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古代的“五毒”之一,能“飛簷走壁”,用30年完成了百萬年進化

▲圖(一)

壁虎,是蜥蜴的1種,又稱守宮。其中壁虎屬約20種,

中國產8種,常見的有多疣壁虎、無蹼壁虎、蹼趾壁虎。體背腹扁平,身上排列著粒鱗或雜有疣鱗。指、趾端擴展,其下方形成皮膚褶襞,密佈腺毛,有粘附能力,可在牆壁、天花板或光滑的平面上迅速爬行。

▲圖(二)

生活在溫暖的地區。在溫暖的地區、叢林、沙漠都有分佈,

以至全世界的熱帶和亞熱帶國家地區的各家各戶有簷篷小洞的地方都可以發現其蹤跡,但由於壁虎是季節性動物,溫度於攝氏11度或以下的環境下仍然活動的話就會死去,所以一般在亞熱帶地區生活的壁虎,每逢冬季就會躲起來冬眠,故此壁虎比較少見於寒帶等寒冷地區。

▲圖(三)

壁虎的斷尾。壁虎的斷尾,是一種“自衛”。當它受到外力牽引或者遇到敵害時,尾部肌肉就強烈地收縮,能使尾部斷落。這種現象,在動物學上叫做“自切”。剛斷落的尾巴由於神經沒有死,不停的動彈,這樣就可以用分身術保護自己逃掉。同時壁虎身體裡有一種激素,這種激素能再生尾巴。當壁虎尾巴斷了的時候,它就會分泌出這種激素使尾巴長出來,

當尾巴長好了之後,它就會停止分泌。

▲圖(四)

壁虎的“小刷子”。壁虎的每個腳趾下面都有一排排“襯墊”,每個“襯墊”上有成千上萬的剛毛,每根剛毛的頂端又分散幾百個毛茸茸的“小刷子”。這些“小刷子”形成了非常大的吸附力,使得壁虎每走一步,

就像把腳像貼紙一樣從牆上撕下來,然後黏到別處。——不同的是,粘性甚強的壁虎之腳並不會留下任何殘留物,這是無數科學家絞盡腦汁也不知的地方。另外,如果把壁虎腳上的力合起來,它能抓起133千克的重物。

▲圖(五)

晝伏夜出。壁虎是晝伏夜出的動物。

白天,它潛伏在壁縫、瓦簷下、櫥拒背後等隱蔽的地方,夜間則出來活動。夏、秋的晚上,壁虎常出現在燈光照射的牆壁上、屋簷下或電杆上,捕食蚊、蠅、飛蛾和蜘蛛等,是有益無害的動物。

▲圖(六)

兩耳之間什麼也沒有。壁虎的其他生理特徵與蜥蜴類似,但是有一點不同,兩耳之間什麼也沒有。可以從壁虎的一隻耳眼看進去,直接通過另一隻耳眼看到外面。壁虎的中樞神經系統位於脊髓中。

▲圖(七)

1億年前的琥珀。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和英國倫敦國家歷史博物館的科學家宣稱,現已發現世界上最古老的壁虎化石,其部分身體永遠完好地保存著,十分逼真地被包裹在1億年前的琥珀之中。這塊琥珀挖掘於緬甸境內的胡岡谷地,遠古時期壁虎喜歡生活在潮濕的熱帶雨林地區,熱帶雨林為壁虎提供了大量的攀爬機會。

▲圖(八)

義大利科學家1971年在克羅埃西亞的小島上放生了5對壁虎,30年後,科學家驚訝地發現,這些爬行動物完成了其它生物需要上百萬年才能實現的基因變異。在短短的幾十年間,這些只有13釐米長的小傢伙已經演化出全新的消化系統、更大的腦袋和更具攻擊性的撕咬。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近危(NT)。

自古以來,民間流傳壁虎之尿甚毒,入眼則瞎,入耳則聾,滴到人身上就會引起潰爛,吃了壁虎爬過的東西便會中毒死亡。因此,古時將其列入“五毒”(蠍、蛇、蜈蚣、壁虎、蟾蜍)之一。但其實壁虎是一種爬行動物,除了有些品種是帶毒的以外,大多數都沒有毒。

歡迎各位看客的關注和評論,小編會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帶給更多、更優質的作品,謝謝觀賞!

兩耳之間什麼也沒有。可以從壁虎的一隻耳眼看進去,直接通過另一隻耳眼看到外面。壁虎的中樞神經系統位於脊髓中。

▲圖(七)

1億年前的琥珀。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和英國倫敦國家歷史博物館的科學家宣稱,現已發現世界上最古老的壁虎化石,其部分身體永遠完好地保存著,十分逼真地被包裹在1億年前的琥珀之中。這塊琥珀挖掘於緬甸境內的胡岡谷地,遠古時期壁虎喜歡生活在潮濕的熱帶雨林地區,熱帶雨林為壁虎提供了大量的攀爬機會。

▲圖(八)

義大利科學家1971年在克羅埃西亞的小島上放生了5對壁虎,30年後,科學家驚訝地發現,這些爬行動物完成了其它生物需要上百萬年才能實現的基因變異。在短短的幾十年間,這些只有13釐米長的小傢伙已經演化出全新的消化系統、更大的腦袋和更具攻擊性的撕咬。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近危(NT)。

自古以來,民間流傳壁虎之尿甚毒,入眼則瞎,入耳則聾,滴到人身上就會引起潰爛,吃了壁虎爬過的東西便會中毒死亡。因此,古時將其列入“五毒”(蠍、蛇、蜈蚣、壁虎、蟾蜍)之一。但其實壁虎是一種爬行動物,除了有些品種是帶毒的以外,大多數都沒有毒。

歡迎各位看客的關注和評論,小編會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帶給更多、更優質的作品,謝謝觀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