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醫者不能自醫,你是如何看待醫生這個行業的?

近日,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37歲的肝膽外科醫生盧景甯博士在家中離世。

“手術多,壓力大”

“白天拼命上手術,管理病人,晚上寫論文,SCI,國基,職稱……”

“太累了”

對此,一位醫生朋友悲痛地表示:“他那麼努力拼命,醫治病患提高醫術,也想掙錢養家;想有地位受人尊重,是沒有錯;然而生命沒有了,就永遠剝奪了他在家人身邊的權利!”

對此我呼籲同行們一定要保重自身的健康才能更好的救治病患,如果自身的健康都不能保證又怎能談及:“醫尚、位子、帽子、票子呢,然而這些在健康面前,都是廉價品,國自然、SCI更是浮雲!”

不過又有多少醫生同行能夠真正放得下呢?首先,那麼多患者,科室那麼多活,你不幹誰幹?另外,總覺得年輕有資本,夜班手術不停歇,連續上六七天班也能撐住,一個守護健康的群體卻成為了亞健康、甚至是身體狀況堪憂的群體。

都說國自然、SCI很多都是醫院、學校逼著做的,但實際上醫生是一個非常愛學習、求上進的群體。

近期中國猝死的醫生

2011年11月8日 福州市第一醫院急診外科林醫生心臟病猝死,35歲

2012.11.232012年11月23日安徽省立醫院骨科王姚斐醫生猝死,

35歲2012.11-2014.4

2012年11月~2014年4月,全國範圍內共曝出七起麻醉醫生猝死事件,年齡段在30歲左右

2013年07月05日,南京中大醫院消化科副主任毛翠華,上廁所時猝死,50歲

2014年10月12日,積水潭醫院燒傷科主任醫師張普柱醫生突發心臟病去世,55歲

2014年10月25日,積水潭醫院骨科丁易突發心臟病去世,48歲

2014年9月20日,同仁醫院神經內科醫生路陽猝死,48歲

2015年4月13日,北京友誼醫院心臟中心心外科李大連醫生猝死,

48歲

2015年7月8日,中日醫院ICU醫生宋韓明猝死,31歲

2016年12月7日,廈門大學中山醫院王昭醫生猝死,43歲

2016年12月8日,廈門大學中山醫院尹小文猝死,40歲

再苦、再髒、再累,該出手時他們絕不含糊

一個胎盤早剝的新生兒,誤吸羊水和糞便導致窒息,資深麻醉師用雙唇通過氣管插管將患兒氣管內的誤吸物吸出,患兒得以搶救成功。

今年36歲的魏醫生是敦化市醫院普外科一名主治醫師,他說,捂血袋的事太平常了,幾乎每個在手術室的醫生和護士都做過這樣的事

病人的手術安排在3月22日上午9點,然而距離成都大學附屬醫院普外科袁家天主任自己的手術過去不到25小時,袁主任任然堅持吊著血尿袋全神貫注的為病人做手術

請信任白衣使者

一年365天,在這每個日子裡,有的醫護人員一忙起來就沒有停歇,來不及吃飯、來不及喝水、甚至來不及上廁所;時時刻刻都要睜大眼睛、集中精力、全神貫注地救治患者,儘管他們困倦,儘管他們勞累,但他們仍然堅守在崗位上,沖在救死扶傷的第一線。對於他們來說,搶救病人是他們的工作,更是醫護人員的職責。

近年來,醫患糾紛問題愈演愈烈,由於患者本身對疾病的不瞭解和很多患者的不信任才導致針尖對麥芒的結果,在此呼籲大家一定要相信我們的醫生,每個醫生都希望自己的病人能夠完全康復出院,這是每個醫生心中神聖的理念,請大家信任我們的白衣使者,請醫生們好好愛護自己的身體不希望再有更多的醫生倒下了

微醫匯視頻,醫生必備寶典

袁主任任然堅持吊著血尿袋全神貫注的為病人做手術

請信任白衣使者

一年365天,在這每個日子裡,有的醫護人員一忙起來就沒有停歇,來不及吃飯、來不及喝水、甚至來不及上廁所;時時刻刻都要睜大眼睛、集中精力、全神貫注地救治患者,儘管他們困倦,儘管他們勞累,但他們仍然堅守在崗位上,沖在救死扶傷的第一線。對於他們來說,搶救病人是他們的工作,更是醫護人員的職責。

近年來,醫患糾紛問題愈演愈烈,由於患者本身對疾病的不瞭解和很多患者的不信任才導致針尖對麥芒的結果,在此呼籲大家一定要相信我們的醫生,每個醫生都希望自己的病人能夠完全康復出院,這是每個醫生心中神聖的理念,請大家信任我們的白衣使者,請醫生們好好愛護自己的身體不希望再有更多的醫生倒下了

微醫匯視頻,醫生必備寶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