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用戶隱私之爭:貪婪的Facebook VS 理想主義的Telegram

本周,社交網路Facebook的馬克•紮克伯格和通訊平臺Telegram負責人帕維爾•杜羅夫分別接受了各自政府機構的召喚,二人就隱私問題的回應不僅面向政府也面向所有關心隱私的人,在一定程度上,

也是對加密貨幣狂熱者的一種告知。

斯諾登:他們稱我為罪犯。/ Alan Rappeport:紮克伯格沒有就Facebook是否在用戶登出後仍對用戶的流覽活動進行追蹤作出直接回應。

Facebook和Telegram原則不同

在2015年的 Tech Crunch的Disrupt大會上,Mike Butcher直接問Telegram的帕維爾•杜羅夫道:

你是否擔心ISIS會使用Telegram?

杜羅夫看了看他的採訪者Butcher,

說:“這是個好問題。”他思考了下。Butcher隨即打斷他的思考,說:

你晚上睡得這麼好。你知道恐怖分子在用你的平臺嗎?

杜羅夫再次表示這是個好問題,然後說:

我認為相比之下,我們對糟糕的事情的恐懼,比如說像恐怖主義這樣的,還是隱私權更為重要。

杜羅夫在俄羅斯法院就Telegram作出禁止裁決後發表了推文:

莫斯科Tagansky 法院裁定禁止Telegram。你應該記住的如下:

1、Telegram將使用內置方法繞開遮罩,

不需要使用者的操作,但是沒有VPN的用戶,我們無法保證百分百可以使用Telegram的服務。

2、在遮罩的第一個小時內,協力廠商vpn/代理服務可能會超載,並且可能運行緩慢。

3、無論是否存在“鎖”,Telegram都將保留向所有俄羅斯用戶集中推送通知的能力,告知使用者情況的發展。

重要提示:當通信問題出現時,不要刪除或重新安裝Telegram。試著在App Store或Google Play上下載Telegram的更新。

這樣的回應相當於商業自殺,杜羅夫將受到媒體的公開攻擊以及政府官員的詆毀。

他在三藩市,面向科技行業談論著加密貨幣的基本原則——隱私。

對美國人來說,恐怖主義是一個巴甫洛夫的詞,它能讓各種不同背景的人團結起來,支持國家權力的擴張,很少有例外。

根據聽證會上的記錄,Facebook創始人馬克•紮克伯格和他本周在美國聯邦立法機構兩院作證的兩天時間的言辭,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紮克伯格的內心,十分微妙。

在紮克伯格作證的第一天,南達科塔州Joint Commerce和司法委員會的參議員John Thune問及Facebook在長達10年的時間裡一直在道歉並承諾在隱私問題上做得更好的事宜。然後,紮克伯格首先對自己在哈佛大學宿舍的日子表示了懷念。接著補充說,公司正處於“全面、更廣泛的哲學轉變”的過程中。

然後,他表示,Facebook主要目標是建立起人與人之間連接的一種工具,而這是以公司的“責任”為代價的。

Facebook的目標是獲得世界的主導地位,同時Facebook向每一個詐騙廣告收費,而不是真正去關心平臺如何改變人們的想法。他們顯然沒有花足夠的錢雇傭員工來監控和選擇他們發佈的資訊。

紮克伯格和他召集的27000名員工將對內容進行審查,將使用者引導至他們認為良好和健康的方向。而這也是政府所希望的。Facebook確實默許了美國多達85%的執法請求。而在英國,默許的執法請求經常上升到90%。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在杜羅夫的家鄉——俄羅斯,Facebook“限制訪問內容包括聯邦服務提交的內容:通信監督、資訊技術、大眾媒體和涉嫌違反當地法律相關的極端主義,非法賭博,自殘和自殺行為”,明顯不同于本周Telegram面對政府作回應時的挑釁。

將Facebook與Telegram進行比較時,會發現它們在數量級上的巨大差異。2億用戶的Telegram和20億用戶的Facebook所處的文字世界是不同的。即使使用Facebook的讀者不是卑鄙的罪犯,Facebook也冒著被普通大眾慎重考慮的風險。當然,我們不需要偏執地去理解從Facebook到世界各地的政府執法機構的趨勢。因為情況是不在不斷發生變化的。

發文時比特幣價格 ¥50791.71

原文:https://news.bitcoin.com/facebook-versus-telegram-why-principles-matter/

作者:C. Edward Kelso

編譯:Joie

稿源(譯):巴比特資訊(http://www.8btc.com/facebook-versus-telegram-why-principles-matter) 版權聲明:

作者保留權利。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巴比特立場。

紮克伯格和他召集的27000名員工將對內容進行審查,將使用者引導至他們認為良好和健康的方向。而這也是政府所希望的。Facebook確實默許了美國多達85%的執法請求。而在英國,默許的執法請求經常上升到90%。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在杜羅夫的家鄉——俄羅斯,Facebook“限制訪問內容包括聯邦服務提交的內容:通信監督、資訊技術、大眾媒體和涉嫌違反當地法律相關的極端主義,非法賭博,自殘和自殺行為”,明顯不同于本周Telegram面對政府作回應時的挑釁。

將Facebook與Telegram進行比較時,會發現它們在數量級上的巨大差異。2億用戶的Telegram和20億用戶的Facebook所處的文字世界是不同的。即使使用Facebook的讀者不是卑鄙的罪犯,Facebook也冒著被普通大眾慎重考慮的風險。當然,我們不需要偏執地去理解從Facebook到世界各地的政府執法機構的趨勢。因為情況是不在不斷發生變化的。

發文時比特幣價格 ¥50791.71

原文:https://news.bitcoin.com/facebook-versus-telegram-why-principles-matter/

作者:C. Edward Kelso

編譯:Joie

稿源(譯):巴比特資訊(http://www.8btc.com/facebook-versus-telegram-why-principles-matter) 版權聲明:

作者保留權利。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巴比特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