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為什麼現在的孩子都喜歡買蘋果三件套?

生活中這樣的例子其實比比皆是。

有一個女生的男票送了閨蜜一束玫瑰花,女生滿心歡喜地欣賞著花朵,於是為了讓花朵有個歸宿,給她買了一個漂亮的水晶花瓶。但遺憾地是,

花朵幾天就枯萎了,於是為了不讓花瓶空置,男友必須隔幾天甚至每天送女友一朵花。當然,你可以理解為這是浪漫。

買了一身高檔套裝,仿佛還需要一個名牌包包、漂亮鞋子與之相配,於是“剁手”無可避免,家裡的衣櫃塞了滿滿,卻依然抱怨沒有衣服穿。

便宜購置了一套新房,鋪好光澤的木板或大理石地板,又想裝好奢華大氣的壁櫃,然後發現需要頂燈壁紙依然需要精緻美好……一切結束後,再考慮如此漂亮有氣質的裝修,如何能不搭配同樣等級的傢俱,於是家裡的擺設放了又放,許多必要不必要的花銷流水般消失。

在古代也有個類似的故事;一天,箕子到紂王那裡彙報工作,偶然看到紂王的生活出現了一點小變化,

這個細節在表面上看起來完全沒有什麼大不了。可是箕子的見識非同一般,他見此情景真可謂誠惶誠恐,大驚失色,那這是一個怎樣的細節令箕子如此呢?箕子所看到的其實就是紂王用了一雙象牙的筷子,大家都知道象牙的筷子無疑是很奢侈的,但是紂王作為一國之君用這樣一雙筷子不是太正常不過了嗎,哪個帝王不是披金戴玉的啊,箕子又何必如此大驚小怪了?原因就在於紂王早期是非常樸素的。

後來果不其然如箕子所料“酒池肉林”、“炮烙之刑”由此達昏庸殘暴,就史實而言這只是後期的紂王,只可惜沒有能夠做到善始善終

在心理學上,這種在不經意間得到一樣東西,然後自覺不自覺地想要獲得更多東西的現象叫做“鳥籠現象”,也稱“鳥籠邏輯”,是心理學家詹姆斯提出的。1907年,詹姆斯從哈佛大學退休,同時退休的還有他的好友物理學家卡爾森。

一天,兩人打賭。詹姆斯說:“我一定會讓你不久就養上一隻鳥的。”卡爾森不以為然:“我不信!因為我從來就沒想過要養一隻鳥。”沒過幾天,恰逢卡爾森生日,詹姆斯送上了禮物——一隻精緻的鳥籠。卡爾森笑了:“我只當它是一件漂亮的工藝品。你就別費勁了。”從此以後,只要客人來訪,看見書桌旁那只空蕩蕩的鳥籠,他們幾乎都會無一例外地問:“教授,你養的鳥什麼時候死了?”卡爾森只好一次次地向客人解釋:“我從來就沒有養過鳥。
”然而,這種回答每每換來的卻是客人困惑而有些不信任的目光。無奈之下,卡爾森教授只好買了一隻鳥,詹姆斯的“鳥籠效應”奏效了。實際上,在我們的身邊,包括我們自己,很多時候不是先在自己的心裡掛上一隻籠子,然後再不由自主地朝其中填滿一些什麼東西嗎?

所以,學生喜歡買“蘋果”三件套,似乎在老一輩的思想中不可理解,但或許是因為實用、或許為了攀比、或許為了其他,他們都已經有了自己的“鳥籠”。

所以,學生喜歡買“蘋果”三件套,似乎在老一輩的思想中不可理解,但或許是因為實用、或許為了攀比、或許為了其他,他們都已經有了自己的“鳥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