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苗木生產,為什麼需要統一的標準?

近年來,關於行業標準的話題與討論不絕於耳,但也有不少人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今天就來說說,苗木生產為何需要標準?

苗木行業的迅猛發展,使其成為不少地區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重要產業之一。不過,縱觀國內苗市,當前苗木生產和苗木品質普遍缺乏標準,由此引發的市場混亂、競爭無序並間接影響苗木品質等現象,都制約了產業的進一步發展。

目前苗木標準存在的問題:

1. 現有標準覆蓋面小、跟不上市場變化

近年來國內綠化苗木發展非常迅速,原有的標準因體系和品種等都不夠全面,早已不符合當前行業生產實際。隨著國內綠化對苗木的需求不斷變化,制定一套健全且行之有效的苗木生產、品質分級的統一標準顯得迫在眉睫。

2. 現有標準無法規範市場競爭

隨著行業的不斷壯大,大批中小苗圃快速湧入,由於大部分苗木產品沒有品質標準,大多種植戶都是憑經驗生產、憑感覺定價,

導致市場價格不規範,市場流通無標準可依,造成大部分生產者為爭奪市場而惡意競爭,影響了市場的健全發展。

同時,隨著我國與國際市場的進一步接軌,這種混亂的生產方式也與成熟的國外市場標準相去甚遠,直接影響了產業的出口。

缺乏標準對行業造成的直接影響:

1. 苗木規格混亂

目前,國內生產的個體苗木,常常存在成批苗木規格不一致的問題,例如胸徑粗測量標準不同、樹幹彎曲、行道樹枝下高低錯落、規格太小或達不到綠化工程要求等問題,苗圃與工程驗收方因產品檢驗標準不統一也時常發生矛盾。

由於目前我國苗市尚未成熟,加之不完善的行業標準,沒有明確的苗木品質等級標準,

也給苗木定價、招標等帶來一定困難。當苗木驗收過程出現對品質、規格產生糾紛時,沒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品質等級標準可供參考,給買賣雙方都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煩。

2. 加大了後期養護的投入

由於沒有明確的品質等級標準,一些供應方為減少運輸量,往往採取縮小樹冠和根系的做法,造成苗木栽植後恢復困難、生長緩慢,導致後期養護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

3. 影響生產經營

行業標準體系的不完善,不僅制約了綠化苗木的產業化發展,也給廣大苗農的生產經營造成許多負面影響,例如植物品種標準的不完善,導致同物異名、同名異物、難以區分;缺乏統一的產品包裝和標識標準,給假冒偽劣的苗木產品帶來可乘之機,從而擾亂市場,這些對正規經營者的時間和精力都造成了浪費。

綜上所述,綠化苗木標準化的制定和實施是必要且迫切的。

綜上所述,綠化苗木標準化的制定和實施是必要且迫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