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注意了,2018年雞病流行又有新變化啦!

一、2018年雞病的流行新特點

1、一些常見的、簡單的、往往不被重視的疫病,變成制約一些雞場發展的主要疾病:如近幾年常見的腺肌胃炎、黴菌毒素、大腸桿菌病和滑液囊支原體感染等。

2、接種了疫苗,還會發病,免疫失敗現象普遍存在:調查中發現各種疾病的疫苗使用後均有免疫失敗的情況發生,這可能與疫苗的品質、保存、疫苗使用時的操作方法和使用方式等很多因素有關。

3、一雞多病,混合感染:在近幾年臨床的疾病診斷中,更多的見到由多種病原混感引起發病的雞群。例如傳染性法氏囊病發生的雞場,往往有流感、雞新城疫、大腸桿菌、支原體病等疾病的流行。

2015-2016年流行的安卡拉病多是伴隨著法氏囊病、黴菌毒素和H9混感的狀態;有時在一個發病週期內的雞場流行著多種傳染病,在—只病死雞的體內能檢測到多種病原,呈現疾病多樣化的發病流行狀態。

4、老病未少,新病增多:馬立克氏病、新城疫和傳染性法氏囊等老病沒有減少且仍在持續發生,同時每年不少新病或者老病新變異的情況不斷出現。例如2010年的血管瘤、2011年H9變異株直至近兩年的安卡拉病等均屬於這種情況。

5、發病後治療效果不理想,用藥見好轉,停藥又復發,有的疫病,投藥基本沒效果:當前疾病一旦出現很難治癒,即使大群恢復,但是其後嚴重影響其生產性能與經濟價值。

二、雞病流行新特點的主要原因

1、科學養殖的意識不強

有些地方中小規模的養殖業主,由於經濟原因,養殖條件較差,對防疫、消毒及環境的控制等方面的知識比較弱,

而當經濟條件稍好些時,把錢投到改善養殖環境、加強防疫、培訓飼養及技術人員的專業知識上也並不多見。從養殖業整體形勢來看,養殖的專業技術水準及科學防控疫病的意識尚待提高和加強。

2、養殖環境存在問題

局部小環境:雞舍及所在地區的養殖條件為養殖小環境,當前全國範圍內中小規模養殖仍占整體養殖形勢的較大比例,養殖小環境的條件尚處於全開放的養殖初級階段,

對疫病的防控能力尚需加強。

全國大環境:國家對養殖遠離村莊、養殖社區化的推廣及對大規模科學化、生態養殖的鼓勵,已為養殖業創造了優良大環境。但是由於各地區嚴重缺乏養殖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導致現階段出現缺乏養殖經驗和理論基礎融合型技術人才的斷層,往往較大養殖場也沒有專業的技術管理團隊。

3、個別地區養殖及疫病防控誤區問題

A、防病方面:重視治療,不重視防疫和飼養。有的規模化雞場沒有自己雞場的疫苗免疫程式,雞場免疫時隨意將幾個參考程式組合一下進行。後果:治療的費用遠高於防疫的,一旦有流行疫病發生,較易被傳染,造成免疫失敗。

B、發病方面:重視用藥,忽視診斷。寧可多花藥錢,也不願作疫病的檢測診斷,也對當前有些地方的獸醫診斷的費用、結果等待時間和檢測水準不認可。後果:盲目亂投藥物,有時可能越治越重,即使治癒也不知何病。

C、治病方面:重視發病雞群,忽視整體。只是對發病雞隻、發病雞群採取措施,對雞場的其它雞群及整體場區很少有疫病的應急預防方案,缺少全域觀念。後果:迴圈治療,既花了藥錢又避免不了死亡和疫病蔓延。

4、免疫抑制病的存在

近幾年有些地區養殖出現雞群大群狀態基本正常,只是蛋雞產蛋高峰期達不到高峰值,且都有體況差,零星出現死亡,死亡率上升,出現大腸桿菌病、支原體、新城疫等常見的疾病,而且不易控制。對於雛雞表現為弱雛多、活力差、死亡偏多,生長差異較大。檢測結果證明,多數有傳染性法氏囊、網狀內皮增生病、雞傳染性貧血病毒和H9禽流感等免疫抑制性病毒的存在。

三、防控雞病的原則

1、消滅傳染源:引種帶毒、種雞垂直傳播、環境中病死畜禽和人為感染等方面。

2、切斷傳播途徑:車輛、人員、水、空氣、飼料、藥品和疫苗等。

3、保護易感動物:動物本身抵抗力、養殖的硬體設施、增強機體自身的防禦能力。

4、疫苗免疫是預防疫病的最後一道防線

免疫是一切病毒性疫病最有效的預防手段,是藥物所替代不了的。據統計,由於畜禽疫苗的推廣應用,每年可減少經濟損失上百億元。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離開疫苗的免疫接種不可能有現代化的畜牧業生產。

同時我們也應該認識到疫苗接種產生的抗體只能夠有效抑制外來病原的入侵,即使是最好的疫苗也不可能100%保護動物,也不可能完全殺死動物體內的病毒,甚至會出現抗體與病原“共舞”的現象,因此不可把疫苗當做“靈丹妙藥”。要保證畜禽業健康發展,還必須注重生物安全,提高動物的抵抗能力,保護易感動物,最大限度地降低動物疫病的發生。

從發展的角度來看,以往是接種了某種疫苗,主要關注的是能否防控此種疫病,很少關注其它。現在則不然,隨著養殖業疫病防控的需要,動物疫苗免疫不單純是防控本病的問題,同時也要關注由此病帶來的一些潛在隱患。因此對疫苗的生產及產品品質的要求更加嚴格,2008年以來國家強制要求疫苗生產企業實現禽用活苗SPF化,表明了疫苗的安全問題成為了當前人們關心的熱點問題。

後果:盲目亂投藥物,有時可能越治越重,即使治癒也不知何病。

C、治病方面:重視發病雞群,忽視整體。只是對發病雞隻、發病雞群採取措施,對雞場的其它雞群及整體場區很少有疫病的應急預防方案,缺少全域觀念。後果:迴圈治療,既花了藥錢又避免不了死亡和疫病蔓延。

4、免疫抑制病的存在

近幾年有些地區養殖出現雞群大群狀態基本正常,只是蛋雞產蛋高峰期達不到高峰值,且都有體況差,零星出現死亡,死亡率上升,出現大腸桿菌病、支原體、新城疫等常見的疾病,而且不易控制。對於雛雞表現為弱雛多、活力差、死亡偏多,生長差異較大。檢測結果證明,多數有傳染性法氏囊、網狀內皮增生病、雞傳染性貧血病毒和H9禽流感等免疫抑制性病毒的存在。

三、防控雞病的原則

1、消滅傳染源:引種帶毒、種雞垂直傳播、環境中病死畜禽和人為感染等方面。

2、切斷傳播途徑:車輛、人員、水、空氣、飼料、藥品和疫苗等。

3、保護易感動物:動物本身抵抗力、養殖的硬體設施、增強機體自身的防禦能力。

4、疫苗免疫是預防疫病的最後一道防線

免疫是一切病毒性疫病最有效的預防手段,是藥物所替代不了的。據統計,由於畜禽疫苗的推廣應用,每年可減少經濟損失上百億元。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離開疫苗的免疫接種不可能有現代化的畜牧業生產。

同時我們也應該認識到疫苗接種產生的抗體只能夠有效抑制外來病原的入侵,即使是最好的疫苗也不可能100%保護動物,也不可能完全殺死動物體內的病毒,甚至會出現抗體與病原“共舞”的現象,因此不可把疫苗當做“靈丹妙藥”。要保證畜禽業健康發展,還必須注重生物安全,提高動物的抵抗能力,保護易感動物,最大限度地降低動物疫病的發生。

從發展的角度來看,以往是接種了某種疫苗,主要關注的是能否防控此種疫病,很少關注其它。現在則不然,隨著養殖業疫病防控的需要,動物疫苗免疫不單純是防控本病的問題,同時也要關注由此病帶來的一些潛在隱患。因此對疫苗的生產及產品品質的要求更加嚴格,2008年以來國家強制要求疫苗生產企業實現禽用活苗SPF化,表明了疫苗的安全問題成為了當前人們關心的熱點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