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Vol.23.《無衣》: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主播:唐雨軒

古代文學作品選

Vol.23

作品原文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于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于興師,修我矛戟(jǐ),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于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háng)。

參考譯文

誰說沒有軍裝?

與你同披一件戰袍。

君王要起兵興師,

趕快修好我們的戈與矛,

與你一致對敵同目標!

誰說沒有軍裝?

與你同穿一件內衣裳。

君王要起兵興師,

趕快修好我們的矛與戟,

與你共同作戰到底!

誰說沒有軍裝?

與你同著一件戰裙。

君王要起兵興師,

趕快修好我們的鎧甲與兵器。

我們並肩上戰場!

解讀分析

《秦風·無衣》選自《詩經》,是《詩經》中著名的愛國主義詩篇,稱得上是“一曲同仇敵愾的戰歌”。《詩經》中描寫戰爭的詩有七篇,多是反映戰爭給人民帶來的苦難,而《無衣》以高亢樂觀的精神境界和獨特的表達方式獨放異彩。

全詩只有短短三章,出之以士兵相語的口吻,從中似乎可以看到這樣的場景:在國家危難之際,

激戰之前,士兵們聚集在一起,修整武器,相互勉勵。沒有軍裝不要緊,我可以和你同穿一件戰袍,甚至同穿一件內衣裳、戰裙,為了國家,只要我們團結在一起,沒有什麼困難克服不了,還是趕快修好我們的武器,好上場殺敵!這既是輕生死、重節氣的尚武精神和保家衛國的愛國之情,也是同仇敵愾、患難與共的戰友之誼。其中“與子同袍”四字已成為戰爭中唇齒相依者、利害相共者的宣言。

在表達方式上,《無衣》很能體現《詩經》重章疊句的語言組織特色。三章複遝、層層遞進,使得詩歌的含義得到深化和拓展。例如“與子同袍”、“與子同澤”“與子同裳”,每個短句只有一字之差,但卻是以由外衣、內衣到下衣的邏輯關係表達了“同穿一件戰袍”的意思,表現了兵士們深厚的感情;再如“修我戈矛”、“修我矛戟”“修我甲兵”十二字準確而有節奏地羅列了多種兵器,展現出緊張的戰前準備。

———— / END / ————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打開一往網易雲音樂官方電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