到1855年之間,奕欣擔任軍機大臣首領。1860年,在第二次鴉☆禁☆片戰爭中,奕欣與英、法、俄進行了會談,並簽署了《北京條約》。

辛酉政變後,恭親王奕欣正式處理外交事務,他深感要處理好外交,必須要瞭解外國的狀況,首先就要會外國的語言。於是,1862年奕欣在北京創立了京師同文館,教習西方語言和文字。

奕欣還主張自強,學習西方,支持李鴻章等人辦理洋務。就是如此一心為國的恭親王,

一直被那些不學無術的王公貴族排斥,在背後說奕欣是“鬼子”。

恭親王奕欣是洋務運動的發起人之一,別人都是建工廠,而恭親王是從制度上著手,想要改變清朝的統管理念,比如說清朝總理衙門的設立,就與他大有關係。

當時是19世紀中期,是美、俄、德、日等大國興起之時,如果當時道光皇帝將王偉傳于奕欣,我想清朝變革將會大有改變。別說甲午戰爭,就算八國聯軍可能都不敢進北京,就更沒慈禧啥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