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歷史上最節儉的皇帝,上朝穿草鞋,龍袍打補丁

勵精圖治,重德重孝

漢文帝劉恒,是漢高祖劉邦的第四子,為西漢的第五位皇帝。漢文帝性格溫和,重德重孝,是古代君主德孝兼具的典範。他在位期間,勵精圖治,新修水利,廢除殘酷的肉刑。

漢文帝以身作則,衣著簡樸,處處節儉,使當時的西漢進入強盛時期,人民生活安定而富裕。漢文帝與其子漢景帝治理的西漢時期,稱為文景之治,是中國封建王朝史上難得的強盛安定時期。

漢文帝重德,對內對外都採取以德服人的態度,

深得民心。在重孝方面,漢文帝曾親自為母親試藥;《二十四孝》中的試藥主角,正是漢文帝劉恒。古人將奪取天下的帝王稱之為“祖”,以德行盛治天下的帝王稱之為“宗”,故將漢文帝的廟號稱為太宗,諡曰孝文皇帝。

上朝穿草鞋,龍袍打補丁

漢文帝素以節儉聞名,

那麼他節儉到什麼地步呢?

北宋文學家吳坰在其著作《五總志》中寫道:“履不藉以視朝”。這裡的“不藉”,是指草鞋。由於草鞋的原料是草與麻,做起來很方便,且草麻數量眾多,取之不盡,因此草鞋當時成為普通百姓的必備之鞋。因於草鞋的這些特性,文帝便稱之為“不藉”。“履不藉以視朝”就是說漢文帝是穿著和普通百姓一樣的草鞋上朝理政的。

不僅是穿草鞋上朝,漢文帝的龍袍被稱為“綈衣”;綈在當時就是一種粗劣的絲綢,表面粗糙,色彩暗淡。就這樣的綈衣龍袍,漢文帝一穿就是多年;後來綈衣龍袍磨破損了,他還叫皇后打上補丁,繼續穿。漢文帝要求後宮的貴夫人都穿著樸素,為了節省布料,衣服不准拖到地上。而且,宮裡的帳幕和刺繡都無花邊。

露臺的故事

有一次漢文帝想修建一個露臺欣賞山水風光,請工匠算算要花多少錢。工匠說:“沒多少,一百斤金子就夠了”。漢文帝倒是吃了一驚,忙問:“一百斤金子等於多少戶中等人家的財產?”工匠答道:“大概十戶吧。”漢文帝連連搖頭,說國庫並不殷實,露臺不造了。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載道:“即位二十三年宮室苑囿狗馬服禦無所增益”。也就是說漢文帝在即位23年的時間中,

宮殿、園林、車輛、狗馬都沒有增添。

以前郡國都要年年上朝納貢,多是納貢一些奇珍珠寶;漢文帝即位後,禁止郡國納貢珠寶。漢文帝十分體察人民生活的疾苦,他下令凡是80歲以上的老人由國家供養,發給老人們充足的米、肉、酒。在春耕之際,漢文帝會率領群臣共同下田勞作,皇后也要帶領宮女們採桑、養蠶。

葬事從簡

漢文帝在臨逝之前,於遺詔中痛斥厚葬為惡習,要求自己的喪事從簡辦置。漢文帝所葬的地方確定為霸陵,他明確指出:“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銀銅錫為飾,不治墳,欲為省,毋煩民”。由於漢文帝的這些要求,霸陵幾乎沒有怎麼動土,保持著原來的地形結構。文獻中的記載是:“霸陵山川因其故,勿有所改”。漢文帝還考慮到下層的宮女,他說自己去世後,將宮女們遣送回家,還其自由,令其改嫁。

如漢文帝劉恒這樣的皇帝,一生勤政,一心為民,重德重孝,為天下之表率,實在是少見。做皇帝到了漢文帝的境界,可謂高山仰止,夫複何言?

漢文帝會率領群臣共同下田勞作,皇后也要帶領宮女們採桑、養蠶。

葬事從簡

漢文帝在臨逝之前,於遺詔中痛斥厚葬為惡習,要求自己的喪事從簡辦置。漢文帝所葬的地方確定為霸陵,他明確指出:“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銀銅錫為飾,不治墳,欲為省,毋煩民”。由於漢文帝的這些要求,霸陵幾乎沒有怎麼動土,保持著原來的地形結構。文獻中的記載是:“霸陵山川因其故,勿有所改”。漢文帝還考慮到下層的宮女,他說自己去世後,將宮女們遣送回家,還其自由,令其改嫁。

如漢文帝劉恒這樣的皇帝,一生勤政,一心為民,重德重孝,為天下之表率,實在是少見。做皇帝到了漢文帝的境界,可謂高山仰止,夫複何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