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日曆 | 巴金與《家》:那個被剝奪了學業與愛情的青年

整理:漠漠孤煙

老電影《家》

今天是西曆2月24日。1931年2月24日,

巴金在《時報》開始連載長篇小說《家》。

長篇小說《家》是巴金的代表作,為《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入選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第8位)。其他兩部為《春》、《秋》。

《家》描寫了20世紀20年代初期四川成都一個封建大家庭的罪惡及腐朽,控訴了封建制度對生命的摧殘,歌頌青年一代的反封建鬥爭以及民主主義的覺醒。1931年在《時報》連載時,原篇名為《激流》。開明書局於1933年5月出版首本《家》單行本。

孫道臨與張瑞芳

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原名李堯棠,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興,1904年11月出生在成都一個封建官僚家庭,那是一座深宅大院,位於成都正通順街98號,又稱李家院子。十九歲之前,巴金一直住在那裡(期間有兩年隨父親去了廣元),在此度過了他的少年和青年時代,

那裡亦成為小說《家》裡面高公館的原型。

1923年,巴金離開成都赴上海、南京等地求學,從此開始了他長達半個世紀的文學創作生涯。

老電影《家》

因自幼多病,巴金從未讀過大學。14歲時,好不容易得到祖父同意進入英語補習學校念書,剛一個月,就因病輟學。

1925年,他到北京准備考北京大學,但是體檢時發現患有肺病,無奈與北大失之交臂。

而小說《家》裡面的覺新是高公館的長孫,他被封建家庭剝奪了學業與愛情。中學畢業那天,覺新放棄了青梅竹馬的梅表姐,和父親指定的姑娘瑞玨結了婚,並承擔起了家庭責任,到西蜀實業公司事務所上班,那是他父親生前為他找好的位置。

老電影《家》

高老太爺去世,瑞玨即將臨盆,陳姨太卻以避血光之災為由把瑞玨趕到郊外生產,導致瑞玨難產而死。覺新生命中的兩個女人,就這樣被封建大家庭扼殺。覺新也因此覺醒,但他卻無力反抗,最終支持三弟覺慧逃離了封建大家庭。

現實生活中,巴金的愛情卻是一個令人動容的傳奇。

因《家》的發表及出版引起了巨大反響,

1936年,巴金與上海女學生陳蘊珍(蕭珊)因討論作品相識。1938年7月,蕭珊高中畢業後追隨巴金來到廣州。1944年,已經40歲的巴金與蕭珊在桂林花溪結婚,兩人的婚禮極其簡樸,沒有任何儀式,也沒有設一桌宴席。1945年抗戰勝利,他們的女兒李小林出生。

老電影《家》

文革期間巴金受到迫害,妻子蕭珊也受到非人待遇。1972年7月蕭珊患肝癌住院,在幹校勞動的巴金不被允許探望。半個月後,蕭珊含冤長辭人世。又過去3年,巴金才獲許捧回蕭珊的骨灰。自此他將妻子的骨灰放在自己的枕邊,一直到2005年,巴金去世。

最早改編的電影《家》拍攝於1941年,當時上海淪為“孤島”,日本人控制了影片發行權,鴛鴦蝴蝶派和粗製濫造的偵探片、恐怖片等充斥市場。這樣的環境下,電影《家》是一股清流。

老電影《家》

第二次將《家》搬上銀幕是50年代初由香港的中聯公司攝製。第三次是1957年由上海電影製片廠攝製。對於中國觀眾來說,1957年版《家》更為熟悉,是一部影響深遠的經典影片。

(注:圖片來自網路)

老電影《家》

文革期間巴金受到迫害,妻子蕭珊也受到非人待遇。1972年7月蕭珊患肝癌住院,在幹校勞動的巴金不被允許探望。半個月後,蕭珊含冤長辭人世。又過去3年,巴金才獲許捧回蕭珊的骨灰。自此他將妻子的骨灰放在自己的枕邊,一直到2005年,巴金去世。

最早改編的電影《家》拍攝於1941年,當時上海淪為“孤島”,日本人控制了影片發行權,鴛鴦蝴蝶派和粗製濫造的偵探片、恐怖片等充斥市場。這樣的環境下,電影《家》是一股清流。

老電影《家》

第二次將《家》搬上銀幕是50年代初由香港的中聯公司攝製。第三次是1957年由上海電影製片廠攝製。對於中國觀眾來說,1957年版《家》更為熟悉,是一部影響深遠的經典影片。

(注:圖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