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京東逾5億元入股安聯財險 保險業成BATJ下一個主戰場?

在BAT有限公司(下稱“安聯財險中國”)發佈公告稱,擬變更註冊資本金,從目前的8.05億元增加至16.10億元。

一則看似普通的資訊披露,卻因為京東的現身而備受關注。

1

安聯財險“變身”

京東成了“二當家”

根據公告:安聯財險中國擬增加的註冊資本金將由北京京東三佰陸拾度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下稱“京東”)、深圳匯京通達商務諮詢有限責任公司(下稱“深圳匯京通達”)、中原信達智慧財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中原信達”)進行出資。

其中,京東擬斥資約5.37億元,

占安聯財險中國33.33%的股權,成為安聯財險中國的第二大股東。另外2個新投資人——深圳匯京通達和中原信達分別出資6874.7萬元和2億元,持股比例為4.27%和12.4%。

這筆交易有兩個看點:

一是劉強東終於“出手”了,且一舉當上“二當家”;

二是安聯財險中國從一家純外資保險變為合資公司。

公開資料顯示,三佰陸拾度電子商務公司是京東集團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劉強東旗下公司,劉強東、李婭雲、張雱各持有公司股份比例分別為45%、30%和25%。

在此之前,業內一直有消息稱,京東正在籌備一張財產險牌照,但最終以這樣的方式實現,多少出乎市場意料。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在於,京東“入手”的這家公司來頭不小。

安聯財險中國的母公司——德國安聯保險集團(下稱“安聯集團”)是歐洲最大的保險公司。

2017年年報顯示:集團總收入增長3%至1261億歐元,運營利潤增長0.4%至111億歐元,償二代(指《中國第二代償付能力監管制度體系建設規劃》)下的資本充足率從2016年底的218%上升至2017年底的229%。

此前,安聯集團100%持股安聯財險中國,本次增資不認購。一旦交易完成,安聯集團的持股比例將降為50%。

《國際金融報》記者第一時間詢問安聯集團。安聯集團有關負責人表示,

“我們與京東已達成長期合作,在中國建設數位化保險合資公司。雙方將集合各自優勢,開發並提供有吸引力的保障解決方案,以滿足中國消費者快速演變的需求。”

不過,上述負責人稱,“該交易尚需獲得銀保監會的批准,進一步資訊將在適當時機分享。”

據安聯財險中國發佈的最近一期償付能力報告,截至2017年第四季度,公司償付能力充足率212.2%,較上季度188.9%略有上升,

最近一期的風險綜合評級為A,保險業務收入1.87億元,淨利潤2093.51萬元,淨資產4.05億元。

2

搭上“末班車”

京東還有機會嗎?

與BAT相比,京東在保險業的佈局一直不太順利。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7年末,互聯網巨頭BAT、新浪、蘇寧入股了12家擁有保險相關牌照的公司。

其中,螞蟻金服手握6張牌照,涵蓋了壽險、財險、仲介和一家香港保險公司;騰訊相繼入股眾安線上、和泰人壽,且旗下微保於2017年正式上線;就連後知後覺的百度,也在去年年底拿到了一張保險仲介牌照——黑龍江聯保龍江保險經紀有限責任公司。

長期關注金融科技的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指出,“保險已成為互聯網金融大版圖上的‘處☆禁☆女地’,而大資料將為互聯網保險帶來更多產品,行業漸趨成熟。”

只是,搭上“末班車”的京東,在保險業還有機會嗎?

在曹磊看來,“京東未來要做的不只是保險,而是圍繞生態系統打造‘金融科技生態圈’。從目前來看,京東的業務遍佈供應鏈金融、消費金融、眾籌、財富管理、支付、保險、證券等領域,已經擁有包括支付、小貸、基金銷售支付、保險經紀、保理等牌照。但是保險牌照作為金融領域獨立的一環,也與其他環節密切相關,是京東金融業務形成閉環的重要組成部分。”

“跟BAT相比,京東這次選擇的合作夥伴來頭更大。”一位保險業內人士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透露,“與這樣的跨國公司合作,可以幫助京東更快地接觸保險領域。從這點看,或許能彌補些許後發劣勢。”

曹磊表示,過去幾年,京東金融的保險業務做得不如人意,保險事業部高管剛剛離職。但劉強東顯然不願意放棄保險業務,畢竟中國保險市場的發展潛力十分巨大。

從行業發展趨勢上來看,曹磊認為,“電商做保險是大勢所趨。互聯網金融、金融科技已成為最大的風口之一。銀行、券商、基金等領域相繼出現互聯網革命,而互聯網保險受制於政策、模式等因素,互聯網+起步較晚。隨著BATJ悉數登場,互聯網保險行業將出現新一輪的競爭。”

來源 / 國際金融報

編輯 / 武兵

涵蓋了壽險、財險、仲介和一家香港保險公司;騰訊相繼入股眾安線上、和泰人壽,且旗下微保於2017年正式上線;就連後知後覺的百度,也在去年年底拿到了一張保險仲介牌照——黑龍江聯保龍江保險經紀有限責任公司。

長期關注金融科技的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指出,“保險已成為互聯網金融大版圖上的‘處☆禁☆女地’,而大資料將為互聯網保險帶來更多產品,行業漸趨成熟。”

只是,搭上“末班車”的京東,在保險業還有機會嗎?

在曹磊看來,“京東未來要做的不只是保險,而是圍繞生態系統打造‘金融科技生態圈’。從目前來看,京東的業務遍佈供應鏈金融、消費金融、眾籌、財富管理、支付、保險、證券等領域,已經擁有包括支付、小貸、基金銷售支付、保險經紀、保理等牌照。但是保險牌照作為金融領域獨立的一環,也與其他環節密切相關,是京東金融業務形成閉環的重要組成部分。”

“跟BAT相比,京東這次選擇的合作夥伴來頭更大。”一位保險業內人士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透露,“與這樣的跨國公司合作,可以幫助京東更快地接觸保險領域。從這點看,或許能彌補些許後發劣勢。”

曹磊表示,過去幾年,京東金融的保險業務做得不如人意,保險事業部高管剛剛離職。但劉強東顯然不願意放棄保險業務,畢竟中國保險市場的發展潛力十分巨大。

從行業發展趨勢上來看,曹磊認為,“電商做保險是大勢所趨。互聯網金融、金融科技已成為最大的風口之一。銀行、券商、基金等領域相繼出現互聯網革命,而互聯網保險受制於政策、模式等因素,互聯網+起步較晚。隨著BATJ悉數登場,互聯網保險行業將出現新一輪的競爭。”

來源 / 國際金融報

編輯 / 武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