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風口浪尖的現金貸,豈止合規一件事要去正視

進入2017年至今,折騰不息的互聯網金融圈仍然是熱鬧不斷,

那邊P2P行業還在被各種整改合規要求虐的不要不要的當口,最近另一類新金融產品“現金貸”又如雨後春筍一般吧啦吧啦的不斷冒出來刷屏,一時間也成為了焦點。

從現金貸平臺(如閃銀、魔法現金等)的融資報導層出不窮,到頻繁的有關於現金貸超高利借貸事件的曝光,再到這兩天被銀監會老大們正式點名整頓的消息傳出,這個發展的脈絡順序總覺得讓人似曾相識,

不正是隔壁家的P2P所經歷過的嗎?

如果我們再對比下兩者發展的時間長短,就會發現這次監管層的動作來的要比之前快的多,老實說,現金貸會被整頓,完全是在預料之中,只是這回“反常“的快速確是讓人難得一見,從個人角度來看,更像是監管層學乖了,面對這類新興金融產品,學會了先發制人,提前將可能爆發的風險給劃分到可控範圍內,畢竟前車之鑒太多。

而對於現金貸,

先不說究竟會如何被要求整改, 單就當下而言,筆者覺得就已經有不少問題需要去意識到。

1. 現金貸的原生應用場景和物件發生了改變

作為舶來品的現金貸,國外被叫做Payday loan,即”發薪日貸款“,其原本的定位就是作為小額短期貸款來為工薪階層解決短時間內的資金周轉問題,最簡單的應用場景就比如,A在距離拿工資還有5天的時候,一時興奮沒控制住就把錢嗨皮完了,

可能是連饅頭都吃不起了,這時候接觸到了作現金貸的平臺B,就找他們去借500塊錢,解了燃眉之急,等到五天后拿了工資,再將本息還給B就可以了。

然而隨著現金貸空降到國內,由於整體國情差異問題,也造成了本質定位上出現了變化,根據資料顯示,不僅是借款期限上大大的拉長,面向的人群也從工薪階層衍生到了企業主,甚至有些平臺的借款對象又盯上了學生群體。

而作為信用借貸類的現金貸,其本身是基本追蹤不到應用場景的(上述純屬舉個實例罷了),如果連借的錢去向都不得而知,這從根本上就已經埋下了隱患風險。

2. 暴利催生的高壞賬率,行業健康度只會每況愈下

國內有一個比較規律化現象:每個風口的來襲,總會吸引無數人的前赴後繼。遠的有千團大戰,近的就是互金P2P,而現在現金貸也不外如是,可以預期將會有更多的創業人或者企業轉型進來,

企圖分一杯羹。這其中必然是有著真正想要通過為用戶提供價值而形成長遠利益的優質企業存在,但同時個人也絕不懷疑有部分平臺,從一開始就是為利而來,為撈一筆而存在。

從資料上可以看到,現在有部分現金貸的年化利率高達100%-600%,只是何等恐怖的數字,早就超過了國家劃定的36%的高利貸界線,然而在大多數借款人眼中,卻很難去真正的察覺到,因為平臺展示的永遠都是日利率,即便是一個人借了1000,一周後還上1100,作為個人來說,也只會覺得只多還了100而已,卻容易忽略掉這是在借貸週期如此短的情況下生出的利息。

實際上,最近頻繁曝出的關於“要人命”、“嗜血的”等標籤的現金貸報導,並不是危言聳聽,因為誰也無法保證,能夠按時還款,而一旦出現逾期,後面所要付出的代價將會是成倍增長,由此衍生出的便是超高的壞賬率,目前資料顯示,行業普遍的壞賬率在20%-30%,其中個別的卻高達50%的存在,這種一般來看極為恐怖的數字,在那些負責人眼中,卻似乎並不足為奇,按照他們的話說,就是只要回款的錢能夠實現盈利或者不虧損,壞賬率高點也沒事兒(而討債會繼續,至死方休) 。

這樣的想法, 不禁讓人懷疑,如果照顧利益、沒有風險控制的平臺不斷增多,那對於行業健康度的腐壞乃至崩塌,恐怕只是頃刻間的事兒了。刺辱母者事件血一樣的教訓歷歷在目,恐怕這也是銀監會如此短時間內就開始重視的原因動力之一吧。

3. 騙貸行業愈發倡狂,如何提升風控能力將是重中之重

在這裡說個小插曲,其實個人是去年下半年從朋友那第一次聽說現金貸,那個時候他也看到了這個業務所充斥著暴利的“錢”景,也是從他口中,瞭解到了看似微小的日利率卻能利滾利變成500%的年化利率時,就被震到了。由於當時他自身也有些資源,認識些在國外從事過Payday loan的風控人士,並且還搞定了業務資金,那個時候已經開始有了著手大幹一場的準備,只是大概過了1個月左右,計畫夭折了。而原因卻牽扯出了另一個黑色產業——騙貸,就他所說的意思,因為騙貸行業太過倡狂了,他們的風控頂不住,其實個人大概明白,他這裡所說的風控更偏向於技術層面了。

這也讓我想起了去年所在平臺遭遇的一起真實刷單事件,當時是為了做老拉新的引流活動,新人投入很小金額就能得到相應的現今獎勵,老用戶則同樣可以對應的獲利,當時剛開始時候,資料的增長還挺規律的,但是到了第二天下午,就出現暴漲(當時並沒做什麼推廣傳播),後來通過技術查看,就發現後面來的一大批帳號,基本都是來自一個IP位址,當然可以說是有一個大公司的人拉幫結夥一起來玩,但是如果所有人都是沒有頭像或者頭像一毛一樣的,那就說不過去了吧,最後通過挨個打電話想去溝通情況,結果一個都打不通,這才斷定了基本是遭到專門的工作室刷單了。

再回到如今的現金貸平臺,由於無使用場景化的硬性追蹤,更給了這幫黑色技術團夥可乘之機,要知道哪怕是手持身份證,都可以通過網路拿到好多, 這些原本傳統的審核材料,卻變成了最簡單的漏洞,如何應對也成為了想要健康發展的平臺必須去解決的問題。

即便是通過和大資料公司合作,引入信用資料,也不見得能完全解決,這就是一場貓和老鼠的遊戲,只能依靠平臺針對性的去制定最合適的風控標準才得以降低事件的發生,也只有這樣,才能給更多的真實借貸人公平的對待,讓行業得以健康發展。

中國新金融必然會不斷蛻變,P2P如此,現金貸也是一樣,只是筆者覺得,在追逐利益的同時,也需要平衡自己在社會所處的位置以及自身所承擔的責任,而不是一味沖著錢去,長遠來看有害無益,蠢事誰都會做,但有遠見的聰明人才能活下來。

因為平臺展示的永遠都是日利率,即便是一個人借了1000,一周後還上1100,作為個人來說,也只會覺得只多還了100而已,卻容易忽略掉這是在借貸週期如此短的情況下生出的利息。

實際上,最近頻繁曝出的關於“要人命”、“嗜血的”等標籤的現金貸報導,並不是危言聳聽,因為誰也無法保證,能夠按時還款,而一旦出現逾期,後面所要付出的代價將會是成倍增長,由此衍生出的便是超高的壞賬率,目前資料顯示,行業普遍的壞賬率在20%-30%,其中個別的卻高達50%的存在,這種一般來看極為恐怖的數字,在那些負責人眼中,卻似乎並不足為奇,按照他們的話說,就是只要回款的錢能夠實現盈利或者不虧損,壞賬率高點也沒事兒(而討債會繼續,至死方休) 。

這樣的想法, 不禁讓人懷疑,如果照顧利益、沒有風險控制的平臺不斷增多,那對於行業健康度的腐壞乃至崩塌,恐怕只是頃刻間的事兒了。刺辱母者事件血一樣的教訓歷歷在目,恐怕這也是銀監會如此短時間內就開始重視的原因動力之一吧。

3. 騙貸行業愈發倡狂,如何提升風控能力將是重中之重

在這裡說個小插曲,其實個人是去年下半年從朋友那第一次聽說現金貸,那個時候他也看到了這個業務所充斥著暴利的“錢”景,也是從他口中,瞭解到了看似微小的日利率卻能利滾利變成500%的年化利率時,就被震到了。由於當時他自身也有些資源,認識些在國外從事過Payday loan的風控人士,並且還搞定了業務資金,那個時候已經開始有了著手大幹一場的準備,只是大概過了1個月左右,計畫夭折了。而原因卻牽扯出了另一個黑色產業——騙貸,就他所說的意思,因為騙貸行業太過倡狂了,他們的風控頂不住,其實個人大概明白,他這裡所說的風控更偏向於技術層面了。

這也讓我想起了去年所在平臺遭遇的一起真實刷單事件,當時是為了做老拉新的引流活動,新人投入很小金額就能得到相應的現今獎勵,老用戶則同樣可以對應的獲利,當時剛開始時候,資料的增長還挺規律的,但是到了第二天下午,就出現暴漲(當時並沒做什麼推廣傳播),後來通過技術查看,就發現後面來的一大批帳號,基本都是來自一個IP位址,當然可以說是有一個大公司的人拉幫結夥一起來玩,但是如果所有人都是沒有頭像或者頭像一毛一樣的,那就說不過去了吧,最後通過挨個打電話想去溝通情況,結果一個都打不通,這才斷定了基本是遭到專門的工作室刷單了。

再回到如今的現金貸平臺,由於無使用場景化的硬性追蹤,更給了這幫黑色技術團夥可乘之機,要知道哪怕是手持身份證,都可以通過網路拿到好多, 這些原本傳統的審核材料,卻變成了最簡單的漏洞,如何應對也成為了想要健康發展的平臺必須去解決的問題。

即便是通過和大資料公司合作,引入信用資料,也不見得能完全解決,這就是一場貓和老鼠的遊戲,只能依靠平臺針對性的去制定最合適的風控標準才得以降低事件的發生,也只有這樣,才能給更多的真實借貸人公平的對待,讓行業得以健康發展。

中國新金融必然會不斷蛻變,P2P如此,現金貸也是一樣,只是筆者覺得,在追逐利益的同時,也需要平衡自己在社會所處的位置以及自身所承擔的責任,而不是一味沖著錢去,長遠來看有害無益,蠢事誰都會做,但有遠見的聰明人才能活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