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四川省1個很“大”的縣,人口超50萬

大邑縣,隸屬於四川省成都市,位於成都平原西部,北接汶川縣,西鄰蘆山縣,南連邛崍市、新津縣,東北與崇州市接壤。

大邑縣境,古屬古蜀國地,戰國時期周慎靚王六年(前316年),秦國滅古蜀國後,今縣境屬臨邛縣轄地。漢高帝五年(前202年),漢朝建立後.今縣境分屬江原縣、臨邛縣。新莽時,臨邛縣改為監邛縣,江原縣改為邛原縣。東漢建武十二年(36年),邛原縣複名江原縣,監邛縣複名臨邛縣,今縣境仍分屬江原縣、臨邛縣,曆東漢、蜀漢、曹魏、西晉不變。

十六國時,江原縣曾改為融縣,後複名江原縣,今縣境仍分屬江原縣、臨邛縣,曆劉宋、南齊、南梁不變;南梁末年(552年~553年),臨邛縣改為依政縣;南梁承聖二年(553年),西魏攻佔蜀地後,劃依政縣部分地區置臨邛縣;北周孝閔帝元年(557年),江原縣改為多融縣,後又改為晉原縣,今縣境分屬依政縣、臨邛縣、晉原縣,隋朝時不變。

唐朝武德元年(618年),析晉原縣置唐隆縣;武德三年(620年),析臨邛、依政、唐隆3縣部分地合置安仁縣,貞觀十七年(643年)安仁縣撤銷,咸亨元年(670年)複置安仁縣,今縣境分屬臨邛縣、依政縣、唐隆縣、安仁縣;鹹亨二年(671年),析晉原縣(治今崇州市境內)西境置大邑縣;此後,曆唐、五代十國、宋、元,大邑縣建置未有變化。

元朝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撤銷安仁縣,

併入大邑縣。明朝洪武十年(1377年),撤銷大邑縣,併入邛縣;洪武十三年(1380年),複置大邑縣;此後,曆明、清兩代,大邑縣先後隸屬於嘉定州、邛州。

大邑縣建縣後,縣治均在今大邑縣晉原鎮。建國後,大邑縣先後隸屬於眉山行政區、溫江專區、溫江地區;1983年5月,溫江地區撤銷,大邑縣改屬成都市管轄至今。

大邑縣總面積1548平方公里,下轄17個鎮、3個鄉,2016年全縣戶籍人口51.37萬人。

大邑縣歷史名人:阡能(唐朝農民起義領袖)、計有功(《唐詩紀事》作者)、伍嵩生(清朝進士,曾為光緒皇帝老師)、樂春(著名川劇丑角“戲狀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