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油膩大叔的碰瓷式行銷,朗逸Plus的偽A+之旅?

一雞兩吃,是行銷策略還是尷尬

在我的印象裡,是蘋果iphone plus把plus的概念引入中國,由此中國手機紛紛開始了plus之旅,華為、小米、OPPO各種Plus滿天飛。這就是成了我第一次聽朗逸Plus時的尷尬——啊?朗逸是啥牌子的手機?

然而在我的印象裡Plus版的手機裡僅僅是比正常版螢幕大一些而已,性能方面沒有本質的區別,事實上各款Plus的表現恰好說明的確僅僅是螢幕稍有不同而已。

頂著個跟鬧著玩似的名字的朗逸Plus,軸距比著正經版朗逸大了78mm。然而除了尺寸上的變化,

與各款手機Plus一樣,朗逸Plus也沒有跳出質同的窠臼,在底盤結構和動力匹配上沒有人和變化。這正是車市進言擔憂的地方,恐怕優勢上汽大眾的一次換臉拉皮之作?

為何說朗逸Plus是偽A+級

被戲稱為德原朗的朗逸與被稱之為駕駛者之車的寶來最大的不同是,朗逸是一款實實在在的中國特供車,與德國大眾並沒有實際的映射關係。與寶來一樣,朗逸也是徹頭徹尾的A級車,

而現在,僅僅是拉皮並加長軸距,就敢號稱為A+級別!這是欺負國人不懂車?

然而賺錢的欲望一旦被燃起那就很難停歇的,但是在研發能力不夠的情況下怎麼辦呢?那就是只有忽悠來湊了,於是朗逸Plus出現了,一款誠意不足的偽A+車。

但上汽大眾很需要一款所謂的A+級車保證利潤。

幸好上汽大眾本就擅長於此道:車身拉長、增加點電子設備、造型稍改改,一款新車的A+級別的新車便誕生了,花點小錢就能提高產品溢價,何樂而不為呢。這也是上汽大眾最為狡猾的地方。

仔細對比就能發現,朗逸Plus相對朗逸有一變兩不變:變的尺寸加大了,不變的是底盤和動力仍舊如此。

僅僅加大了尺寸

朗逸Plus的長寬高為4670/1806/1474mm,軸距為2688mm,相比現款車型分別增加了65/41/14mm,

軸距則增加了78mm。而年內即將要上市的一汽大眾新寶來的長寬高將為4663/1815/1473mm,軸距也同為2688mm。

軸距的增加必然會帶來更寬大的駕乘空間,這點毋庸置疑,然而僅僅增加點軸距能否就算是跨越了級別呢?真要是這麼簡單,造車就簡單了!在車市進言看來動力的提升和底盤的升級才能算作真正的跨越級別。

然而變化不大的動力

動力方面,朗逸Plus搭載1.4T/1.5L兩款發動機,最大功率分別為110KW/85KW。傳動方面仍舊匹配先有的5速手動、6速手自動一體和7速度雙離合變速器。

動力方面並有沒本質的變化,升級肯定是談不上的。

更沒有變化的底盤

朗逸Plus的上市,要說縮小了與速騰的差距,這是真的,但要說與速騰可以平起平坐,卻還差很多火候!懸架方面尤其明顯。

作為真正的A+級的速騰、淩度、福克斯和思域採用的都是多連杆式後懸架,這基本上可以看作A級和A+級的分水嶺,而朗逸Plus仍然是扭力梁後懸架結構(即非獨立後懸架)。當前主流A+級獨立後懸架早已經是標配,而只有A級甚至A-級車才使用扭力梁後懸架。這是一個根本性的區別!

哪怕從底盤的角度說,跟朗逸一樣使用非獨立懸架的朗逸Plus敢有底氣說自己是A+級別轎車,這是對自己臉皮有信心呢?還是吃定了車友們不懂車?

而這裡不得不再一次提到朗逸Plus真正的兄弟新寶來,從諜照看,將於年內上市的全新一代寶採用多幅式連進氣格柵連接側頭燈組,可有效拉伸視覺寬度,中間的一色鍍鉻條貫穿LOGO。下保險杠也進行了重新的設計,由現款的三段式變為全新的貫穿式,造型更為時尚。

全新一代寶來側身採用了前低後高的設計風格,腰線由前翼子板延伸至尾燈組,使得車身看起來更加修長與運動。尾部使用多條橫向線條勾勒,層次感較強,兩側分體式尾燈組與現款造型相似,排氣佈局選用雙邊共兩出式,週邊帶有銀色鍍鉻裝飾條。

整體而言,即將上市的全新一代寶來有著比朗逸Plus更為年輕化的外觀造型,而Plus除了軸距加長以外,其一成不變的外觀已經跟不上時代了,過於老氣且現的陳舊。

僅僅是偽A+車的文字遊戲而已

說到底,這更像是一場巧妙地文字遊戲,通過宣稱自己是A+級轎車,通過碰瓷一汽大眾速騰來進行宣傳,既可以節省研發和廣宣成本,又可以對大眾暗示自己是一款A+轎車。然而文字遊戲就是文字遊戲,正如偽A+也變不成真A+一樣!

然而再精妙的文字遊戲也只能是遊戲,反而使得車市進言更加期待年內即將換代的一汽大眾寶來,也同樣採用MQB平臺,也同樣將軸距增加值2688MM,還有這駕駛者之車的稱號,且全新一代寶來的造型顯得更年輕,更符合年輕一代消費者的審美,這些都是朗逸Plus所沒有。事實上一直以來朗逸和寶來才是一對歡喜冤家,但截至目前,我們似乎沒有在任何媒體看到一汽大眾要將寶來升級為A+級的打算。車市進言認為這是一汽大眾更為踏實的表現。

朗逸Plus的出路在何方?

其實我們都清楚,朗逸Plus不惜用跨級別碰瓷的方式強稱自己為A+級轎車,無非是沖著更高的產品溢價來的,然而不變的動力不變的底盤,雖然有神車加成且國人買車的確很看重品牌和性價比。這種換湯不換藥的所謂升級又能瞞的過多少不懂車的車友呢?

踏實做人、踏實做車,車市進言想說的是更希望能踏實行銷,自媒體時代所有的偽裝都難以長久,我想‘某沃’所謂‘德系四強’的前車之鑒還是能夠被看得到!

更沒有變化的底盤

朗逸Plus的上市,要說縮小了與速騰的差距,這是真的,但要說與速騰可以平起平坐,卻還差很多火候!懸架方面尤其明顯。

作為真正的A+級的速騰、淩度、福克斯和思域採用的都是多連杆式後懸架,這基本上可以看作A級和A+級的分水嶺,而朗逸Plus仍然是扭力梁後懸架結構(即非獨立後懸架)。當前主流A+級獨立後懸架早已經是標配,而只有A級甚至A-級車才使用扭力梁後懸架。這是一個根本性的區別!

哪怕從底盤的角度說,跟朗逸一樣使用非獨立懸架的朗逸Plus敢有底氣說自己是A+級別轎車,這是對自己臉皮有信心呢?還是吃定了車友們不懂車?

而這裡不得不再一次提到朗逸Plus真正的兄弟新寶來,從諜照看,將於年內上市的全新一代寶採用多幅式連進氣格柵連接側頭燈組,可有效拉伸視覺寬度,中間的一色鍍鉻條貫穿LOGO。下保險杠也進行了重新的設計,由現款的三段式變為全新的貫穿式,造型更為時尚。

全新一代寶來側身採用了前低後高的設計風格,腰線由前翼子板延伸至尾燈組,使得車身看起來更加修長與運動。尾部使用多條橫向線條勾勒,層次感較強,兩側分體式尾燈組與現款造型相似,排氣佈局選用雙邊共兩出式,週邊帶有銀色鍍鉻裝飾條。

整體而言,即將上市的全新一代寶來有著比朗逸Plus更為年輕化的外觀造型,而Plus除了軸距加長以外,其一成不變的外觀已經跟不上時代了,過於老氣且現的陳舊。

僅僅是偽A+車的文字遊戲而已

說到底,這更像是一場巧妙地文字遊戲,通過宣稱自己是A+級轎車,通過碰瓷一汽大眾速騰來進行宣傳,既可以節省研發和廣宣成本,又可以對大眾暗示自己是一款A+轎車。然而文字遊戲就是文字遊戲,正如偽A+也變不成真A+一樣!

然而再精妙的文字遊戲也只能是遊戲,反而使得車市進言更加期待年內即將換代的一汽大眾寶來,也同樣採用MQB平臺,也同樣將軸距增加值2688MM,還有這駕駛者之車的稱號,且全新一代寶來的造型顯得更年輕,更符合年輕一代消費者的審美,這些都是朗逸Plus所沒有。事實上一直以來朗逸和寶來才是一對歡喜冤家,但截至目前,我們似乎沒有在任何媒體看到一汽大眾要將寶來升級為A+級的打算。車市進言認為這是一汽大眾更為踏實的表現。

朗逸Plus的出路在何方?

其實我們都清楚,朗逸Plus不惜用跨級別碰瓷的方式強稱自己為A+級轎車,無非是沖著更高的產品溢價來的,然而不變的動力不變的底盤,雖然有神車加成且國人買車的確很看重品牌和性價比。這種換湯不換藥的所謂升級又能瞞的過多少不懂車的車友呢?

踏實做人、踏實做車,車市進言想說的是更希望能踏實行銷,自媒體時代所有的偽裝都難以長久,我想‘某沃’所謂‘德系四強’的前車之鑒還是能夠被看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