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特評」“無陳版cut”受追捧,《遠大前程》只敗在陳思誠嗎?

文 │ 特約撰稿人 半生瓜略苦

編輯 │ 劉肉英

《遠大前程》開播發佈會上,扮演“陸昱晟”的趙立新曾妙語連珠地預言:“它像是一把火從頭燒到尾,必將燒得紅遍大江南北,為大家打造人間四月天。

遺憾的是,這檔被提前鎖定為“劇王”的年代大戲,開播第一天就“撲街”了,意外地步了《獵場》後塵。隨著劇情深入,收視率從0.4%逐漸回升到0.9%,但離“破1”可能還有一段距離;該劇的口碑上也出現了極其嚴重的兩極分化。

按理來說,《遠大前程》是具備爆款潛質的。

3.5億投資的大製作,在年代戲中屬於投資份額較高的劇集;半個演藝圈實力派飆演技;題材和內容的稀缺性,讓它在差異化競爭中略勝一籌……如此好牌,為何沒有打出期待的精彩?

老戲骨保駕護航,難逃“傑克蘇”之命

《遠大前程》將故事背景設置在20世紀20年代的上海灘,在十裡洋場的舞臺上,將歷史潮流、家國情懷、江湖仇恨集於一身,容量足夠大,密度夠緊湊。

更重要的,這部劇主打的“宏大格局”吸引了不少眼球,

它從小人物的視角詮釋“民國浮世繪”,無關風月,只談“選擇、熱血、成長、理想”,聽上去很高級對不對?

可惜,從目前播出的劇集看,陳思誠飾演的洪三元依然沒有跳脫出“傑克蘇”的套路,來自蘇州鄉下的“小赤佬”,誤打誤撞被叱吒風雲的上海灘“三大亨”賞識、因緣際會與從法國留學歸來的白富美於夢竹看對了眼、並能將“十三太保”中的重要人物玩弄於鼓掌之中……這樣一個頻開外掛、桃花朵朵的“萬人迷”形象,

已經不是“主角光環”可以概括的了。

除此之外,洪三元的成長環境與《鹿鼎記》中的韋小寶非常相似:賣笑的“紅葵花”、一票“說出名頭嚇死人”的結義大哥。而他的“上位”套路也與“韋爵爺”如出一轍。另外,

男一、男二“洪三、齊林”的性格設定與《上海灘》中的許文強、丁力幾乎一模一樣。

不僅如此,從陳思誠的表演來看,無論是肢體動作還是臺詞表達,活脫脫就是“盜版”星爺。雖然在開播之前,陳思誠就放話,拍《遠大前程》致敬“莎士比亞、金庸、周星馳”,可誰也沒想到,

是這樣的致敬:

“星爺”的表演精髓並非不能學而習之,但需要區分的是:周星馳的無厘頭表演用自己“插針引線”,群體表演做烘托,整體的表演是在一個頻率上共振的,所以再誇張觀眾也會覺得在情境之中,就該這樣演。

但《遠大前程》不一樣的地方在於:陳思誠極盡誇張,但其他人還在以正劇的形式在表演,所以觀眾看後很容易“跳戲”。

比如,上一個鏡頭“三大亨”正飆戲,倪大紅、劉奕君、趙立新等人用精湛的演技將觀眾代入上海灘的爾虞我詐,下一個鏡頭切換到洪三元,常常會有“突兀”之感。這個原本“多面”的人物被演繹得過於分散,立體感不強。

“油膩”有救嗎?

喜劇化跳躍風未必適合小螢幕

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大部分人將這部劇的“低分”歸因於陳思誠過於“油膩”。

“油膩”這個詞對於男演員來說簡直是致命性的,黃曉明從《泡沫之夏》《何以笙簫默》,一路油到了古裝劇《上古情歌》……卻在《琅琊榜2》《無問西東》中華麗轉身,不再“油膩”。這也證明,沒有什麼“油”是不可控的。

再回到洪三元身上,他本身是暗藏於市井中的“大梟雄”,混不吝的外表下藏著一顆“英雄豪傑心”,要演好這樣的角色,需要把握住層次感,需要舉重若輕地表演。

很顯然,陳思誠過於“舉輕若重”,也就是用力過猛了。除了演員之外,身兼編劇和監製,也有《唐人街探案》系列導演作品,陳思誠的才華是有目共睹的。可作為演員,他這次的表現確實欠了些火候。有觀眾認為,如果胡歌、雷佳音、文章來演,或許會另有一番風味,那評分也會高一些?

作為叱吒電影圈的“黑馬導演”,陳思誠在《唐人街探案2》收穫超33億票房,可為何在電視領域卻乏善可陳?這還得從他的喜劇風格說起,陳思誠擅長“將誇張的喜劇表演和縝密懸念揉和在一起,給觀眾創造‘鬆緊結合’的觀看體驗”。

這樣的風格放在電影院,能產生超強的視覺衝擊,因為電影本身具有爆米花屬性,不需要太強的代入感。但是電視劇卻不能容忍“燒腦般地開玩笑、跳躍性地講故事”。真正好的電視劇作品,一定是娓娓道來地講故事,人物塑造才是第一位的。

《士兵突擊》裡,袁朗對成才說:“你的路還很長,比許三多要長得多,同時,你的迷茫也要比他多得多。”12年後,將這句話放在想在電視劇領域取得成就的陳思誠身上,似乎依然受用。

“爆款”雖無望,卻也可圈可點

平心而論,在這樣一個“短平快”的年代,像《遠大前程》這樣一部高投入、大製作,在藝術上有一定追求的劇並不多。上一部同樣的誠意之作,可以追溯到吳秀波主演的《軍師聯盟》系列。

陳思誠請到了謝澤來執導,後者曾掌機過《甄嬛傳》《羋月傳》《紅高粱》,是鄭曉龍導演的“御用攝影”,他對《遠大前程》的把控沒讓觀眾失望。整部劇佈景精細、構圖講究,算得上是2018開年以來電視劇中的佼佼者,這部劇對於時代背景的還原,也非常符合舊上海風雲際會的“東方巴黎”氣息。

說到民國上海灘的歷史背景知識,《遠大前程》顯然做足了功課,劇中很多有頭有臉的角色都能從歷史中找到原型。

比如,三大亨“霍天洪、張萬霖、陸昱晟”,很明顯是化用青幫三大亨“黃金榮、張嘯林 、杜月笙。”其中,倪大紅繼電影《羅曼蒂克消亡史》後第二次扮演黃金榮,趙立新是繼馮小剛、張涵予、葛優後第四個扮演杜月笙的。

劇中“於夢竹”的父親、上海商會會長於杭興,歷史原型是虞洽卿。“勞工代表”嚴華的歷史原型應該是工人運動領袖汪壽華。而“斧頭幫”幫主汪雨櫵,歷史原型為“民國暗殺王”——王亞樵,《遠大前程》中暗殺警察局長徐國良的情節,對應的是王亞樵在1923年11月10日暗殺淞滬員警廳長徐國梁……

名伶出身委妾大佬的“露伶春”,同樣是取自民國時期上海灘著名京劇老生“露蘭春”,不過她的故事被改編得更富戲劇性,與裁縫鋪裡斯文柔和的小開“薛二”廝混,最終慘死“黑幫”,彰顯了那個時代下人們對於自由的呐喊與追去。

值得一提的是,“露伶春”與“薛二”的形象立得好,他們不是吃不飽穿不暖的赤貧底層,也不是高高在上主宰一方的名流大亨,雖沒有主角光環,但卻活靈活現地詮釋了時代洪流中無力把握現狀和改變命運的無可奈何。

喜憂參半的《遠大前程》給我們留下了怎樣的啟發?並非一群影帝視帝頭銜加身的老戲骨抬轎,又有芒果台加持,就一定能再造一部“收視神話”。對於創作者來說,與其忙著拉半個演藝圈老戲骨撐場面,以嘩眾取寵的表演方式博眼球,倒不如踏踏實實打磨劇本,拍出年代劇的史詩感,以高品質的內容吸引觀眾。

但其他人還在以正劇的形式在表演,所以觀眾看後很容易“跳戲”。

比如,上一個鏡頭“三大亨”正飆戲,倪大紅、劉奕君、趙立新等人用精湛的演技將觀眾代入上海灘的爾虞我詐,下一個鏡頭切換到洪三元,常常會有“突兀”之感。這個原本“多面”的人物被演繹得過於分散,立體感不強。

“油膩”有救嗎?

喜劇化跳躍風未必適合小螢幕

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大部分人將這部劇的“低分”歸因於陳思誠過於“油膩”。

“油膩”這個詞對於男演員來說簡直是致命性的,黃曉明從《泡沫之夏》《何以笙簫默》,一路油到了古裝劇《上古情歌》……卻在《琅琊榜2》《無問西東》中華麗轉身,不再“油膩”。這也證明,沒有什麼“油”是不可控的。

再回到洪三元身上,他本身是暗藏於市井中的“大梟雄”,混不吝的外表下藏著一顆“英雄豪傑心”,要演好這樣的角色,需要把握住層次感,需要舉重若輕地表演。

很顯然,陳思誠過於“舉輕若重”,也就是用力過猛了。除了演員之外,身兼編劇和監製,也有《唐人街探案》系列導演作品,陳思誠的才華是有目共睹的。可作為演員,他這次的表現確實欠了些火候。有觀眾認為,如果胡歌、雷佳音、文章來演,或許會另有一番風味,那評分也會高一些?

作為叱吒電影圈的“黑馬導演”,陳思誠在《唐人街探案2》收穫超33億票房,可為何在電視領域卻乏善可陳?這還得從他的喜劇風格說起,陳思誠擅長“將誇張的喜劇表演和縝密懸念揉和在一起,給觀眾創造‘鬆緊結合’的觀看體驗”。

這樣的風格放在電影院,能產生超強的視覺衝擊,因為電影本身具有爆米花屬性,不需要太強的代入感。但是電視劇卻不能容忍“燒腦般地開玩笑、跳躍性地講故事”。真正好的電視劇作品,一定是娓娓道來地講故事,人物塑造才是第一位的。

《士兵突擊》裡,袁朗對成才說:“你的路還很長,比許三多要長得多,同時,你的迷茫也要比他多得多。”12年後,將這句話放在想在電視劇領域取得成就的陳思誠身上,似乎依然受用。

“爆款”雖無望,卻也可圈可點

平心而論,在這樣一個“短平快”的年代,像《遠大前程》這樣一部高投入、大製作,在藝術上有一定追求的劇並不多。上一部同樣的誠意之作,可以追溯到吳秀波主演的《軍師聯盟》系列。

陳思誠請到了謝澤來執導,後者曾掌機過《甄嬛傳》《羋月傳》《紅高粱》,是鄭曉龍導演的“御用攝影”,他對《遠大前程》的把控沒讓觀眾失望。整部劇佈景精細、構圖講究,算得上是2018開年以來電視劇中的佼佼者,這部劇對於時代背景的還原,也非常符合舊上海風雲際會的“東方巴黎”氣息。

說到民國上海灘的歷史背景知識,《遠大前程》顯然做足了功課,劇中很多有頭有臉的角色都能從歷史中找到原型。

比如,三大亨“霍天洪、張萬霖、陸昱晟”,很明顯是化用青幫三大亨“黃金榮、張嘯林 、杜月笙。”其中,倪大紅繼電影《羅曼蒂克消亡史》後第二次扮演黃金榮,趙立新是繼馮小剛、張涵予、葛優後第四個扮演杜月笙的。

劇中“於夢竹”的父親、上海商會會長於杭興,歷史原型是虞洽卿。“勞工代表”嚴華的歷史原型應該是工人運動領袖汪壽華。而“斧頭幫”幫主汪雨櫵,歷史原型為“民國暗殺王”——王亞樵,《遠大前程》中暗殺警察局長徐國良的情節,對應的是王亞樵在1923年11月10日暗殺淞滬員警廳長徐國梁……

名伶出身委妾大佬的“露伶春”,同樣是取自民國時期上海灘著名京劇老生“露蘭春”,不過她的故事被改編得更富戲劇性,與裁縫鋪裡斯文柔和的小開“薛二”廝混,最終慘死“黑幫”,彰顯了那個時代下人們對於自由的呐喊與追去。

值得一提的是,“露伶春”與“薛二”的形象立得好,他們不是吃不飽穿不暖的赤貧底層,也不是高高在上主宰一方的名流大亨,雖沒有主角光環,但卻活靈活現地詮釋了時代洪流中無力把握現狀和改變命運的無可奈何。

喜憂參半的《遠大前程》給我們留下了怎樣的啟發?並非一群影帝視帝頭銜加身的老戲骨抬轎,又有芒果台加持,就一定能再造一部“收視神話”。對於創作者來說,與其忙著拉半個演藝圈老戲骨撐場面,以嘩眾取寵的表演方式博眼球,倒不如踏踏實實打磨劇本,拍出年代劇的史詩感,以高品質的內容吸引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