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超聲波檢測缺陷類型的確定

實際探傷常常是根據經驗結合工件的加工工藝、缺陷特徵、缺陷波形和底波情況來分析估計缺陷的性質。NB/T47013.3-2015對缺陷類型的確定規定如下:

一般規律如下圖:

1、根據缺陷特徵分析:

缺陷特性是指缺陷的形狀、大小和密集程度。

對於平面形缺陷,在不同的方向上探測,其缺陷回波高度顯著不同。在垂直於缺陷方向探測,

缺陷回波高;在平行於缺陷方向探測,缺陷回波低,甚至無缺陷回波。一般的裂紋、夾層、折疊等缺陷就屬於平面形缺陷。

對於點狀缺陷,在不同的方向探測,缺陷回波無明顯變化。一般的氣孔、小夾渣等屬於點狀缺陷。

對於密集形缺陷,缺陷波密集相互彼連,在不同的方向上探測,缺陷回波情況類似。一般白點、疏鬆、密集氣孔等屬於密集形缺陷。

2、根據缺陷波形分析

缺陷內含物的聲阻抗對缺陷回波高度有較大的影響。

白點、氣孔等內含物氣體,聲阻抗很小,反射回波高。

非金屬或金屬夾渣聲阻抗較大,反射回波低。另外,不同類型缺陷反射波的形狀也有一定差異。例如氣孔與夾渣、氣孔表面較平滑,介面反射率高,波形陡直尖銳。

夾渣表面粗糙,介面反射率低,同時還有部分聲波透入夾渣層,形成多次反射,波形寬度大並帶鋸齒。

單個缺陷與密集缺陷的區分比較容易。

一般單個缺陷回波是獨立出現的,而密集缺陷則是雜亂出現,且互相彼連。以上說的都是靜態波形。

超聲波入射到不同性質的缺陷上,其動態波形也是不同的。不同性質的密集缺陷的動態波形對探頭移動的敏感程度不同。

白點對探頭移動很敏感,只要探頭稍一移動,缺陷波立刻此起彼伏,十分活躍。但夾渣對探頭移動不太敏感,探頭移動時,缺陷波變化遲緩。

3、根據底波分析

工件內部存在缺陷時,超聲波被缺陷反射使射達底面的聲能減少,底波高度降低,甚至消失。不同性質的缺陷,反射面不同,底波高度也不一樣,因此在某些情況下可以利用底波情況來分析估計缺陷的性質。

當缺陷波很強,底波消失時,可認為是大面積缺陷,如夾層、裂紋等。

當缺陷波與底波共存時,可認為是點狀缺陷(如氣孔、夾渣)或面積較小的其它缺陷。

當缺陷波為互相彼連高低不同的缺陷波,底波明顯下降時,可認為是密集缺陷,如白點、疏鬆、密集氣孔和夾渣等。

當缺陷波和底波都很低,或者兩者都消失時,可認為是大而傾斜的缺陷或是疏鬆。若出現“林狀回波”,可認為是內部組織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