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讓每一條河都流向清澈

去年以來,我市全面推行的河長制,實行黨政領導負責制,既明晰了管理保護責任主體,又為建立健全河湖管理保護監督考核制度,解決河湖治理保護,完善各流域管理提供了有力抓手。

目前,全市7個縣區、145個鄉鎮(街道、園區)、1845個村(社區)全部分級分段設立了河長,市、縣、鄉、村四級河長制體系全面建成,設四級河長共3600餘名。我市對21個市直部門、有關單位明確了具體職責,從加強水資源保護、加強河湖水域岸線管理保護、加強水污染防治、加強水環境治理、加強水生態修復、加強執法監管六個重點方面細化了具體任務。

江河奔騰,一路向前。“河暢、水淨、岸綠”的美麗畫卷正徐徐展開。

持之以恆、全面推行河長制,皖西大地必將煥發新的磅礴活力。

高位推進制度落地

六安,一座因水而興的城市,境內河流、水庫眾多。我市境內流域面積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101條,占全省11.2%,水質水情和水利地位在省內舉足輕重,在全國有著重要的影響。

我市緊密結合實際,於2017年5月25日,印發了《六安市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方案》,在全市河流、管道、湖泊、水庫全面推行河長制,覆蓋全市9條市級河湖、148條縣級河湖、930條鄉級河湖、2319條村級河湖。

據市水利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市已建成了市、縣、鄉、村四級河長制組織體系,設市級總河長、副總河長、河長10名,縣級總河長、副總河長、河長98名,鄉級河長1200名,村級河長2319名。堅持問題導向、因地制宜,

認真梳理河湖的問題清單、責任清單和措施清單,實行“一河(湖)一策”精准編制。目前,市級9條河流、縣級89條河流的“一河(湖)一策”編制完成。全面開展督查巡查,積極推進縣、鄉、村河長制同步推進。

我市加大資訊公開力度,完成市、縣、鄉級河長公示牌豎立,建立網站專欄和市、縣河長微信公眾號,同步公開政策檔、河湖資訊、河長名單、舉報電話等。重點任務扎實推進,完成全市199個入河排污口排查登記,

並制定了入河排污口整治實施方案;加快推動農村水環境綜合治理,城區黑臭水體治理全面推進。根據工作目標,到2030年,全市水功能區水質達成率95%以上,水生態得到有效恢復,實現“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河湖管理保護目標,全市水質優良(達到和優於Ⅲ類)比例達到100%;城區黑臭水體全部消除;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持續保持優良。

清水永續,

河道長治。隨著一項項戰略部署落地生根,一項項頂層設計日臻完善,一項項措施深入實施,河長制正在皖西大地落地生根。

打好碧水攻堅戰

去年以來,我市圍繞全面推行河長制“六大任務”,以河長制管理為抓手,切實加強河長制工作,取得了積極成效。2017年全年市級河長累計巡河督察17次,縣級河長累計巡河督察232次,鄉級河長累計巡河督察4184次,使群眾進一步熟悉河長制、瞭解河長。

我市強化水資源高效利用。全面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與水資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方案,2017年全市用水總量22.82億立方米,低於年度控制目標,萬元GDP用水量較2016年下降12.4% 。

加強水域岸線管護。全市劃界確權實施方案通過市法制辦審核,立案查處涉嫌非法捕魚行為27起,整治無證碼頭7處,清理非法堆場19個。各縣區通過聘任“河管員”,積極探索河湖水域岸線常態化管護機制。

裕安區推進“河長制”探索“河長治”,從去年9月開始,區、鄉、村三級河長開始查河巡河,區鄉河長每月查河巡河在2次以上,村級河長每週查河一次,堅持問題導向,及時清理河道垃圾漂浮物;對區內25個入河排污口進行監督管理;治理城鎮生活污染、畜禽養殖污染、水產養殖污染、農業面源污染等水污染行為,已建成24座集鎮汙水處理廠,鄉鎮汙水處理率達75%;涉及河湖保護範圍禁養區28家規模養殖場,於去年底全部拆遷關停。

全市各級河長和有關部門履職盡責,對照六大任務,實施一系列治理行動,關閉或搬遷養殖場、開展入河排污口整治、實施農村“三大革命”、拆除“三網”養殖、加強汙水處理廠建設、治理黑臭水體、打擊非法采砂、非法電捕魚等,使得我市河湖面貌大大改善。我市積極加強水污染防治。建成汙水處理設施鄉鎮34個,在建汙水處理設施鄉鎮36個,關閉或搬遷養殖場439家。加強水環境治理工作。全市12個地表考核監測斷面達成率100%,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成率100%。加大水生態修復力度。全市30.6萬公頃水源涵養林建立監管機制,涵養林撫育力度加大。

加強執法監管工作。開展淮河非法采砂專項整治行動,打擊非法采砂船隻160餘艘,銷毀采砂機具500餘套,驅逐外籍船隻110餘艘,內河河道采砂現場制止違法行為800次,關停砂場63家。霍邱縣先後印發了《關於開展淮河河道采砂專項集中整治的通知》《霍邱縣打擊無證經營碼頭和非法堆場專項整治實施方案》和《霍邱縣河道采砂專項整治工作督導方案》。在河道沿線已安裝監控設施9處的基礎上,去年增加7處,對重點河段、敏感水域實施遠端監控。目前該縣境內20多處非法堆砂場全部關停。

精心呵護清水長流

家住裕安區順河鎮安城村的張傳寶怎麼也沒想到,家後面的小河又可以淘米洗菜了,他在河邊洗菜時高興地說:“現在的水河水質又變回到我小時候的那樣了,魚蝦也多了,多虧有了河長。”與張傳寶一樣,我市各地許多生活在河邊的群眾都發現家門口的河流正悄然發生著變化,污染的河清澈起來,斷流的河流動起來。

我市將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強化水資源開發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嚴控用水總量。加快水資源監控能力建設,推進跨縣河湖水質監測斷面的建設,完善河湖水質監測體系和考核評價體系。依法劃定河渠湖庫等水利工程管理和保護範圍,嚴禁以各種名義侵佔河道、圍墾湖泊、非法采砂,嚴格涉河建設專案和活動的監督管理。編制湖泊保護規劃、重要湖泊岸線保護規劃和利用規劃,嚴格水生態空間管控,保護河湖水域岸線。對岸線亂占濫用、多占少用、占而不用等突出問題開展專項清理整治,鞏固治理成果,逐步恢復河湖水域岸線生態功能。開展河湖保潔行動,全面清除河道管理範圍內的垃圾和水面漂浮物等,實現河暢、水清、岸綠、景美。

今年,我市將全面加強工礦企業污染防治,嚴控化工企業污染。加快城鎮生活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提高污水垃圾收集處理水準,嚴禁未處理直接入河。鞏固禁養區內養殖場(社區)和養殖專業戶關閉、搬遷工作成果,推行畜禽清潔養殖和規模化養殖場標準化建設。加大河湖、水庫等大水面“三網”養殖清理整治力度,清除水產養殖污染。加強港口船舶防治水域污染設施建設,加強水功能區監督管理,強化水功能區限制納汙,構建監督監測長效機制,嚴控入河污染物總量,讓河流更加清潔、湖泊更加清澈。

打好碧水攻堅戰,改善城鄉河湖面貌。強化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和達標建設,認真落實《六安市飲用水水源環境保護條例》,優化取水口排水口和應急備用水源地佈局,推進重要飲用水源地安全保障達標建設,加快備用水源建設和保護,切實保障飲用水水源安全。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與保護,全面加強河湖生態修復,維護河湖健康生命。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城鎮開發邊界,合理、生態開發。加強水土流失預防監測和綜合治理,依法保護水源涵養空間,推動濕地保護修復標準化建設,加強河流湖泊濕地保護,切實提升我市品位。充分利用大資料、互聯網+、河長資訊化平臺,提升執法資訊化水準,加強河湖監督管理水準。

落實綠色發展理念,全面推行河長制。2018年,我市以五大發展行動計畫為抓手,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縱深推進河長制,全面推行湖長制,打好碧水攻堅戰,到2019年實現河湖健康,2020年實現美麗河湖的總目標。如今的六安,每一條河流旁邊都立有一塊公示牌,上面寫有河長、河道專管員的姓名及舉報電話等,如果發現污染,可找到公示牌向河長進行舉報。我市計畫到2020年,全市水資源得到有效保護,全市用水總量控制在24.96億立方米以內,水功能區水質達成率87%以上,地表水考核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達到91.7%以上,城區基本消除黑臭水體,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到或優於Ⅲ類比例100%。

2017年全年市級河長累計巡河督察17次,縣級河長累計巡河督察232次,鄉級河長累計巡河督察4184次,使群眾進一步熟悉河長制、瞭解河長。

我市強化水資源高效利用。全面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與水資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方案,2017年全市用水總量22.82億立方米,低於年度控制目標,萬元GDP用水量較2016年下降12.4% 。

加強水域岸線管護。全市劃界確權實施方案通過市法制辦審核,立案查處涉嫌非法捕魚行為27起,整治無證碼頭7處,清理非法堆場19個。各縣區通過聘任“河管員”,積極探索河湖水域岸線常態化管護機制。

裕安區推進“河長制”探索“河長治”,從去年9月開始,區、鄉、村三級河長開始查河巡河,區鄉河長每月查河巡河在2次以上,村級河長每週查河一次,堅持問題導向,及時清理河道垃圾漂浮物;對區內25個入河排污口進行監督管理;治理城鎮生活污染、畜禽養殖污染、水產養殖污染、農業面源污染等水污染行為,已建成24座集鎮汙水處理廠,鄉鎮汙水處理率達75%;涉及河湖保護範圍禁養區28家規模養殖場,於去年底全部拆遷關停。

全市各級河長和有關部門履職盡責,對照六大任務,實施一系列治理行動,關閉或搬遷養殖場、開展入河排污口整治、實施農村“三大革命”、拆除“三網”養殖、加強汙水處理廠建設、治理黑臭水體、打擊非法采砂、非法電捕魚等,使得我市河湖面貌大大改善。我市積極加強水污染防治。建成汙水處理設施鄉鎮34個,在建汙水處理設施鄉鎮36個,關閉或搬遷養殖場439家。加強水環境治理工作。全市12個地表考核監測斷面達成率100%,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成率100%。加大水生態修復力度。全市30.6萬公頃水源涵養林建立監管機制,涵養林撫育力度加大。

加強執法監管工作。開展淮河非法采砂專項整治行動,打擊非法采砂船隻160餘艘,銷毀采砂機具500餘套,驅逐外籍船隻110餘艘,內河河道采砂現場制止違法行為800次,關停砂場63家。霍邱縣先後印發了《關於開展淮河河道采砂專項集中整治的通知》《霍邱縣打擊無證經營碼頭和非法堆場專項整治實施方案》和《霍邱縣河道采砂專項整治工作督導方案》。在河道沿線已安裝監控設施9處的基礎上,去年增加7處,對重點河段、敏感水域實施遠端監控。目前該縣境內20多處非法堆砂場全部關停。

精心呵護清水長流

家住裕安區順河鎮安城村的張傳寶怎麼也沒想到,家後面的小河又可以淘米洗菜了,他在河邊洗菜時高興地說:“現在的水河水質又變回到我小時候的那樣了,魚蝦也多了,多虧有了河長。”與張傳寶一樣,我市各地許多生活在河邊的群眾都發現家門口的河流正悄然發生著變化,污染的河清澈起來,斷流的河流動起來。

我市將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強化水資源開發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嚴控用水總量。加快水資源監控能力建設,推進跨縣河湖水質監測斷面的建設,完善河湖水質監測體系和考核評價體系。依法劃定河渠湖庫等水利工程管理和保護範圍,嚴禁以各種名義侵佔河道、圍墾湖泊、非法采砂,嚴格涉河建設專案和活動的監督管理。編制湖泊保護規劃、重要湖泊岸線保護規劃和利用規劃,嚴格水生態空間管控,保護河湖水域岸線。對岸線亂占濫用、多占少用、占而不用等突出問題開展專項清理整治,鞏固治理成果,逐步恢復河湖水域岸線生態功能。開展河湖保潔行動,全面清除河道管理範圍內的垃圾和水面漂浮物等,實現河暢、水清、岸綠、景美。

今年,我市將全面加強工礦企業污染防治,嚴控化工企業污染。加快城鎮生活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提高污水垃圾收集處理水準,嚴禁未處理直接入河。鞏固禁養區內養殖場(社區)和養殖專業戶關閉、搬遷工作成果,推行畜禽清潔養殖和規模化養殖場標準化建設。加大河湖、水庫等大水面“三網”養殖清理整治力度,清除水產養殖污染。加強港口船舶防治水域污染設施建設,加強水功能區監督管理,強化水功能區限制納汙,構建監督監測長效機制,嚴控入河污染物總量,讓河流更加清潔、湖泊更加清澈。

打好碧水攻堅戰,改善城鄉河湖面貌。強化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和達標建設,認真落實《六安市飲用水水源環境保護條例》,優化取水口排水口和應急備用水源地佈局,推進重要飲用水源地安全保障達標建設,加快備用水源建設和保護,切實保障飲用水水源安全。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與保護,全面加強河湖生態修復,維護河湖健康生命。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城鎮開發邊界,合理、生態開發。加強水土流失預防監測和綜合治理,依法保護水源涵養空間,推動濕地保護修復標準化建設,加強河流湖泊濕地保護,切實提升我市品位。充分利用大資料、互聯網+、河長資訊化平臺,提升執法資訊化水準,加強河湖監督管理水準。

落實綠色發展理念,全面推行河長制。2018年,我市以五大發展行動計畫為抓手,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縱深推進河長制,全面推行湖長制,打好碧水攻堅戰,到2019年實現河湖健康,2020年實現美麗河湖的總目標。如今的六安,每一條河流旁邊都立有一塊公示牌,上面寫有河長、河道專管員的姓名及舉報電話等,如果發現污染,可找到公示牌向河長進行舉報。我市計畫到2020年,全市水資源得到有效保護,全市用水總量控制在24.96億立方米以內,水功能區水質達成率87%以上,地表水考核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達到91.7%以上,城區基本消除黑臭水體,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到或優於Ⅲ類比例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