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孩子一吃完飯就想排大便,“直腸子”,這六味藥茶方就能解

吃完飯就上廁所

一些孩子一吃完飯就想上廁所排大便,

有這類問題的孩子、甚至大人都比較多見,他們十分苦惱,無論走到哪裡,都要揣一點紙巾,以備不時之需。

這種情況和脾虛有關!

中醫認為,脾主運化。當脾功能好的時候,食物吃進去之後可以被脾收攝主,然後來不斷消化,有用的變成水穀精微營養全身,

沒用的化作糟粕向體外傳導。如果脾的功能差,沒有力量將食物的有用部分運化,食物在體內走了一個過場,沒來得及說一句臺詞,就只能按照原樣被排出體外了。這就是為什麼脾虛的人,一吃完飯就像上廁所。中醫對此有更形象的描述,即“完穀不化”。

有因為脾主升清,所以當脾虛的時候,肺氣得不到水穀精微的滋補,變得逐漸衰弱。它和脾虛一同發生作用,使得人容易乏累,

免疫力低下。

這個時候怎麼辦?其實,祖國傳統醫學有一個特別好的辦法,專門針對此類尷尬。這就是源于《太平惠民和劑局方》裡的參苓白術散。原方由人參、白術、茯苓、甘草、山藥、炒扁豆、炒苡仁、砂仁、蓮子和桔梗、大棗組成。它實際上是在千古名方四君子湯的基礎上改編而來的。它的主治範圍就是脾虛便溏、完穀不化、四肢乏力。

當然,作為日常保健,我們用不著去藥店買成藥服用。我們只需其中的幾味來利用,就能得到一定的改善效果。所以,下面這個小方子值得推薦:

準備人參、白術、茯苓、桔梗、砂仁、蓮子肉各5克,一起研成粗末,裝入紗布袋中,放在小型的保溫瓶中,加入600毫升沸水,加蓋悶20分鐘就可以服用了。

生活中有類似症狀的人,不妨用這個辦法來調理,往往取得不錯的效果。發燒的人、高血壓的人、陰虛上火的人、大便乾燥的人,不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