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小米被曝最快5月赴港IPO,並考慮以CDR形式內地上市

作為國內科技“獨角獸”,小米的上市問題一直備受關注。

4月16日消息,《香港經濟日報》報導,科網“獨角獸”小米有望成為香港首批“同股不股權”上市公司,據悉,小米已基本準備就緒,將會趁聯交所下周公佈上市制度諮詢結果完成最後拼圖,

最快5月初提交申請在港上市,然後考慮以CDR(中國預托證券)在內地上市事宜。

對於小米的估值問題,該報指出,小米最近數月不乏上市前股東售股活動,售股價格顯示公司估值介乎650億至700億美元。

此前,全天候科技獨家獲悉,小米計畫於2018年第三季度末IPO,在港交所上市的可能性非常大,估值希望達到900-1100億美元,P/E(市盈率)60倍。

01

港股、A股兩地上市?

早前關於小米上市的猜想,時間大多集中在2018第三季度末,地點主要是港交所。

今年1月,英國《金融時報》援引知情者消息稱,小米可能在香港或紐約上市,已經指定高盛和摩根士丹利領銜承銷今年晚些時候公司的IPO。

2017年12月,美國科技網站the information的報導也稱,小米正在與多家投行商談IPO事宜,最早2018年下半年上市。報導稱,小米最有可能的上市地點為香港聯交所,紐交所目前也在考慮範圍。

在監管層和交易所對新經濟企業“頻頻示好”的情況下,“回歸A股”也成為了中國互聯網企業一直思考的問題。小米也被曝將成為香港首批同股不同權的上市公司之一。

《香港經濟日報》報導指出,聯交所上月底結束擴闊上市制度的次輪諮詢,尚需時間總結諮詢結果,預計將於本月最後一周才能正式發佈總結,相應規則和指引信。有參與籌備工作人士指出,小米只待聯交所發佈定義創新產業的指引信,

然後修訂申請內容,繼而在未來一兩個月內提交上市申請。

全天候科技也曾提到,一些媒體報導稱,港交所想讓小米作為引入VIE架構的首批重點企業,讓這個2014年阿裡巴巴上市以來(2314億美元估值)上市規模最大的科技類公司落戶香港。甚至有消息稱,港交所希望小米能在4月底新例生效後立即提交申請表,儘快成為首輪上市的同股不同權公司。

目前,這些都未得到官方證實。

但考慮到證監會以年為單位的調整速度,到處兜售小米老股份額的基金大多不太相信小米能在年內登陸A股。

02

估值幾何?

關於小米上市的估值傳聞也曾出現多個版本,從幾百億到2000億美元不等。

《香港經濟日報》的報導稱,小米估值介乎650億至700億美元。但這一估值主要是根據前股東售股價格來判斷,不能完全代表真實估值。

路透社消息則稱,

小米有望衝擊今年全球最大科技業IPO,有知情人士表示,小米IPO規模巨大,估值1000億美元也“不會是一個瘋狂的數字”。

此前,還有消息稱,雷軍給小米定調2000億美元的目標,並且受到了投行的認可。

“如果小米整體上市,1000億美元估值是較為合理的。看決策層意見,80%可能性是整體上,但也可能最後只拿部分業務出來上市”。一位元接近交易的投行人士告訴全天候科技。

今年3月底,根據全天候科技獲得的小米Pre-IPO老股轉讓材料顯示,投資人對小米Pre-IPO的估值似乎有回檔跡象,給出的數據有“700億-800億美金”的版本,也有“790億美元”的版本,同時也有媒體拿到的推介材料顯示估值是680億美元。

03

國內市場智慧手機出貨量下降

上述投行人士還告訴全天候科技,大概率會上市的是國內手機業務和小米生態圈業務,海外手機業務有可能被排除在外。但從小米國內業務的發展狀況來看,其國內手機出貨量發展勢頭並不樂觀。

4月9日,工信部旗下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發佈了《2018年3月國內手機市場運行分析報告》。報告顯示,2018年1-3 月,中國智慧手機出貨量為8137萬部,同比下降26.1%。其中,國產品牌手機出貨量7586.4萬部,同比下降27.8%。國內手機市場出現“飽和”信號。

特別要指出的是,頭部玩家在手機出貨量方面的壟斷勢頭越來越明顯。今年1月,國際市場調研公司CounterpointResearch發佈的資料顯示,2017年中國智慧手機廠商出貨量排名中,華為、OPPO、vivo、小米、蘋果分列前五名,市場份額占比合計高達77%,2016年這一數據尚為67%。

小米始終線上上銷售中佔據主導地位,但由於實體零售快速增長,小米在國內手機銷量占比一度下滑。小米在2017年的復興可以歸功於一種新的策略,即把更多實體店與線上戰略整合。

而國內市場整體出貨量的下滑對即將上市的小米來說,是個不利因素。

80%可能性是整體上,但也可能最後只拿部分業務出來上市”。一位元接近交易的投行人士告訴全天候科技。

今年3月底,根據全天候科技獲得的小米Pre-IPO老股轉讓材料顯示,投資人對小米Pre-IPO的估值似乎有回檔跡象,給出的數據有“700億-800億美金”的版本,也有“790億美元”的版本,同時也有媒體拿到的推介材料顯示估值是680億美元。

03

國內市場智慧手機出貨量下降

上述投行人士還告訴全天候科技,大概率會上市的是國內手機業務和小米生態圈業務,海外手機業務有可能被排除在外。但從小米國內業務的發展狀況來看,其國內手機出貨量發展勢頭並不樂觀。

4月9日,工信部旗下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發佈了《2018年3月國內手機市場運行分析報告》。報告顯示,2018年1-3 月,中國智慧手機出貨量為8137萬部,同比下降26.1%。其中,國產品牌手機出貨量7586.4萬部,同比下降27.8%。國內手機市場出現“飽和”信號。

特別要指出的是,頭部玩家在手機出貨量方面的壟斷勢頭越來越明顯。今年1月,國際市場調研公司CounterpointResearch發佈的資料顯示,2017年中國智慧手機廠商出貨量排名中,華為、OPPO、vivo、小米、蘋果分列前五名,市場份額占比合計高達77%,2016年這一數據尚為67%。

小米始終線上上銷售中佔據主導地位,但由於實體零售快速增長,小米在國內手機銷量占比一度下滑。小米在2017年的復興可以歸功於一種新的策略,即把更多實體店與線上戰略整合。

而國內市場整體出貨量的下滑對即將上市的小米來說,是個不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