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世界風雲人物:鐵木真,成吉思汗建立了世界性的大蒙古帝國

聖主成吉思汗

蒙古各部的統一,是同成吉思汗的名字分不開的。

成吉思汗名叫鐵木真。他出身于蒙古孛兒只斤氏族的貴族家庭。在他幼年的時代,由於金朝統治者對蒙古各部落實行分化和殘暴的“減丁”政策,整個蒙古社會處在動盪不安的狀態下。部落與部落之間混戰不已,相互仇殺、劫奪和擄掠,人人不得安寧。

鐵木真的父親也速該在一次回家途中,遇著塔塔兒人在舉行宴會,也速該按照草原地區的習慣,下馬參加他們宴會,

但是塔塔兒人記起他曾是自己的世仇,便在食物裡放了毒藥,把也速該害死了。於是也速該統治下的部眾開始分離了,本來臣服於也速該的泰亦烏部開始獨立活動,也速該部下的百姓、那可兒、奴僕也紛紛離開,牲畜也被帶走了。孛兒只斤氏家族很快衰落下來。但是,禍不單行。泰亦烏部的首領們害怕鐵木真長大成人後會重振旗鼓,進行復仇,就設法把鐵木真抓起來,
把他戴上枷,帶往各地去示眾。鐵木真受盡了污辱,但他決心尋找機會逃走。有一天,鐵木真乘著泰亦烏部眾在斡難河畔舉行宴會的時候,將看守他的少年用枷鎖打倒,逃了出來。泰亦烏部四出搜索,鐵木真在奴僕鎖兒罕失刺父子的幫助下,終於逃回自已的家裡。以後他還受到過敵人多次襲擊,經歷了許多艱難險阻。這些遭遇,對鐵木真產生了巨大的思想影響。為了自己的生存,
他決心繼續與自己的對手作鬥爭。

十二世紀末,他被蒙古部推舉為部落首領。1202年,他聯合紮答蘭部的劄木合和克烈部的王罕,擊敗了他的勁敵塔塔兒、泰亦烏、蔑兒乞等部。他又同王罕合兵,打敗了劄木合。在劄木合殘暴統治下的大批奴隸,都紛紛奔向鐵木真一邊。緊接著,他又消滅了王罕,最後戰勝了強大的乃蠻部。那些較小的部落,也都順利地被降服或自動歸附。鐵木真被推舉為蒙古部的首領後,

經過十多年的戰鬥,終於把蒙古草原地區各部統一起來了。

1206年,蒙古各部在斡難河畔召開部落首領的忽裡勒台,鐵木真被推舉為全蒙古的大汗,尊稱“成吉思汗”,建立起蒙古汗國。原先蒙古一詞只是一個部落的名稱,從此成為各部落通用的全民族的通稱。

蒙古族各部的統一和蒙古汗國的建立,結束了草原地區長期混亂的局面,使原來處於社會發展不同水準的各部,

在較高的經濟水準上統一起來。這是歷史的進步。由於蒙古各部的統一,使蒙古族人民抗擊金朝壓迫的力量增強了蒙古草原的社會生產力得到了顯著的發展。

為了鞏固蒙古汗國內部的統一,以成吉思汗建立了一套遊牧國家制度。在政治和軍事制度方面,打破了以血緣為紐帶的氏族部落,把蒙古各部所屬的牧戶,按十戶、百戶、千戶、萬戶編制起來,由大汗直接委任貴族為千戶長、萬戶長。這是一種具有草原特點的、生產組織和軍事組織相結合的制度。蒙古廣大牧民,平時必須向國家和各級奴隸主繳納實物貢賦,定期服兵役和各種勞役;戰時就要躍馬彎弓,參加戰鬥。這正如《元史》中所記載的,“其法:家有男子,十五以上、七十以下,無眾寡,盡僉為兵。十人為牌,設牌頭。上馬則備戰鬥,下馬則屯聚牧養。”蒙古汗國建立了擁有十萬名戰士的常備軍;又從貴族子弟和平民中挑選精壯男子一萬名,組成大汗的怯薛,平時輪流守衛,戰時隨大汗出征。成吉思汗還任命失吉忽禿忽為紮魯花赤,負責處理民刑訴訟事件。又根據傳統的風俗習慣,制訂了成文法“紮撒”。這樣,成吉思汗就用法令形式,把遊牧民族政治關係固定了下來,結束了過去那種任意屠殺和擄掠的混亂局面。

成吉思汗為了使宗教為自己服務,建立了專門管理宗教事務別乞。成吉思汗還請畏吾兒人塔塔統阿利用畏吾兒字母制定了蒙古文字,這對推行國家政令和發展蒙古族的文化是有利的。

以上這些制度的確立,奠定了蒙古統一政權的規模,促進了蒙古社會的前進。成吉思汗為了滿足“各分土地,共用富貴”的誓言,憑藉強大的武裝力量,發動了大規模的軍事擴張行動。在幾乎整個十三世紀中,蒙古的騎兵,踏遍了東自黃海、西至多瑙河的廣大歐亞地區,建立了世界性的帝國。1227年,“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病死於今甘肅六盤山下的清水縣行宮。

成吉思汗的用人之道

論歷史上各朝各代,古今中外的帝王霸主帳下無不“猛將如雲”,“謀臣如雨”。然而卻沒有一位君主能夠像成吉思汗那樣終其一生,帳下不出一個叛將。原因何在?

(1)品格純正 眾望所歸

成吉思汗作為一個軍事領袖,英勇善戰,每逢戰陣總是身先士卒手下諸將士均感佩於他的這種“神武”。

(2)成吉思汗寬仁大度,很有容人之量

鐵木真的寬仁甚至對自己的對手也能夠以禮相待。鐵木真的這一行為使他贏得了極高的政治得分,連他的對手也在真誠地稱讚他“衣人以己衣,乘人以己馬。安民定國,教養軍隊必此人也。”對自己的部下他更是誠心相待,關懷備至,在勝利的時候他能夠不忘厚賞其功勳;在艱難的時候他能夠珍惜其性命,關心其疾苦。

古爾汗劄木合是鐵木真在統一草原過程中最強勁的對手之一,因其部眾為鐵木真所奪,於是糾集了十三部三萬之眾向鐵木真進攻,雙方接戰于答闌巴勒主惕,這就是著名的“十三冀之戰”。此次會戰,劄木合可謂雖勝猶敗,他在戰爭初期已經獲得勝利的情況下,居然得意忘形地豎起了72口大鍋,活活煮死了自己手下那些投靠了鐵木真的部眾。而當他戰敗之時,卻仍不改其貪財劫掠的本性,甚至連自己的盟友也格搶勿論。如此昏聵的演出使他最終落得個眾叛親離的下場,手下大批將士叛逃到了鐵木真一方(其中較有影響的就有44人,當中23人成了蒙古國的開國元勳),反而快速地增強了鐵木真的實力。此外如泰赤烏等部,也是當時蒙古草原較具實力的大部族,但其首領也與劄木合如出一轍,經常劫掠其兄弟部眾昭烈部,其結果只能是民心喪盡。

與此同時鐵木真忠誠與寬厚的名聲也在草原上悄悄傳播開來,人們口耳相傳著:鐵木真汗“衣人以己衣,乘人以己馬,真吾主也!”稱讚“他是一個知道如何享有國家、供養戰士和能夠在他的‘兀魯斯’維持良好秩序的人!”並且人們還看到只要在鐵木真的帶領之下,就能不斷地獲取戰爭的勝利,得到更多牲畜、奴隸和財富。鐵木真的好名聲吸引著各類人才如百川歸海一般向他的帳下彙聚。

(3)尚能重德 胸懷寬廣

成吉思汗用人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能夠不拘一格,任人唯賢,他打破了原有舊貴族的用人界限,不分階層、種族,只看實際才能來選拔人才。“智勇兼備者,使之典兵;活潑驍捷者,使之看守輜重;愚鈍之人則付之以鞭,使之看守牲畜。”

依據如此標準來選拔人才,就大大擴大了選擇的範圍,為那些出身低微原來被人看不起的下層精英提供了進身之路。比如被成吉思汗視作心腹將領的就有來自底層的牧馬者巴歹和乞失裡黑,牧羊者迭該,木匠古出古等人。而最能印證成吉思汗唯才是舉用人標準的例子便是成吉思汗對者別的發掘與任用。哲別原名只兒豁阿歹,之前是鐵木真敵族泰亦赤兀惕禿答首領的部屬,是有名的神箭手。在闊亦田之戰當中,哲別一箭射中了鐵木真的脖子,幾乎要了他的性命。鐵木真在獲勝之後,向戰俘尋問射傷自己的人是誰,者別坦然出來承認射殺之事,並且表示:“若汗欲懲罰吾而賜吾死,敢請遺汙一掌之地。若汗思赦吾,則願效命汗前,為汗衝鋒陷陣,橫斷彼深水,粉碎彼黑石而沖之!”

成吉思汗為這種坦誠、勇敢的男子漢氣度所感動,認為這種人可以交朋友,赦免了他,並將他的名字改為者別(意為箭鏃)。之後,者別從十夫長開始做起,累功遷至萬夫長,成為大蒙古國第一猛將,令敵人聞風喪膽,一生先後攻烏沙堡,破烏月營,克大水泊,襲野狐嶺,戰會河川,取居庸關,奪東京城,滅西遼國,敗俄羅斯聯軍。者別之所以可以從一個俘虜轉變為成吉思汗征戰天下的左膀右臂,立下赫赫戰功,可以說正是成吉思汗“任人唯賢”政策所結出的碩果。 成吉思汗還吸納招募了一大批異族精英,比如來自中亞的塔塔統阿、燕真、塔木、鐵哥術、孟速思等人;來自契丹的耶律阿海、耶律留哥、耶律楚材等人;此外還有西夏人昔裡鈐部、察罕、也蒲甘蔔;漢人郭寶生、張柔、史天倪、劉伯林、劉敏、張容、謝睦漢等。每當成吉思汗舉行朝會之時,廳堂之上服飾五顏六色,語言多種多樣,真可謂天下英才,濟濟一堂,這些人才的歸附為成吉思汗事業的成功給予了巨大助力。

(4)賞罰嚴明 愛才如命

賢才是國家之瑰寶,是事業的中堅和骨幹,關乎著國運的盛衰興亡,成吉思汗深諳這個道理,窮其一生他都在不斷地招募聚集著人才。而且對其麾下人才,他也確實關愛有加,就像他曾經說過的,除了生命,他最愛的就是人才。

成吉思汗格外珍重將士的生命,為了在戰爭中減少傷亡,他對戰前的準備工作總是要求得格外細緻,並且總是親臨前線,指導兵士作戰。成吉思汗對將士性命的重視集中體現在兩條特殊的軍規之上,其一,戰場上不得遺棄傷患,否則該小隊的官兵全部處死;其二,如果十人小隊中有一個同伴或更多的人被俘,而其他人不去搶救,那麼該小隊成員全部處死。如此規定,一方面可以使士兵同生死共患難,大大提高軍隊的戰鬥力;另一方面也極大地保障了士兵的生命,提高了戰場上士兵的存活率。此外成吉思汗還明確提出:“只有自己能知道這種饑渴並據以推知別人的情況,只有在行軍時能考慮到不讓軍隊饑渴、牲畜消瘦的人,才配擔任首長。”他把能否愛護兵士作為考察提拔將領的一項指標。他自己更是率先親力親為,在戰鬥中如果有將士受傷,他常常“親付以善藥,留處帳中”。成吉思汗對將士的這種發自肺腑的關心與愛護,在將士們的心中轉化成了強大的戰鬥力,使得將士們在沙場之上能夠個個奮勇爭先而無後顧之憂。

成吉思汗對人才的愛護還體現在他對待功臣的態度上,每戰之後對於立功將士他總是能夠積極地進行獎賞,對別人給予自己的幫助和恩惠總是牢牢地記在心上,比如在闊亦田戰爭中,成吉思汗脖頸受傷後流血不止,暈迷不醒,是者勒篾用口將淤血一口一口吸吮出來,待半夜成吉思汗醒來後,饑渴難耐,又是者勒篾赤著身子,潛入敵營,偷回一壺馬奶酒為他解了渴,從而保住了性命。成吉思汗感動地歷數者勒篾對自己的恩情:“以前我被三姓蔑爾乞惕所迫,他們圍繞不兒罕山搜查三遍,是你救了我的性命。如今又口吮我的淤血,救了我的性命,在慌亂中捨命到敵人那裡尋取馬奶,搭救我的性命,這三次大恩,我永遠不會忘記”。之後成吉思汗用行動實踐了自己的諾言,終生保持著同者勒篾的情誼,建國之後封他為千戶那顏,並賜其九罪而不罰的特權。

成吉思汗愛護部下,體貼入微,對有功者能夠及時封賞。然而愛惜不等於姑息,他同樣地重視紀律,言出法隨,對有過者即使是自己的親人也定會嚴懲不貸,決不寬縱。比如他的弟弟別勒古台無意中將軍事機密洩露給了敵人,從而受到停止參加貴族會議“豁裡勒台”的處分;他的女婿忽察兒因為違犯軍紀,被罷免職務,降至一般士兵,後來在戰鬥中陣亡。類似的事情還有很多,如其叔父答裡台違反了成吉思汗不准劫掠的規定,在一次戰爭中私自侵吞戰利品,成吉思汗得知之後當著部眾的面,鞭笞答裡台,並把他驅逐出帳。這些都體現了成吉思汗軍紀的嚴明。

成吉思汗確乎是一位堪稱“統禦天才”的傑出歷史人物。他對人才的極端重視與愛護、大膽發掘與使用等等,至今依然閃耀著智慧的光芒。

由大汗直接委任貴族為千戶長、萬戶長。這是一種具有草原特點的、生產組織和軍事組織相結合的制度。蒙古廣大牧民,平時必須向國家和各級奴隸主繳納實物貢賦,定期服兵役和各種勞役;戰時就要躍馬彎弓,參加戰鬥。這正如《元史》中所記載的,“其法:家有男子,十五以上、七十以下,無眾寡,盡僉為兵。十人為牌,設牌頭。上馬則備戰鬥,下馬則屯聚牧養。”蒙古汗國建立了擁有十萬名戰士的常備軍;又從貴族子弟和平民中挑選精壯男子一萬名,組成大汗的怯薛,平時輪流守衛,戰時隨大汗出征。成吉思汗還任命失吉忽禿忽為紮魯花赤,負責處理民刑訴訟事件。又根據傳統的風俗習慣,制訂了成文法“紮撒”。這樣,成吉思汗就用法令形式,把遊牧民族政治關係固定了下來,結束了過去那種任意屠殺和擄掠的混亂局面。

成吉思汗為了使宗教為自己服務,建立了專門管理宗教事務別乞。成吉思汗還請畏吾兒人塔塔統阿利用畏吾兒字母制定了蒙古文字,這對推行國家政令和發展蒙古族的文化是有利的。

以上這些制度的確立,奠定了蒙古統一政權的規模,促進了蒙古社會的前進。成吉思汗為了滿足“各分土地,共用富貴”的誓言,憑藉強大的武裝力量,發動了大規模的軍事擴張行動。在幾乎整個十三世紀中,蒙古的騎兵,踏遍了東自黃海、西至多瑙河的廣大歐亞地區,建立了世界性的帝國。1227年,“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病死於今甘肅六盤山下的清水縣行宮。

成吉思汗的用人之道

論歷史上各朝各代,古今中外的帝王霸主帳下無不“猛將如雲”,“謀臣如雨”。然而卻沒有一位君主能夠像成吉思汗那樣終其一生,帳下不出一個叛將。原因何在?

(1)品格純正 眾望所歸

成吉思汗作為一個軍事領袖,英勇善戰,每逢戰陣總是身先士卒手下諸將士均感佩於他的這種“神武”。

(2)成吉思汗寬仁大度,很有容人之量

鐵木真的寬仁甚至對自己的對手也能夠以禮相待。鐵木真的這一行為使他贏得了極高的政治得分,連他的對手也在真誠地稱讚他“衣人以己衣,乘人以己馬。安民定國,教養軍隊必此人也。”對自己的部下他更是誠心相待,關懷備至,在勝利的時候他能夠不忘厚賞其功勳;在艱難的時候他能夠珍惜其性命,關心其疾苦。

古爾汗劄木合是鐵木真在統一草原過程中最強勁的對手之一,因其部眾為鐵木真所奪,於是糾集了十三部三萬之眾向鐵木真進攻,雙方接戰于答闌巴勒主惕,這就是著名的“十三冀之戰”。此次會戰,劄木合可謂雖勝猶敗,他在戰爭初期已經獲得勝利的情況下,居然得意忘形地豎起了72口大鍋,活活煮死了自己手下那些投靠了鐵木真的部眾。而當他戰敗之時,卻仍不改其貪財劫掠的本性,甚至連自己的盟友也格搶勿論。如此昏聵的演出使他最終落得個眾叛親離的下場,手下大批將士叛逃到了鐵木真一方(其中較有影響的就有44人,當中23人成了蒙古國的開國元勳),反而快速地增強了鐵木真的實力。此外如泰赤烏等部,也是當時蒙古草原較具實力的大部族,但其首領也與劄木合如出一轍,經常劫掠其兄弟部眾昭烈部,其結果只能是民心喪盡。

與此同時鐵木真忠誠與寬厚的名聲也在草原上悄悄傳播開來,人們口耳相傳著:鐵木真汗“衣人以己衣,乘人以己馬,真吾主也!”稱讚“他是一個知道如何享有國家、供養戰士和能夠在他的‘兀魯斯’維持良好秩序的人!”並且人們還看到只要在鐵木真的帶領之下,就能不斷地獲取戰爭的勝利,得到更多牲畜、奴隸和財富。鐵木真的好名聲吸引著各類人才如百川歸海一般向他的帳下彙聚。

(3)尚能重德 胸懷寬廣

成吉思汗用人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能夠不拘一格,任人唯賢,他打破了原有舊貴族的用人界限,不分階層、種族,只看實際才能來選拔人才。“智勇兼備者,使之典兵;活潑驍捷者,使之看守輜重;愚鈍之人則付之以鞭,使之看守牲畜。”

依據如此標準來選拔人才,就大大擴大了選擇的範圍,為那些出身低微原來被人看不起的下層精英提供了進身之路。比如被成吉思汗視作心腹將領的就有來自底層的牧馬者巴歹和乞失裡黑,牧羊者迭該,木匠古出古等人。而最能印證成吉思汗唯才是舉用人標準的例子便是成吉思汗對者別的發掘與任用。哲別原名只兒豁阿歹,之前是鐵木真敵族泰亦赤兀惕禿答首領的部屬,是有名的神箭手。在闊亦田之戰當中,哲別一箭射中了鐵木真的脖子,幾乎要了他的性命。鐵木真在獲勝之後,向戰俘尋問射傷自己的人是誰,者別坦然出來承認射殺之事,並且表示:“若汗欲懲罰吾而賜吾死,敢請遺汙一掌之地。若汗思赦吾,則願效命汗前,為汗衝鋒陷陣,橫斷彼深水,粉碎彼黑石而沖之!”

成吉思汗為這種坦誠、勇敢的男子漢氣度所感動,認為這種人可以交朋友,赦免了他,並將他的名字改為者別(意為箭鏃)。之後,者別從十夫長開始做起,累功遷至萬夫長,成為大蒙古國第一猛將,令敵人聞風喪膽,一生先後攻烏沙堡,破烏月營,克大水泊,襲野狐嶺,戰會河川,取居庸關,奪東京城,滅西遼國,敗俄羅斯聯軍。者別之所以可以從一個俘虜轉變為成吉思汗征戰天下的左膀右臂,立下赫赫戰功,可以說正是成吉思汗“任人唯賢”政策所結出的碩果。 成吉思汗還吸納招募了一大批異族精英,比如來自中亞的塔塔統阿、燕真、塔木、鐵哥術、孟速思等人;來自契丹的耶律阿海、耶律留哥、耶律楚材等人;此外還有西夏人昔裡鈐部、察罕、也蒲甘蔔;漢人郭寶生、張柔、史天倪、劉伯林、劉敏、張容、謝睦漢等。每當成吉思汗舉行朝會之時,廳堂之上服飾五顏六色,語言多種多樣,真可謂天下英才,濟濟一堂,這些人才的歸附為成吉思汗事業的成功給予了巨大助力。

(4)賞罰嚴明 愛才如命

賢才是國家之瑰寶,是事業的中堅和骨幹,關乎著國運的盛衰興亡,成吉思汗深諳這個道理,窮其一生他都在不斷地招募聚集著人才。而且對其麾下人才,他也確實關愛有加,就像他曾經說過的,除了生命,他最愛的就是人才。

成吉思汗格外珍重將士的生命,為了在戰爭中減少傷亡,他對戰前的準備工作總是要求得格外細緻,並且總是親臨前線,指導兵士作戰。成吉思汗對將士性命的重視集中體現在兩條特殊的軍規之上,其一,戰場上不得遺棄傷患,否則該小隊的官兵全部處死;其二,如果十人小隊中有一個同伴或更多的人被俘,而其他人不去搶救,那麼該小隊成員全部處死。如此規定,一方面可以使士兵同生死共患難,大大提高軍隊的戰鬥力;另一方面也極大地保障了士兵的生命,提高了戰場上士兵的存活率。此外成吉思汗還明確提出:“只有自己能知道這種饑渴並據以推知別人的情況,只有在行軍時能考慮到不讓軍隊饑渴、牲畜消瘦的人,才配擔任首長。”他把能否愛護兵士作為考察提拔將領的一項指標。他自己更是率先親力親為,在戰鬥中如果有將士受傷,他常常“親付以善藥,留處帳中”。成吉思汗對將士的這種發自肺腑的關心與愛護,在將士們的心中轉化成了強大的戰鬥力,使得將士們在沙場之上能夠個個奮勇爭先而無後顧之憂。

成吉思汗對人才的愛護還體現在他對待功臣的態度上,每戰之後對於立功將士他總是能夠積極地進行獎賞,對別人給予自己的幫助和恩惠總是牢牢地記在心上,比如在闊亦田戰爭中,成吉思汗脖頸受傷後流血不止,暈迷不醒,是者勒篾用口將淤血一口一口吸吮出來,待半夜成吉思汗醒來後,饑渴難耐,又是者勒篾赤著身子,潛入敵營,偷回一壺馬奶酒為他解了渴,從而保住了性命。成吉思汗感動地歷數者勒篾對自己的恩情:“以前我被三姓蔑爾乞惕所迫,他們圍繞不兒罕山搜查三遍,是你救了我的性命。如今又口吮我的淤血,救了我的性命,在慌亂中捨命到敵人那裡尋取馬奶,搭救我的性命,這三次大恩,我永遠不會忘記”。之後成吉思汗用行動實踐了自己的諾言,終生保持著同者勒篾的情誼,建國之後封他為千戶那顏,並賜其九罪而不罰的特權。

成吉思汗愛護部下,體貼入微,對有功者能夠及時封賞。然而愛惜不等於姑息,他同樣地重視紀律,言出法隨,對有過者即使是自己的親人也定會嚴懲不貸,決不寬縱。比如他的弟弟別勒古台無意中將軍事機密洩露給了敵人,從而受到停止參加貴族會議“豁裡勒台”的處分;他的女婿忽察兒因為違犯軍紀,被罷免職務,降至一般士兵,後來在戰鬥中陣亡。類似的事情還有很多,如其叔父答裡台違反了成吉思汗不准劫掠的規定,在一次戰爭中私自侵吞戰利品,成吉思汗得知之後當著部眾的面,鞭笞答裡台,並把他驅逐出帳。這些都體現了成吉思汗軍紀的嚴明。

成吉思汗確乎是一位堪稱“統禦天才”的傑出歷史人物。他對人才的極端重視與愛護、大膽發掘與使用等等,至今依然閃耀著智慧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