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劉莊村:一群文人幹“武活” 兩千群眾得實惠

區委宣傳部領導和貧困戶一起規劃發展思路。

春節前夕,區委宣傳部為貧困戶發放過年禮品。

劉莊村文化牆上,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的內容豐富多彩。

4月15日,雨過天晴,春光明媚。

梁園大地百花爭豔、萬紫千紅,一幅欣欣向榮的深春美景。

這天是“三·五”基層工作日。8時整,梁園區委宣傳部的12名黨員幹部準時來到觀堂鄉劉莊村,拿著各自幫扶的貧困戶明白卡匆匆忙忙走進農家小院,開始對全村45戶貧困戶計算第一季度家庭收支。

給貧困戶算細帳,是脫貧攻堅工作的一個重要環節,從黃土地上點點滴滴扒拉出來的客觀數位,記錄著每個貧困家庭一個階段的變化,

同時也見證了每一位幫扶幹部的辛勤勞動。這項工作,梁園區委宣傳部幹部一絲不苟、風雨無阻地堅持了兩年。

劉莊村黨支部書記曹書山深有感觸地說:“區委宣傳部的同志進駐劉莊村後,劉莊村徹底變了樣。路平了、街美了,文化廣場建成並投入使用了,扶貧車間達產見效了……眼下,他們正在為全村300多戶人家進行無害化衛生廁所改造。大事講速度,小事講細節,

全村群眾高興得不知道說啥好,一句話,是黨的好政策在廣大農村落地生根,開花結果了。”

在劉莊村村委會,記者親歷了一場現場辦公會,會議時間不長,氛圍卻異常激烈,討論聚焦一個主題:快速推進3戶貧困戶舊房改造與維修。

當天,梁園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楊光像往常一樣,入村第一件事是先到他所幫扶的兩戶貧困戶家裡看望,認真做完當天的“功課”,回到村室,聽幫扶隊員“擺難題”。

“李永乾是單身五保戶,三間房子漏雨,需要維修。”“李相金家房屋牆體傾斜開裂,雨季來臨之前必須改造。”“李相明家房子牆體雖好,但屋頂老舊,透風漏雨,也需要修繕。”

幫扶幹部結合自己掌握的實際情況,爭先恐後地給部長擺問題、要政策,那認真勁可見一斑。

聽了幫扶隊員的彙報,楊光一一記在本子上,沉思片刻,他對觀堂鎮鎮長洪偉說:“夏天將至,雨季即來,這幾家房屋的改造、修繕問題今天必須拿出解決辦法,

立即行動,確保群眾住房安全。”

沒有絲毫懈怠,洪鎮長一個電話叫來了觀堂鎮村鎮建設中心負責人,對照政策,現場敲定解決方案,因戶施策,逐戶落實。洪偉當場表示,除了政策支持外,鎮財政、民政也要拿出部分資金支援劉莊貧困戶危房改造,確保每一個家庭的住房安全。

最後,楊光再三叮囑村委會幹部,對全村45戶貧困家庭認真摸底排查,做到心中有數。

村室內現場辦公會正在激烈地討論時,對面文化廣場上出現一幕感人的畫面:5名理髮師揮動著剪刀給群眾免費理髮。等待理髮的貧困戶龔克己告訴記者,像這樣為劉莊群眾送溫暖的事情,區委宣傳部隔三差五舉辦,禮輕人意重,老百姓都很感激。

老百姓很知足,點滴情誼能記一輩子!

他們沒有忘記,文化廣場建成沒幾天,一台大戲就跟來了,劉莊村多年不聽鑼鼓響,看戲如同過大年,那場戲讓群眾高興了好大一陣子。

他們沒有忘記,田野裡麥苗返青時,一卡車化肥運到了村口,一袋一袋分到了貧困戶家中,一把一把撒在了急需營養的麥田裡,在當地傳為佳話。

他們沒有忘記,春節前夕,區委宣傳部領導帶領全體幫扶隊員,冒著寒流來到家裡,給他們送來了肉、大米、粉條、食用油,還有慰問金和新春對聯。

他們沒有忘記,從關臨路到辛莊那段2000多米難走的路,給村民帶來多少不便,區委宣傳部入駐不久,就盯上了這條路,不到一年時間,這條路鋪平了,加寬了,綠化了。

他們沒有忘記,幾年前,村民將生活垃圾隨意傾倒,白色垃圾跟風旋轉。去年,大街上多了一排綠色垃圾箱,多了幾個垃圾運輸鬥,辛莊村東頭多了一個垃圾處理站,街道乾淨了……

脫貧先脫愚,扶貧先扶志。跟隨這支幫扶隊在劉莊村採訪的兩年時間裡,記者耳聞目睹了他們文韜武略的風采,原本“提筆從文”的雙手拿起掃帚街道一片淨,掂起鐵鍬田野一片新,他們腳踏黃土,肩扛責任,胸懷忠誠,愛民為民的情懷根植心中,攻堅決勝的力量如狼似虎。

靠著這股力量,村南的機械加工扶貧車間投產了,轟鳴的機器聲招來了十幾名貧困人口。

靠著這股力量,辛莊的食品加工扶貧車間運營了,轉動的馬達聲催生了一個扶貧基地。

靠著這股力量,坐落在村西的華豐果樹種植農民合作社紅火了,500多畝紅富士蘋果帶動17名貧困人口在家門口上班領工資……

提筆傳遞黨的聲音,合筆下鄉扶貧救困。兩年來,梁園區委宣傳部黨員幹部躬耕田野,紮根群眾,堅實的腳步往返在貧困戶與貧困戶之間,一天幾趟,幾天一趟,走出了感情,走出了親情,走出了真情,走出了決勝貧困振興鄉村的豪邁之情。

做到心中有數。

村室內現場辦公會正在激烈地討論時,對面文化廣場上出現一幕感人的畫面:5名理髮師揮動著剪刀給群眾免費理髮。等待理髮的貧困戶龔克己告訴記者,像這樣為劉莊群眾送溫暖的事情,區委宣傳部隔三差五舉辦,禮輕人意重,老百姓都很感激。

老百姓很知足,點滴情誼能記一輩子!

他們沒有忘記,文化廣場建成沒幾天,一台大戲就跟來了,劉莊村多年不聽鑼鼓響,看戲如同過大年,那場戲讓群眾高興了好大一陣子。

他們沒有忘記,田野裡麥苗返青時,一卡車化肥運到了村口,一袋一袋分到了貧困戶家中,一把一把撒在了急需營養的麥田裡,在當地傳為佳話。

他們沒有忘記,春節前夕,區委宣傳部領導帶領全體幫扶隊員,冒著寒流來到家裡,給他們送來了肉、大米、粉條、食用油,還有慰問金和新春對聯。

他們沒有忘記,從關臨路到辛莊那段2000多米難走的路,給村民帶來多少不便,區委宣傳部入駐不久,就盯上了這條路,不到一年時間,這條路鋪平了,加寬了,綠化了。

他們沒有忘記,幾年前,村民將生活垃圾隨意傾倒,白色垃圾跟風旋轉。去年,大街上多了一排綠色垃圾箱,多了幾個垃圾運輸鬥,辛莊村東頭多了一個垃圾處理站,街道乾淨了……

脫貧先脫愚,扶貧先扶志。跟隨這支幫扶隊在劉莊村採訪的兩年時間裡,記者耳聞目睹了他們文韜武略的風采,原本“提筆從文”的雙手拿起掃帚街道一片淨,掂起鐵鍬田野一片新,他們腳踏黃土,肩扛責任,胸懷忠誠,愛民為民的情懷根植心中,攻堅決勝的力量如狼似虎。

靠著這股力量,村南的機械加工扶貧車間投產了,轟鳴的機器聲招來了十幾名貧困人口。

靠著這股力量,辛莊的食品加工扶貧車間運營了,轉動的馬達聲催生了一個扶貧基地。

靠著這股力量,坐落在村西的華豐果樹種植農民合作社紅火了,500多畝紅富士蘋果帶動17名貧困人口在家門口上班領工資……

提筆傳遞黨的聲音,合筆下鄉扶貧救困。兩年來,梁園區委宣傳部黨員幹部躬耕田野,紮根群眾,堅實的腳步往返在貧困戶與貧困戶之間,一天幾趟,幾天一趟,走出了感情,走出了親情,走出了真情,走出了決勝貧困振興鄉村的豪邁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