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談談古代冷兵器之狼牙棒

狼牙棒在中國古代是常用兵器,起源于東周,普及在宋朝。狼牙棒本是鹿的下頷骨武器,故稱鹿牙棒,有一種麡狼外形如鹿,難以辨認,因此又稱狼牙棒。到後來,後者的名氣越來越大,

沿用至今。

狼牙棒的結構比較簡單,由棒頭、棒炳以及尾鑽組成。棒頭是紡錘形鐵面,鐵面佈滿釘刺。這個構成讓狼牙棒看起來很殘暴,也是造成殺傷的主要部分;棒柄可長可短,長的高過人頭,短的僅幾十釐米,質材一般是實木;尾鑽鑲嵌於尾端,由鐵製成,

用於扎實棒炳,必要時攻擊敵人。

狼牙棒的殺傷力不錯,有鈍擊的效果,也有穿透的效果,尤其是對無甲或者輕甲的敵人,打中之後就是造成貫通傷和撕裂傷,古代醫療條件差,這些傷口難以癒合而且容易感染。因此一旦被狼牙棒打到,即使不立時斃命,

日後也會死於傷口感染。

當然,狼牙棒總的來說並非是精緻的武器,其製作工藝簡單,使用技術也簡單,價格便宜實惠。對於差錢的軍隊來說,是一種很適合的裝備。古代遊牧民族對狼牙棒情有獨鍾,其原因就在於此。

到了宋金時代,狼牙棒已經是制式武器,還按棒頭數量演變成兩個種類,雙棒頭的為杵棒,單棒頭的叫狼牙棒。據記載,金軍的精銳部隊配備了類似的武器,張知甫所著《張氏可書》,有“金國有敲棒,我國有天靈蓋”,是南宋百姓無奈的喟歎。其中的敲棒,很有可能就是狼牙棒。

到了明朝,狼牙棒依然在軍中使用,戚繼光進行了改良,通過延長棒頭讓騎兵和步兵都可以使用。清朝時期,狼牙棒不再是制式武器,但在民間依然不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