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如何把幼稚園老師從環創中解放出來?

網路配圖

期末了,再堅持一下吧!

毫不誇張地說,

幼稚園老師都是被累垮的!

平常上課已經夠累了,

還要忙各種各樣的環創!

一忙起來,

都是加班加點!

趕緊把我們的老師從環創中解放出來吧!

幼稚園對環境有高要求、高標準,領導要求老師的環創設計與製作,要參觀者有想拍照的衝動,要有視覺衝擊感,要吸引眼球。

幼稚園老師們為學期的環境創設評比挖空心思、絞盡腦汁、力求創新,各種材料、裝飾,你能想到你不能想到的,

都變成裝飾品出現在教室裡。每個月底的那幾個晚上,老師們加班加點趕工,你會以為自己誤走進了裝飾品工廠。一方面你感歎老師的創意才華和動手能力,但一方面,你心疼老師,更心疼孩子。

這是環境創設的初衷嗎?這是環境創設的內涵嗎?你以為的幼稚園環境是牆面的裝飾?你以為的幼稚園環境是每個角落的擺設?你以為的幼稚園環境是設計中的小資情調?

幼稚園環境,

各種高檔的、田園的、精緻的、與眾不同的、別出心裁的……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環境創設呈現出空前的繁榮盛世,既讓人欣慰又讓人擔憂。

對環境的認識還停留在顯概念階段?你認知中的環創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環創。

提到環創,幼稚園老師有說不出的心酸,應付檢查也好,迎接參觀也罷,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腦力、體力,疲於環創,人累心更累。老師們甚至很難理解這樣的環創和她們的課程、日常的教學有什麼關係?和孩子的學習與發展又有什麼關係?

如果對環境的認識還停留在顯概念階段,就容易出現一些誤區:

只見環境,不見幼兒。A

為創設環境而創設環境。B

環境淪為擺設和裝飾。C

學形,丟精髓。D

環境固定的多,變化的少,不能因時因需有效支持、推進幼兒的發展。E

環境創設從設計到製作老師包辦,完全沒有幼兒參與,不關心幼兒對環境的感受和體驗,

甚至少有或沒有幼兒的作品展示。(A)

幼稚園老師捫心自問,有多少環創的工作是為了環創而環創,這也不是老師的錯。領導檢查發現一面空牆就像看到一鍋湯裡的老鼠屎,不除掉這個老鼠屎心裡就是不舒坦。於是不管貼什麼,牆就是不能空。(B)

試想一下,老師花了一周時間做出來的裝飾,她當然會反復叮囑幼兒,小心翼翼的使用,或者為了延長保存的期限,乾脆就放在那裡別用。

幼稚園的一些功能室,占地不小,使用率不高,就是一塊尷尬的雞肋存在。科學室,高大上的科技儀器,老師的連開關都不知道在哪。美術室,各種成品、半成品、自然材料應有盡有,可是老師只讓孩子用蠟筆作畫,因為材料用完了還得補充進去。音樂室,只有排練大型演出的時候,這些排列整齊,分門別類的樂器才能給到孩子使用。(C)

無論是幼稚園投資者、管理者還是一線教師,參觀幼稚園一直是大家外出學習的熱門選項。幼稚園的環境創設相對而言,是比較容易學到、COPY、山寨的,但是嫁接過去的植物,如果沒有合適的土壤,會營養不良的。沒有認真思索過別人為什麼這麼做?和它的理念、課程有什麼聯繫?怎麼去借鑒別人的思維方式思考自己的環境創設?省掉中間的思考過程,拿來就用,東施效顰,毫無意義。(D)

很多老師都有這樣的想法,因為環創工作的累贅和辛苦,她們都希望能在學期初就完成一個學期的環創,特別是區域的設置,巴不得櫃子和材料都牢牢的釘在哪兒,再也不挪動了。(E)

如何深層理性的認知環境?

環境的終極目標?打造環境的意義?環境創設的主體是誰?環境、課程、幼兒的關係?

《幼稚園教師專業標準》中“環境創設與利用”作為專業能力的第一項,分別指出:

1、建立良好的師幼關係,幫助幼兒建立良好的同伴關係,讓幼兒感到溫暖和愉悅;

2、建立班級秩序與規則,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讓幼兒感到安全、舒適;

3、創設有助於促進幼兒成長、學習、遊戲的教育環境;

4、合理利用資源,為幼兒提供和製作適合的玩教具和學習材料,引發和支持幼兒的主動活動。

認真解讀這四點,不難發現,幼兒是環境創設的出發點和歸宿,環境的目的是為幼兒自發學習服務的。觀察解讀幼兒是實施有效環境創設與適宜指導的首要前提。

環境作為重要的教育資源、課程資源和學習資源,這個觀念的提出,不知道比傳統的幼稚園教學模式高明了多少倍。改變了以往單向的、唯一的教師教的模式,將教育目標和期望幼兒獲得的關鍵經驗,蘊涵在教育環境的創設中,滲透在學習材料中,讓幼兒與環境的積極互動中去主動學習、自我建構。但是我們非但沒有理解這樣的深意,反而走向了另一個極端。

我們把環境表面化了,狹隘化了。廣義的環境包括物質環境和心理環境,物質環境我們提室內外環境的一體化,室內就是區域的設置和學習材料的投放,室外出了滿足幼兒體能運動的需求還應該滿足幼兒其它戶外遊戲的需求,如沙水、大型搭建、角色扮演、牆面地面的大型塗鴉等等。心理環境,我們看前面的第1、2條就是心理環境,當幼兒身心處於寬鬆、愉悅的氛圍,他的大腦才會開啟,他吸收性的心智慧讓他更高效的學習。還有良好的師友互動是我們更應該多花心思多下功夫研究的一個大課題。

環境的內涵很廣、很深,怎麼輕易的走錯了方向?

有人說,環境的背後隱藏著教育者所持有的根深蒂固的文化觀、哲學觀和教育觀。

朋友的小孩在內地上幼稚園,看她拍來的教室照片。碩大的教室裡,周圍是一個個半封閉的小區域,中間非常空曠。一交談,如我所料,區域只是擺設,用於入園、餐後、等待離園等零碎時間玩玩具,大部分時間還是集體教學。

看教室牆面的佈置的高度,是為成人而設計還是孩子?區域有無認真規劃?安靜區和吵鬧區有沒有分開?各區之間有無通道?等等,都可以看出一個幼稚園的教育理念和專業性。

同樣,一日生活優化,包括等待時間的有效運用,過渡環節的流暢,幼兒的自我服務意識和機會,都可以通過適宜的環境創設得以解決。國外有研究發現,幼兒的某些行為問題也可以通過環境的改變進而得以緩解和調整。

如何有效、專業的環創?

當你真正的認識到環境創設的內涵,你就會產生內在動機,促使你通過一切辦法去改變、學習、實踐。當你把環創工作的落腳點放在幼兒身上,能夠看見環創給幼兒帶來的學習與發展,你就會產生職業成就感,當然,你的自我價值感也會得到提升。這就是你的職業幸福,相信每個老師不是不願意做,而是希望更有效、更專業的去做。

當被動變成了主動,當任務變成了意識,當負擔變成了認同,你就把自己解救出來了。

所以這是一條自我學習、自我成長、自我提升的路。

——END——

本文由廣州幼稚園裝修設計公司童真裝飾小編轉自知乎並配圖于網路,作者|美天媽媽

參觀幼稚園一直是大家外出學習的熱門選項。幼稚園的環境創設相對而言,是比較容易學到、COPY、山寨的,但是嫁接過去的植物,如果沒有合適的土壤,會營養不良的。沒有認真思索過別人為什麼這麼做?和它的理念、課程有什麼聯繫?怎麼去借鑒別人的思維方式思考自己的環境創設?省掉中間的思考過程,拿來就用,東施效顰,毫無意義。(D)

很多老師都有這樣的想法,因為環創工作的累贅和辛苦,她們都希望能在學期初就完成一個學期的環創,特別是區域的設置,巴不得櫃子和材料都牢牢的釘在哪兒,再也不挪動了。(E)

如何深層理性的認知環境?

環境的終極目標?打造環境的意義?環境創設的主體是誰?環境、課程、幼兒的關係?

《幼稚園教師專業標準》中“環境創設與利用”作為專業能力的第一項,分別指出:

1、建立良好的師幼關係,幫助幼兒建立良好的同伴關係,讓幼兒感到溫暖和愉悅;

2、建立班級秩序與規則,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讓幼兒感到安全、舒適;

3、創設有助於促進幼兒成長、學習、遊戲的教育環境;

4、合理利用資源,為幼兒提供和製作適合的玩教具和學習材料,引發和支持幼兒的主動活動。

認真解讀這四點,不難發現,幼兒是環境創設的出發點和歸宿,環境的目的是為幼兒自發學習服務的。觀察解讀幼兒是實施有效環境創設與適宜指導的首要前提。

環境作為重要的教育資源、課程資源和學習資源,這個觀念的提出,不知道比傳統的幼稚園教學模式高明了多少倍。改變了以往單向的、唯一的教師教的模式,將教育目標和期望幼兒獲得的關鍵經驗,蘊涵在教育環境的創設中,滲透在學習材料中,讓幼兒與環境的積極互動中去主動學習、自我建構。但是我們非但沒有理解這樣的深意,反而走向了另一個極端。

我們把環境表面化了,狹隘化了。廣義的環境包括物質環境和心理環境,物質環境我們提室內外環境的一體化,室內就是區域的設置和學習材料的投放,室外出了滿足幼兒體能運動的需求還應該滿足幼兒其它戶外遊戲的需求,如沙水、大型搭建、角色扮演、牆面地面的大型塗鴉等等。心理環境,我們看前面的第1、2條就是心理環境,當幼兒身心處於寬鬆、愉悅的氛圍,他的大腦才會開啟,他吸收性的心智慧讓他更高效的學習。還有良好的師友互動是我們更應該多花心思多下功夫研究的一個大課題。

環境的內涵很廣、很深,怎麼輕易的走錯了方向?

有人說,環境的背後隱藏著教育者所持有的根深蒂固的文化觀、哲學觀和教育觀。

朋友的小孩在內地上幼稚園,看她拍來的教室照片。碩大的教室裡,周圍是一個個半封閉的小區域,中間非常空曠。一交談,如我所料,區域只是擺設,用於入園、餐後、等待離園等零碎時間玩玩具,大部分時間還是集體教學。

看教室牆面的佈置的高度,是為成人而設計還是孩子?區域有無認真規劃?安靜區和吵鬧區有沒有分開?各區之間有無通道?等等,都可以看出一個幼稚園的教育理念和專業性。

同樣,一日生活優化,包括等待時間的有效運用,過渡環節的流暢,幼兒的自我服務意識和機會,都可以通過適宜的環境創設得以解決。國外有研究發現,幼兒的某些行為問題也可以通過環境的改變進而得以緩解和調整。

如何有效、專業的環創?

當你真正的認識到環境創設的內涵,你就會產生內在動機,促使你通過一切辦法去改變、學習、實踐。當你把環創工作的落腳點放在幼兒身上,能夠看見環創給幼兒帶來的學習與發展,你就會產生職業成就感,當然,你的自我價值感也會得到提升。這就是你的職業幸福,相信每個老師不是不願意做,而是希望更有效、更專業的去做。

當被動變成了主動,當任務變成了意識,當負擔變成了認同,你就把自己解救出來了。

所以這是一條自我學習、自我成長、自我提升的路。

——END——

本文由廣州幼稚園裝修設計公司童真裝飾小編轉自知乎並配圖于網路,作者|美天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