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大臣撒謊被皇帝掌嘴,只好委屈說了十二個字,皇帝聽後重賞他

在中國古代史上,有兩次名副其實的大分裂,一次是南北朝時期,另一次是五代十國時期。唐朝滅亡後,歷經50多年,才到宋朝,這50多年就是五代十國時期。這個時期非常混亂,民不聊生,

民眾飽受戰火之苦。都說“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最終被宋太祖趙匡胤結束了這個混亂年代。趙匡胤作為宋朝的開國皇帝,雖然只在位16年,但是他的影響卻是不容小覷的。

在宋朝建立初期,相信很多朋友都聽過一個典故,那就是”杯酒釋兵權“。啥意思呢?說白了,

趙匡胤擔心這些開國功臣手握重權,對自己的皇帝位置有影響,晚上都睡不好覺,總擔心這些人會造反,所以才想出這麼個辦法。安排他們過來喝慶功酒,然後說了一些推心置腹、語重心長的話,讓這些功臣交出兵權,去地方當官,皇帝獎賞一些金錢和土地,讓他們安穩快活的過後半生。這些功臣也非常知趣的交出了兵權。

趙匡胤的性格特點也比較明顯,比如他嫉惡如仇、寬仁大度、勤政愛民等。但是皇帝再忙,他也有放鬆的時候,也會有自己的興趣愛好。這趙匡胤其中就有一個愛好,那就是喜歡用彈弓打麻雀。有一天,正打著起勁時,有一大臣跑來說有急事求見,儘管不情願,但一聽是急事,立馬就讓大臣過來彙報。

結果這大臣彙報了半天,都是芝麻小的事情,趙匡胤打斷大臣的說話,大聲呵斥道:”這都是小事情,幹嘛要撒謊說急事?“沒想到大臣卻這樣回了一句話:”我沒有撒謊,這些事情雖然小,但肯定比你打麻雀的事情急。“趙匡胤一聽,怒氣衝衝的拿起邊上的小木棍,一手甩下去,結果將大臣的牙齒打掉兩個。

大臣沒喊疼,一聲不響的將打落的牙齒撿起來,皇帝看到後,反問他:”你撿起牙齒,難道想去控告我嗎?大臣頂著嘴疼,委屈的說了這樣一句話:“臣不能訟陛下,自有史官書之。”啥意思呢?就是我雖然無權控告陛下,但是會有史官將這事情記載下來。“此話一出,有點威脅的意思了,奇怪的是,皇帝竟然怒火頓消,不但沒有責罰大臣,

反而重賞他許多金帛。

趙匡胤統治時期,吸取唐朝的滅亡教訓,提倡文人政治,開創了中國歷史上的文治盛世。也就是重文輕武。說到文治,有利有弊。弊的一面就是導致軍事力量不足,在跟外敵抗爭的時候就沒有底氣,很容易打敗仗。利的一面,大力興辦儒學,改革科舉制度,使當時的社會相對比較安定,經濟、教育、文學等各方面都得到快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