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美麗商丘的 綠色發展實踐

我市城市運河沿線兩岸景觀猶如一條綠帶向遠方延伸,

景觀錯落有致,成為我市一條環境優美的景觀帶,沿著美麗的河道散步成為許多市民的日常習慣。 本報記者 邢 棟 攝

開欄的話

黨的十八大以來,圍繞“天藍、地綠、水淨”目標,我市確定了以生態文明為統領、綠色發展為引領,以改善環境品質為核心、以解決突出環境問題為重點的工作思路,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打造生態宜居城市,深入開展以“藍天工程”“碧水工程”“清潔家園行動”為主要內容的環境綜合治理,

全市生態環境實現整體好轉。即日起,本報開設“美麗商丘譜新篇——商丘市生態文明建設成就巡禮”欄目,全面展現我市生態文明建設成就和經驗做法,推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新資源觀在商丘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市積極踐行綠色發展理念,以“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

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的態度,通過生態文明建設促進城市跨越發展,群眾獲得感顯著提升。

制度就是態度

今年的3月12日是第40個植樹節,市委書記王戰營帶領廣大幹部群眾,在夏邑縣開展了大規模義務植樹活動。活動中,王戰營向全市發出了“全力打造‘綠水青山’的生態體系,持續商丘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改善齊頭並進的良好發展態勢”的號召。

當天,《美麗商丘生態體系建設實施專案》和《2018年環境污染防治攻堅戰實施專案》兩個專案印發。

制度就是態度。對待生態文明建設,商丘的態度從不含糊。

十八大以來,一個個對接中央、考慮全面、思慮長遠、措施得力的制度的頒行,全面夯實了我市生態文明建設的“四梁八柱”。

十八大以來,我市生態環保制度不斷完善——《商丘市“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商丘市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方案》《商丘市土壤污染防治實施方案》《商丘市碧水工程行動計畫》《商丘市藍天工程行動計畫》等制度措施先後頒佈實施。

十八大以來,圍繞生態環保展開的執法督察越來越嚴格——去年,全市環保系統立案環境行政處罰案件159起,罰款金額523.55萬元;移送司法機關犯罪案件4起、行政拘留27人。今年1月至3月份,全市立案環境行政處罰案件27起,罰款金額44.8萬元。

制度的現實功能是強力的,長遠效果是潛移默化的。

如今,“生態”已是我市各項工作的出發點,“綠色”已是我市的發展方式,“環保”已成為市民生活的新風尚。

攻堅擴展空間

今年春天,30多年沒“回”過柘城的白天鵝回來了。那幾天,白天鵝飛翔、游泳的照片刷爆了柘城人的朋友圈,人人為城市的生態宜居而自豪。

縱貫中心城區的蔡河,如今已成我市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張名片。省長陳潤兒三次踏訪蔡河,對蔡河從“臭”到“美”的變化給予了高度的肯定。

“水清了、地淨了、天更藍了。短短三四年,商丘的城市環境變化翻天覆地。”市民張國權說。

黨的十八大以來,圍繞生態文明建設,我市持續開展了藍天行動、碧水行動、土壤綜合治理、國土綠化、清河行動、農村環境綜合治理等一系列攻堅戰。

依託實際,積極創新。針對拆遷過程中的揚塵,我市獨創“城市拆遷施工申報、會商研判、會商回饋、規範作業、綜合品質”五步法,牢牢“鎖住”揚塵。

堅韌不拔、前仆後繼,民權林場三代務林人堅守68年,把青春和汗水無私地奉獻給培育“綠色長城”,在全國、全省引起強烈反響。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一個個落實綠色發展理念的攻堅戰,不斷拓展著商丘的發展空間。從中,市民獲得幸福,城市獲得進步。

綠色引領發展

雨後,位於虞城縣高新區的電鍍中心,一派火熱的施工景象。

“這是豫東唯一的電鍍中心,將從根本上解決制約虞城縣裝備製造業發展的瓶頸。”中心總經理吳海運自豪地說,中心的綠色生產方式將大大加速虞城縣支柱產業五金工量具行業的轉型。

如今,這類符合高品質發展根本要求、符合綠色發展理念、具備先進環保設施的企業,已是我市產業發展的標杆。

“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對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論斷的積極實踐,使我市走上了環境與經濟同步提升的高品質發展之路。

去年,我市空氣品質優良天數為227天,PM10平均濃度107微克/立方米,PM2.5平均濃度59微克/立方米,三項主要考核指標全部完成年度目標任務。5個出境河流斷面達成率為90%,中心城區9條內河的黑臭水體基本消除,地表水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成率保持在100%。

與此相應的是,去年,我市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均居全省第1位,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均居全省第2位,實際利用省外資金總量居全省第3位。

美麗商丘的綠色發展實踐,正在讓商丘的“天更藍、水更清、綠更濃、空氣更清新、人民更幸福”成為現實。

“水清了、地淨了、天更藍了。短短三四年,商丘的城市環境變化翻天覆地。”市民張國權說。

黨的十八大以來,圍繞生態文明建設,我市持續開展了藍天行動、碧水行動、土壤綜合治理、國土綠化、清河行動、農村環境綜合治理等一系列攻堅戰。

依託實際,積極創新。針對拆遷過程中的揚塵,我市獨創“城市拆遷施工申報、會商研判、會商回饋、規範作業、綜合品質”五步法,牢牢“鎖住”揚塵。

堅韌不拔、前仆後繼,民權林場三代務林人堅守68年,把青春和汗水無私地奉獻給培育“綠色長城”,在全國、全省引起強烈反響。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一個個落實綠色發展理念的攻堅戰,不斷拓展著商丘的發展空間。從中,市民獲得幸福,城市獲得進步。

綠色引領發展

雨後,位於虞城縣高新區的電鍍中心,一派火熱的施工景象。

“這是豫東唯一的電鍍中心,將從根本上解決制約虞城縣裝備製造業發展的瓶頸。”中心總經理吳海運自豪地說,中心的綠色生產方式將大大加速虞城縣支柱產業五金工量具行業的轉型。

如今,這類符合高品質發展根本要求、符合綠色發展理念、具備先進環保設施的企業,已是我市產業發展的標杆。

“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對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論斷的積極實踐,使我市走上了環境與經濟同步提升的高品質發展之路。

去年,我市空氣品質優良天數為227天,PM10平均濃度107微克/立方米,PM2.5平均濃度59微克/立方米,三項主要考核指標全部完成年度目標任務。5個出境河流斷面達成率為90%,中心城區9條內河的黑臭水體基本消除,地表水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成率保持在100%。

與此相應的是,去年,我市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均居全省第1位,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均居全省第2位,實際利用省外資金總量居全省第3位。

美麗商丘的綠色發展實踐,正在讓商丘的“天更藍、水更清、綠更濃、空氣更清新、人民更幸福”成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