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MPV主力軍打擂臺賽,大捷龍和日產貴士看看誰更勝一籌

2018年的4月2日,克萊斯勒旗下的進口大捷龍PHEV車型正式上市,新車僅推出了1款車型。

外觀對比

外觀方面,貴士從視覺效果上看起來要比大捷龍高大不少。

不過,從下表中的資料可以看出,貴士除了高度高於大捷龍外,其他資料都落後于大捷龍,大捷龍在長寬和軸距上都大幅領先於貴士。這就表示,大捷龍內部空間更大一些,

能給予二三排乘客更多的空間,乘坐起來也更舒適。而高度更高的貴士則是給予乘客更多的頭部空間,這樣也就減少了壓抑感。

看完了車身尺寸,我們再來看看外觀設計。

貴士車頭硬朗,前臉運用六邊形黑色多輻式格柵設計,上方配有一塊倒梯形鍍鉻裝飾條,兩側前大燈造型與中網格柵完美融合。尾部方面,車的整體造型設計方方正正,成熟穩重,商務風十足。

大捷龍PHEV基於普通版大捷龍打造,外觀上區別不大,只是在側面增加了充電介面,同時前格柵採用了多幅鍍鉻飾條裝飾。車尾配備了一個LED+鹵素尾燈,這樣的搭配使車輛尾燈更亮,穿透力強,也更節能環保,使用壽命長。車子總體的外觀以圓潤的居家風格為主,拋棄了之前方方正正的設計風格,這樣更適合家用消費者選擇,不會顯得太過商務。

總結:兩車相比,貴士更高大,

照顧了駕駛者和乘客的頭部空間;大捷龍更修長,給乘客們更多腿部空間,方便舒展。兩款車的設計風格也是各有千秋,大捷龍PHEV更具科技感,在外觀上也更為柔和圓潤。反觀貴士的設計依舊是日產傳統的造型,沒有太多亮點可言,相比大捷龍PHEV要遜色不少。

乘坐對比

上面說到了乘坐時兩車帶給乘客不同的感受,下面我們就來看看上下車時,兩車的方便程度。

在內部空間上,兩車的車內寬度都很充裕,都是”2+2+3”的7座佈局,坐在第二排都不會覺得擠。但是如果想進入第三排,那就是貴士更加出色了,它的側門開啟寬度大、車身離地間隙低,再加上第二排座椅可以向前移動很大的空間,使得乘客可以較為優雅的進入第三排。反觀大捷龍,在這幾方面都還有所欠缺,乘客要想進入第三排,基本是鑽進去。

在座椅對比上貴士的表現就要更加出色了,舒適性幾乎可以給滿分,一坐上去整個人就能放鬆下來,大捷龍的座椅就略硬,不及貴士柔軟。配置上兩車表現差不多,電動調節、腰部支撐、座椅加熱都有配備。貴士勝在有座椅記憶功能,而大捷龍則是副駕駛可以電動調節。

但是呢,在開關車門方面,大捷龍在B柱上有個按鍵,可以更方便、優雅地開關車門;而貴士的側滑門在車外是可以通過按鍵開啟或關閉,但在車內就只能通過把手了。

總結:貴士無論是哪一排哪一個座位,乘坐舒適感都要比大捷龍強上不少,乘客上車也比大捷龍輕鬆。

內部配置對比

貴士的中控台很規整,上深下淺的配色加上木紋裝飾,氛圍溫馨,也體現了很好的豪華感。用料方面,中控臺上部使用搪塑工藝,手感較軟。

中控台大螢幕提供了導航、娛樂、倒車影像,以及車輛資訊顯示,功能齊備,下方的操作按鍵做工精緻,手感出色。此外,貴士提供了廣角車內後視鏡,對於與後座成員交流以及照看小孩,都十分方便安全。配備的三圓儀錶盤讀數清晰,但造型簡單。

新款大捷龍在內飾方面相較於老款並無太多改變,僅是在儀錶盤細節之處進行了調整,更具動感與科技感。車廂內整體體現了不俗的豪華感,採用了深淺搭配的撞色處理,中控台的多媒體控制區偏向駕駛員一側設計,中央配備了一塊8.4英寸的液晶顯示幕及旋鈕式換擋機構。

同時,還配備了和10.1寸二排雙屏獨立播放娛樂系統,可播放1080P藍光高清DVD,並支援HDMI數碼介面。

三片式全景天窗的配備,使得車內光線更加明亮。將電池置於車身中部地板之下,不佔用任何車內乘坐空間,而且包括第三排在內,還擁有6個獨立USB介面。

動力方面

動力系統方面,2015款貴士搭載的是一台代號為VQ35DE的3.5L V6自然吸氣發動機,其最大輸出功率為277馬力/6000rpm,峰值扭矩326N·m/4400rpm,傳動系統與發動機匹配的是CVT變速箱。

大捷龍PHEV搭載的插電式混動系統由3.6L阿特金森迴圈自然吸氣V6發動機、雙電機、EVT電控無級變速箱和16kW·h電池組構成,綜合最大功率為306馬力,純電續航達68km,百公里綜合油耗僅為2L。油耗較少,但續航里程略短。

此外,大捷龍混動版在220V/30A充電環境下充滿需要2.5小時。

總結:兩車上的V6發動機都獲得過世界十佳發動機的榮譽,可謂實力相當。雖然從參數上看,大捷龍的發動機比貴士多了9馬力,不過對於MPV車主來說,這一點差距並不會帶來本質上的區別。

價格方面

貴士可參考的最低價是46.5萬,新款大捷龍則為52.69萬元,雖然大捷龍價格更高,但畢竟是新款車型,而且是插電式混動版本,在未來的使用上肯定會更加經濟實惠。

一直提到“插電式混動”這個詞,那這種車到底是什麼原理呢?下面就來給大家科普一下。

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Plug-in hybrid electric vehicle,簡稱PHEV)是新型的混合動力電動汽車。區別于傳統汽油動力與純電驅動結合的混合動力,插電式混合動力驅動原理、驅動單元與電動車相同,唯一不同的是車上裝備有一台發動機。在日常使用過程中,它又可以當作一台純電動車來使用,只要單次使用不超過電池可提供的續航里程,它就可以做到零排放和零油耗。

插電混動車型有效解決了純電動汽車的續航里程問題,並將傳統動力系統與純電動動力系統結合在一起,彌補了各自的劣勢,又將雙方的優勢最大化。相比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更適合當下的情況。

總的來看,由於大捷龍PHEV是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其在售價上要高於貴士,高科技配置上也碾壓後者。不過貴士作為一款不折不扣的商務車,其在使用的便利性上依舊是非常貼合消費者。若要看重配置和燃油經濟性,大捷龍PHEV或將是不錯的選擇,但插電混動車型未來充電問題著實值得考慮。

文/卜文婷

它的側門開啟寬度大、車身離地間隙低,再加上第二排座椅可以向前移動很大的空間,使得乘客可以較為優雅的進入第三排。反觀大捷龍,在這幾方面都還有所欠缺,乘客要想進入第三排,基本是鑽進去。

在座椅對比上貴士的表現就要更加出色了,舒適性幾乎可以給滿分,一坐上去整個人就能放鬆下來,大捷龍的座椅就略硬,不及貴士柔軟。配置上兩車表現差不多,電動調節、腰部支撐、座椅加熱都有配備。貴士勝在有座椅記憶功能,而大捷龍則是副駕駛可以電動調節。

但是呢,在開關車門方面,大捷龍在B柱上有個按鍵,可以更方便、優雅地開關車門;而貴士的側滑門在車外是可以通過按鍵開啟或關閉,但在車內就只能通過把手了。

總結:貴士無論是哪一排哪一個座位,乘坐舒適感都要比大捷龍強上不少,乘客上車也比大捷龍輕鬆。

內部配置對比

貴士的中控台很規整,上深下淺的配色加上木紋裝飾,氛圍溫馨,也體現了很好的豪華感。用料方面,中控臺上部使用搪塑工藝,手感較軟。

中控台大螢幕提供了導航、娛樂、倒車影像,以及車輛資訊顯示,功能齊備,下方的操作按鍵做工精緻,手感出色。此外,貴士提供了廣角車內後視鏡,對於與後座成員交流以及照看小孩,都十分方便安全。配備的三圓儀錶盤讀數清晰,但造型簡單。

新款大捷龍在內飾方面相較於老款並無太多改變,僅是在儀錶盤細節之處進行了調整,更具動感與科技感。車廂內整體體現了不俗的豪華感,採用了深淺搭配的撞色處理,中控台的多媒體控制區偏向駕駛員一側設計,中央配備了一塊8.4英寸的液晶顯示幕及旋鈕式換擋機構。

同時,還配備了和10.1寸二排雙屏獨立播放娛樂系統,可播放1080P藍光高清DVD,並支援HDMI數碼介面。

三片式全景天窗的配備,使得車內光線更加明亮。將電池置於車身中部地板之下,不佔用任何車內乘坐空間,而且包括第三排在內,還擁有6個獨立USB介面。

動力方面

動力系統方面,2015款貴士搭載的是一台代號為VQ35DE的3.5L V6自然吸氣發動機,其最大輸出功率為277馬力/6000rpm,峰值扭矩326N·m/4400rpm,傳動系統與發動機匹配的是CVT變速箱。

大捷龍PHEV搭載的插電式混動系統由3.6L阿特金森迴圈自然吸氣V6發動機、雙電機、EVT電控無級變速箱和16kW·h電池組構成,綜合最大功率為306馬力,純電續航達68km,百公里綜合油耗僅為2L。油耗較少,但續航里程略短。

此外,大捷龍混動版在220V/30A充電環境下充滿需要2.5小時。

總結:兩車上的V6發動機都獲得過世界十佳發動機的榮譽,可謂實力相當。雖然從參數上看,大捷龍的發動機比貴士多了9馬力,不過對於MPV車主來說,這一點差距並不會帶來本質上的區別。

價格方面

貴士可參考的最低價是46.5萬,新款大捷龍則為52.69萬元,雖然大捷龍價格更高,但畢竟是新款車型,而且是插電式混動版本,在未來的使用上肯定會更加經濟實惠。

一直提到“插電式混動”這個詞,那這種車到底是什麼原理呢?下面就來給大家科普一下。

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Plug-in hybrid electric vehicle,簡稱PHEV)是新型的混合動力電動汽車。區別于傳統汽油動力與純電驅動結合的混合動力,插電式混合動力驅動原理、驅動單元與電動車相同,唯一不同的是車上裝備有一台發動機。在日常使用過程中,它又可以當作一台純電動車來使用,只要單次使用不超過電池可提供的續航里程,它就可以做到零排放和零油耗。

插電混動車型有效解決了純電動汽車的續航里程問題,並將傳統動力系統與純電動動力系統結合在一起,彌補了各自的劣勢,又將雙方的優勢最大化。相比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更適合當下的情況。

總的來看,由於大捷龍PHEV是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其在售價上要高於貴士,高科技配置上也碾壓後者。不過貴士作為一款不折不扣的商務車,其在使用的便利性上依舊是非常貼合消費者。若要看重配置和燃油經濟性,大捷龍PHEV或將是不錯的選擇,但插電混動車型未來充電問題著實值得考慮。

文/卜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