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膽小者勿點!25年養蜂,只為蟄妻

陳迎斌用盒子取蜜蜂回去治病

他叫陳迎斌,67歲,她叫霍金娣,64歲。1984年之前,她是安徽宣城郎溪縣一鄉村小學教師,為在空軍裡服役的他生兒育女,照顧公婆盡孝,因勞累落下一身重病。1988年以來,她曾四次因病重癱瘓在床。為救她,轉業回鄉的他不僅自學會了蜂毒治病術,還學會了城市養蜂術,四次神奇地將她從病床上拉了回來。

25年來,他幾乎天天被蜂蜇,被人笑為瘋子,但他從未放棄,無怨無悔,自稱是上半輩子欠她太多,現在是報恩還情。他用癡情與執著,譜寫了一曲現代“城市蜂農”的愛情故事。

昨天早上5多點,在老伴霍金娣的疼痛聲中,67歲的陳迎斌醒來。忙完早餐和家務後,已經8點多,陳迎斌熟練地從房間裡拿起裝蜜蜂的木盒,和老伴霍金娣打了聲招呼,就走出位於蘇州工業園區青年匯社區的家門。

在距離社區不遠處的一處空曠廠房外的空地上,一溜排地放著七八隻蜂箱,他熟練地打開蜂箱,一一放入白糖,那是蜜蜂每天必備的糧食。隨後,他又熟練地從蜂箱中提起一支巢框,將正在上面爬行的蜜蜂輕輕抖落在木盒中,隨後他又提起了一支巢框,再次將上面的蜜蜂輕輕抖落。就在這期間,陳迎斌冷不丁被驚慌失措的蜜蜂蜇了一下,但老人似乎不以為痛。

“不是不痛,是我已經習慣了。”陳迎斌告訴揚子晚報記者,自從25年前開始養蜂,他幾乎沒有一天不被蜜蜂蜇。“哪有蜜蜂不蜇人的。你動它,如果它受到了驚嚇,肯定就要蜇人的。”陳迎斌笑著說。

“差不多了,今天這些蜜蜂應該夠了。”不一會,陳迎斌就將一塊玻璃蓋在裝滿蜜蜂的木盒上。

揚子晚報記者粗略地看了看,木盒裡大約裝了近百隻蜜蜂。“老伴身體痛得厲害的時候,一天要捉一兩百隻回去,少的時候,也要七八十只。”陳迎斌告訴揚子晚報記者,如果不是這些蜜蜂,可能老伴霍金娣早就不在人世了。

陳迎斌是安徽宣城郎溪縣人,1965年參軍,而霍金娣的家就在他老家隔壁的一個鄉,1972年從南京師範學校畢業後,就回鄉做了一名小學教師。

後來,經過當地政府介紹,兩人結婚。

結婚後,陳迎斌在部隊服役。而霍金娣則在鄉間教書育人,為他照顧父母,並生育了二女一男。“特別是我的母親,她身體非常不好,患了肺結核等好幾種病,都是她代我盡孝的。”說起老伴霍金娣的好,陳迎斌至今還是難抑激動,眼淚在眼眶裡打轉。

由於多年的勞累,霍金娣患上了不少疾病,婦科病、類風濕性關節炎、胃病……經過幾番思想鬥爭之後,陳迎斌向部隊提出轉業申請。1984年,陳迎斌回到了老家郎溪縣,並將霍金娣調到了縣城工作。這時,兩個人才算結束了兩地分居。

1988年的“五一”節,霍金娣所在的學校組織羽毛球比賽!賽間休息時,霍金娣原想上去放鬆一下,沒想剛拍了幾下,竟然當場倒地,去醫院一看,確診為類風濕性關節炎。

“當時我怎麼也沒有想到,她那麼年輕,才39歲,就會得上這個病。後來,我聽醫生說,可能是她以前太辛苦,工作和生活壓力大造成的。”後來,一到陰天或者下雨天,霍金娣腿就疼。再後來,就慢慢發展到手臂也疼。給學生上課的時候,甚至都沒辦法在黑板上寫字,即使寫好一行字,連把手臂放下來也難。

看到愛人白天黑夜的受病痛折磨,陳迎斌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到處求醫為霍金娣治病。有一天,陳迎斌突然看到一個“蜜蜂治病”的報導,並按照位址聯繫上了那家位於連雲港的蜂毒療養研究所。

在和該研究所所長進行了數次書信往來之後,陳迎斌把霍金娣送到該研究所療養治療了半年。在得到專業的治療之後,霍金娣確實比以前“結實”了很多,也重新站立了起來,這激起了他去該研究所實驗室學習如何用蜜蜂治病的決心和興趣。

“當時實際的情況是,每次來回治療的費用太大,我們的經濟狀況實在無力承擔。”陳迎斌告訴揚子晚報記者,當時他們唯一的辦法,就是他必須自己先學會蜂毒治療,然後回郎溪縣,從縣裡的養蜂人那裡買蜜蜂,回家後幫霍金娣治療。

回憶起初學時的種種艱辛,陳迎斌至今不能釋懷!陳迎斌告訴揚子晚報記者,那時候,人家醫生不肯教他,他就去找那個研究所的所長。後來那個研究所所長給他支招,讓他天天去治療室,看人家醫生怎麼給霍金娣治療。“其實就是偷學。”臨走的時候,那個所長還給了他兩本蜂毒治療的書,讓他回去對照書中說明進行治療。

“人身上有幾百處穴位,現在我已經學會了不少於100處的蜂毒穴位治療法。”如今已經“久病成醫”的陳迎斌談起蜂毒治療,也是頭頭是道。例如,對於老伴霍金娣的這一重症患者,主要在三個穴位進行蜂毒治療,如手腕處的曲池穴,每當上肢疼痛時,可以用蜜蜂蜇一下,效果會不錯。而頭部和上身治療的主要穴位則是肩井穴,下肢為小腿膝蓋下的足三裡穴。“一般情況下,哪裡痛就用蜜蜂蜇哪裡。”

學會了蜂毒治療之後,學習養蜜蜂就成了當務之急。但在初學養蜂的前幾年,陳迎斌幾乎每年都會遭遇“滑鐵盧”——春天買回幾箱蜜蜂後,到了冬天就慢慢死完,只能等到春天再去買幾箱,如此反復了四五年,才慢慢好轉,摸索到了一點養好蜜蜂的門道。

因為在城市裡養蜂,人家不可能讓你隨便亂放,只能放在自己家門口附近,進進出出,稍不留意,陳迎斌就要被蜜蜂蜇。一開始,他的反應比較大,不僅非常痛,身上、臉上經常被蜜蜂蜇得腫起來,有時甚至眼睛都睜不開。人家見了,總是取笑他又胖了。

他們的三個兒女也沒有少遭罪。特別是二女兒和小兒子,對蜂毒過敏。有一次,還在讀小學的二女兒,被蜜蜂蜇到了頸部,喉嚨處立即腫脹起來,呼吸也變得十分困難。幸好當時他家附近有個醫務站,給孩子打了針抗過敏劑,才撿回了一條命。還有一次,蜂王帶著蜂群逃到他家對面一條街上的樟樹上,陳迎斌趕緊扛上梯子,爬上樟樹,冒著被群蜂“狂毆”的危險,將蜂王捉回了家。“當時圍觀的人都為我捏了一把汗,說我養蜂養成了‘瘋子’。”

陳迎斌告訴揚子晚報記者,當時他家住在縣城裡,結果蜜蜂把他的左右鄰居都“得罪”了。今天蜇這家,明天蜇那家。幸虧鄰居們都瞭解他家的情況,默許了他的這種行為。如今每每回憶至此,陳迎斌還是忍不住感動于鄰居們的理解和寬容。

2011年,陳迎斌和霍金娣搬到了蘇州工業園區青年匯社區居住。對於蜜蜂的到來,社區物業和居委會都表示了擔憂。為了減少對鄰居的“騷擾”,他只得外出尋找合適地點,最終他把蜂箱放在了社區外的一處工業區裡。那裡地方比較大,人又比較少,很合適擺放蜂箱。“當時我跑過去和人家企業老闆說了下我家的情況,人家就爽快地同意了。現在看來,其實還是好人多啊!”

談起25年來的城市養蜂之路,陳迎斌坦承,那是一道道險途,這麼多年來他確實受了不少苦,至今仍要每天接受蜜蜂的“錘煉”,但他覺得理所當然。“老伴年輕的時候,為我受了不少苦,我現在這樣對她,辛苦一點也是應該的。也算是報她的恩吧!”

妻子4次癱瘓在床,4次又重新站起來

陳迎斌告訴揚子晚報記者,最多的時候,他養了二十幾箱蜜蜂,一年能產蜂蜜一噸多,除了自己吃和送親朋好友外,有時候,還會賣一些。有人還將他的蜂蜜帶到了國外,如紐西蘭、澳大利亞等等,漂洋過海。而現在他在蘇州則還養著七八箱蜜蜂。

據陳迎斌介紹,蜂毒除了能幫他治療老伴霍金娣的重症類風濕性關節炎外,還能治療他自己的腰頸椎盤突出病。此外,蜂蜜、蜂王精、花粉也都是一些好東西,能治療好多病,如降血糖、前列腺等等。

總結自己25年來的“行醫”經驗,陳迎斌告訴揚子晚報記者,每天上午9點到11點是進行蜂毒治療的最佳時間!因為這個時間段,是人體血脈最活躍的時候,也是治療效果最好的時間段。據瞭解,25年來,霍金娣一共有4次癱瘓在床,都是他用治療好的。其中,最長的一次是1998年到1999年之間,霍金娣整整癱瘓在床一年半。

“當時海綿床墊都睡出了人形,我還以為不行了,沒想到老伴最後還是重新站起來了。”陳迎斌告訴揚子晚報記者,自從2011年,他們從郎溪縣搬到蘇州生活後,霍金娣的身體也一天比一天好,以前一頓只能吃一兩飯,現在每頓能吃三四兩飯了,而且還可以經常去社區裡散散步,去居委會轉轉,找人聊聊天。

蜂蜇法

蜂毒療法是一種尚沒有被醫學界廣泛認可的生物療法,其推動者認為蜜蜂叮咬釋放出的蜂毒,不僅可以緩解硬化症發作時的痛苦,還能刺激肌體與病毒抗爭。更重要的是,蜂毒還能讓肌體釋放一種天然化合物,幫助治療類似的萎縮病和關節炎等症。

積安堂蜂蜜

活蜂蜇刺法是最常見的蜇刺方法,以蜜蜂尾部對準穴位或痛點與皮膚接觸,蜜蜂自然會彎曲尾部伸出蜇針刺入皮膚,蜇針上端的毒囊繼續收縮,使蜇刺深入並自動將蜂毒注入。待蜇針不再收縮,全部蜂毒均注入皮膚為止。一般留針時間10-20分鐘。活蜂蜇刺是皮內蜇刺,皮膚內分佈有大量的感覺神經末梢,其觸覺、痛覺敏感,被蜇刺者會有劇痛。

友情提示,採用些方法,需要專業的人士,進行穴位蜂蟄,切不可自己操作,小心蜂毒中毒。

蜂蜜是好東西,但秋天蜂蜜有“毒”,小心喝出事來

蜂蜜,男人的“蜜蜜”武器!

陳迎斌向部隊提出轉業申請。1984年,陳迎斌回到了老家郎溪縣,並將霍金娣調到了縣城工作。這時,兩個人才算結束了兩地分居。

1988年的“五一”節,霍金娣所在的學校組織羽毛球比賽!賽間休息時,霍金娣原想上去放鬆一下,沒想剛拍了幾下,竟然當場倒地,去醫院一看,確診為類風濕性關節炎。

“當時我怎麼也沒有想到,她那麼年輕,才39歲,就會得上這個病。後來,我聽醫生說,可能是她以前太辛苦,工作和生活壓力大造成的。”後來,一到陰天或者下雨天,霍金娣腿就疼。再後來,就慢慢發展到手臂也疼。給學生上課的時候,甚至都沒辦法在黑板上寫字,即使寫好一行字,連把手臂放下來也難。

看到愛人白天黑夜的受病痛折磨,陳迎斌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到處求醫為霍金娣治病。有一天,陳迎斌突然看到一個“蜜蜂治病”的報導,並按照位址聯繫上了那家位於連雲港的蜂毒療養研究所。

在和該研究所所長進行了數次書信往來之後,陳迎斌把霍金娣送到該研究所療養治療了半年。在得到專業的治療之後,霍金娣確實比以前“結實”了很多,也重新站立了起來,這激起了他去該研究所實驗室學習如何用蜜蜂治病的決心和興趣。

“當時實際的情況是,每次來回治療的費用太大,我們的經濟狀況實在無力承擔。”陳迎斌告訴揚子晚報記者,當時他們唯一的辦法,就是他必須自己先學會蜂毒治療,然後回郎溪縣,從縣裡的養蜂人那裡買蜜蜂,回家後幫霍金娣治療。

回憶起初學時的種種艱辛,陳迎斌至今不能釋懷!陳迎斌告訴揚子晚報記者,那時候,人家醫生不肯教他,他就去找那個研究所的所長。後來那個研究所所長給他支招,讓他天天去治療室,看人家醫生怎麼給霍金娣治療。“其實就是偷學。”臨走的時候,那個所長還給了他兩本蜂毒治療的書,讓他回去對照書中說明進行治療。

“人身上有幾百處穴位,現在我已經學會了不少於100處的蜂毒穴位治療法。”如今已經“久病成醫”的陳迎斌談起蜂毒治療,也是頭頭是道。例如,對於老伴霍金娣的這一重症患者,主要在三個穴位進行蜂毒治療,如手腕處的曲池穴,每當上肢疼痛時,可以用蜜蜂蜇一下,效果會不錯。而頭部和上身治療的主要穴位則是肩井穴,下肢為小腿膝蓋下的足三裡穴。“一般情況下,哪裡痛就用蜜蜂蜇哪裡。”

學會了蜂毒治療之後,學習養蜜蜂就成了當務之急。但在初學養蜂的前幾年,陳迎斌幾乎每年都會遭遇“滑鐵盧”——春天買回幾箱蜜蜂後,到了冬天就慢慢死完,只能等到春天再去買幾箱,如此反復了四五年,才慢慢好轉,摸索到了一點養好蜜蜂的門道。

因為在城市裡養蜂,人家不可能讓你隨便亂放,只能放在自己家門口附近,進進出出,稍不留意,陳迎斌就要被蜜蜂蜇。一開始,他的反應比較大,不僅非常痛,身上、臉上經常被蜜蜂蜇得腫起來,有時甚至眼睛都睜不開。人家見了,總是取笑他又胖了。

他們的三個兒女也沒有少遭罪。特別是二女兒和小兒子,對蜂毒過敏。有一次,還在讀小學的二女兒,被蜜蜂蜇到了頸部,喉嚨處立即腫脹起來,呼吸也變得十分困難。幸好當時他家附近有個醫務站,給孩子打了針抗過敏劑,才撿回了一條命。還有一次,蜂王帶著蜂群逃到他家對面一條街上的樟樹上,陳迎斌趕緊扛上梯子,爬上樟樹,冒著被群蜂“狂毆”的危險,將蜂王捉回了家。“當時圍觀的人都為我捏了一把汗,說我養蜂養成了‘瘋子’。”

陳迎斌告訴揚子晚報記者,當時他家住在縣城裡,結果蜜蜂把他的左右鄰居都“得罪”了。今天蜇這家,明天蜇那家。幸虧鄰居們都瞭解他家的情況,默許了他的這種行為。如今每每回憶至此,陳迎斌還是忍不住感動于鄰居們的理解和寬容。

2011年,陳迎斌和霍金娣搬到了蘇州工業園區青年匯社區居住。對於蜜蜂的到來,社區物業和居委會都表示了擔憂。為了減少對鄰居的“騷擾”,他只得外出尋找合適地點,最終他把蜂箱放在了社區外的一處工業區裡。那裡地方比較大,人又比較少,很合適擺放蜂箱。“當時我跑過去和人家企業老闆說了下我家的情況,人家就爽快地同意了。現在看來,其實還是好人多啊!”

談起25年來的城市養蜂之路,陳迎斌坦承,那是一道道險途,這麼多年來他確實受了不少苦,至今仍要每天接受蜜蜂的“錘煉”,但他覺得理所當然。“老伴年輕的時候,為我受了不少苦,我現在這樣對她,辛苦一點也是應該的。也算是報她的恩吧!”

妻子4次癱瘓在床,4次又重新站起來

陳迎斌告訴揚子晚報記者,最多的時候,他養了二十幾箱蜜蜂,一年能產蜂蜜一噸多,除了自己吃和送親朋好友外,有時候,還會賣一些。有人還將他的蜂蜜帶到了國外,如紐西蘭、澳大利亞等等,漂洋過海。而現在他在蘇州則還養著七八箱蜜蜂。

據陳迎斌介紹,蜂毒除了能幫他治療老伴霍金娣的重症類風濕性關節炎外,還能治療他自己的腰頸椎盤突出病。此外,蜂蜜、蜂王精、花粉也都是一些好東西,能治療好多病,如降血糖、前列腺等等。

總結自己25年來的“行醫”經驗,陳迎斌告訴揚子晚報記者,每天上午9點到11點是進行蜂毒治療的最佳時間!因為這個時間段,是人體血脈最活躍的時候,也是治療效果最好的時間段。據瞭解,25年來,霍金娣一共有4次癱瘓在床,都是他用治療好的。其中,最長的一次是1998年到1999年之間,霍金娣整整癱瘓在床一年半。

“當時海綿床墊都睡出了人形,我還以為不行了,沒想到老伴最後還是重新站起來了。”陳迎斌告訴揚子晚報記者,自從2011年,他們從郎溪縣搬到蘇州生活後,霍金娣的身體也一天比一天好,以前一頓只能吃一兩飯,現在每頓能吃三四兩飯了,而且還可以經常去社區裡散散步,去居委會轉轉,找人聊聊天。

蜂蜇法

蜂毒療法是一種尚沒有被醫學界廣泛認可的生物療法,其推動者認為蜜蜂叮咬釋放出的蜂毒,不僅可以緩解硬化症發作時的痛苦,還能刺激肌體與病毒抗爭。更重要的是,蜂毒還能讓肌體釋放一種天然化合物,幫助治療類似的萎縮病和關節炎等症。

積安堂蜂蜜

活蜂蜇刺法是最常見的蜇刺方法,以蜜蜂尾部對準穴位或痛點與皮膚接觸,蜜蜂自然會彎曲尾部伸出蜇針刺入皮膚,蜇針上端的毒囊繼續收縮,使蜇刺深入並自動將蜂毒注入。待蜇針不再收縮,全部蜂毒均注入皮膚為止。一般留針時間10-20分鐘。活蜂蜇刺是皮內蜇刺,皮膚內分佈有大量的感覺神經末梢,其觸覺、痛覺敏感,被蜇刺者會有劇痛。

友情提示,採用些方法,需要專業的人士,進行穴位蜂蟄,切不可自己操作,小心蜂毒中毒。

蜂蜜是好東西,但秋天蜂蜜有“毒”,小心喝出事來

蜂蜜,男人的“蜜蜜”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