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重返TPP,特朗普打的什麼算盤?

4月13日,美國總統特朗普指示貿易代表萊特希澤與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庫德洛考慮與亞太地區各國簽署新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的可行性。消息一出,圍繞美國重返TPP的討論成為國際社會的熱點。

眾所周知,決定退出TPP是2017年初特朗普剛上任時就發佈的總統單邊行政令之一,這一行動一直被視為其清除奧巴馬內政外交遺產、在“美國優先”理念下維護美國現實經濟利益的體現。然而事實上,與其說這一行動反映出了特朗普政府所特有的對外戰略理念,倒不如說是一種實用主義和利益導向的政策選擇,因為特朗普之所以這麼做,歸根到底是自身政治利益使然:在2016年的總統大選中,
正是那些在全球化和貿易自由化進程中遭受衝擊的美國民眾將特朗普送入了白宮。因此,特朗普的內政外交理念很大程度上是被這一群體的利益訴求所塑造的。

從這一實用主義的邏輯出發,我們便不難理解為何當下特朗普對於TPP的態度有所轉化。在筆者看來,導致特朗普“改弦更張”的動因至少有三個方面。

首先,貿易政策作為特朗普外交政策的核心,

在當前中美貿易摩擦的背景下對特朗普政府構成了很大壓力,因此其希望通過重新簽署TPP化解這種壓力。特朗普就任以來,一直將縮減美國貿易逆差作為其貿易政策的核心,其中減少對華貿易逆差是重中之重。然而,特朗普政府通過發動“貿易戰”迫使中國讓步的方法帶來了明顯的反效果:中方在美國包括農業和製造業在內的對華出口主要領域進行了有力反擊,
一旦相關政策跟進和實施,特朗普和共和黨核心選民群體的利益將難免受到衝擊。因此,特朗普想通過重新簽署TPP以彌補對華貿易摩擦帶來的對外出口市場方面的損失。

其次,簽署新的TPP協定一方面可以改變以往不利於美國的條款,另一方面則可以繼續發揮其將中國排除在外,進而通過重新確立地區貿易規則牽制中國崛起的作用。在當前特朗普政府對華政策趨於強硬的背景下,

重新簽署TPP可能是其新的亞太地區戰略的組成部分。

最後,迎合自身核心選民群體的經濟利益,特朗普此舉意在為今年即將舉行的國會中期選舉作準備。當前,儘管共和黨在國會參眾兩院依然佔據多數地位,但這種地位已經岌岌可危。隨著特朗普民調支持率的萎靡不振,共和黨很有可能在此次中期選舉中同時失去兩院的多數地位,

使特朗普進入“跛腳”狀態。為了避免這種局面的出現,特朗普開始從多個領域入手進行“自救”,重新考慮簽署TPP也是其中之意。

(作者單位為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