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漳州東山這對“母女”沒有血緣關係,卻有著超越血緣的親情

最近一段時間,漳州市東山縣84歲老人王阿碧總是時不時翻看一張老照片。

“那是我阿嬸,一起生活了幾十年,我一直把她當成自己的媽媽。”輕撫著照片中頭髮花白的老人,陷入回憶的王阿碧深情地說。

照片中,在王阿碧身旁的老人叫李阿葉,是王阿碧叔叔的妻子,就是她口中的“阿嬸”,他們住在東山縣康美鎮銅缽村。

這個村子是遠近聞名的“寡婦村”,1950年,國民黨軍隊敗退,從這裡抓走了147名壯丁,36歲的李阿葉的丈夫也被抓去臺灣當兵。一直以來,她沒有改嫁,盼著丈夫有一天能回家團聚。去年7月24日,李阿葉去世時,膝下沒有子女,是王阿碧一家人給她披麻戴孝,送她走完人生的最後一程。

“她走時102歲。”王阿碧的二兒子黃耀欣說,李阿葉晚年的精神狀態不錯,多虧母親一直以來的悉心照料和陪伴。過去,李阿葉和王阿碧一家人擠在石頭老房子裡生活,條件比較簡陋。由於歲數大了,操勞了一輩子的李阿葉在90歲高齡時,身體機能嚴重衰退,自理能力日漸喪失。平日裡,她只能躺在床上,很難起身,日常起居需要有人照顧。王阿碧二話不說,

用瘦弱的身軀挑起照顧阿嬸的重擔。挑水做飯,煮好熱騰騰的粥喂到阿嬸嘴邊,幫阿嬸洗澡、搓背、換衣服,從不喊苦叫累。

“婆婆的腿不好,走路也不方便。那時,家裡沒有廁所,要走到幾十米開外的旱廁。”王阿碧的二兒媳說,婆婆身體不好但還是堅持照顧老人,看著這樣,他們也心疼。“原來,王阿碧在20來歲時,擔重物不小心失去平衡,重重跌在地上,從此膝蓋落下毛病,經常酸痛使不上力氣,

在照顧李阿葉時,她有時會感到力不從心。但大部分時間,她還是寸步不離李阿葉,經常陪她聊聊天。

“照顧她也不覺得很累,因為和她很投緣,總有說不完的話。”王阿碧老人說,她們都是以童養媳的身份嫁到村裡,兩人的生活經歷相似,更能理解對方,彼此之間惺惺相惜。“在老人家面前,不要抱怨累,更何況她對我們一家有養育之恩。她沒有孩子,老了需要人照顧,我們不能丟下她。

”說起以前的日子,王阿碧很感激阿嬸的付出,總是這樣教育子女。

在王阿碧眼裡,李阿葉是“女強人”,從早忙到晚,獨自撐起整個家。王阿碧有4個孩子,在他們年紀還小時總是很鬧騰,自己一個人實在忙不過來,李阿葉把他們當成自己的孩子照顧,疼愛有加。每天,李阿葉在地裡幹活時,身後就背著小娃娃,著實幫王阿碧減輕了不少負擔。“雖然說父母一手帶大了我們,可阿婆也出了不少力,像我們的親奶奶一般。”黃耀欣也清晰地記得以前的事。

現在,王阿碧老人膝下兒孫滿堂,還住進二兒子的新家,那是一幢新建的三層小樓,小日子越過越幸福。耳濡目染,老人的孩子也秉承孝老愛親的好家訓,一家人相親相愛其樂融融,成為村民們的美談。

沒有血緣關係,

卻相依相伴數十載!

王阿碧用孝老愛親,

與阿嬸演繹“別樣親情”,

詮釋了人間真愛!

如今,

在王阿碧的潛移默化下,

“孝老愛親”的家風家訓,

也正被王阿碧的子孫們傳承、弘揚……

為這份“別樣親情”點贊!

可阿婆也出了不少力,像我們的親奶奶一般。”黃耀欣也清晰地記得以前的事。

現在,王阿碧老人膝下兒孫滿堂,還住進二兒子的新家,那是一幢新建的三層小樓,小日子越過越幸福。耳濡目染,老人的孩子也秉承孝老愛親的好家訓,一家人相親相愛其樂融融,成為村民們的美談。

沒有血緣關係,

卻相依相伴數十載!

王阿碧用孝老愛親,

與阿嬸演繹“別樣親情”,

詮釋了人間真愛!

如今,

在王阿碧的潛移默化下,

“孝老愛親”的家風家訓,

也正被王阿碧的子孫們傳承、弘揚……

為這份“別樣親情”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