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國癌症病例生存率低因治療水準差?事實是這樣

國家癌症中心統計資料顯示,我國每年新發癌症病例超350萬,死亡病例超200萬,肺癌、乳腺癌、胃癌等是最常見的癌症。癌症防治難度大、疾病負擔重,已成為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之一。

研究顯示,我國總體癌症5年生存率為30%左右,較發達國家仍有不小差距。

資料圖:醫生正在進行手術。中新社記者 張海雯 攝

類似這樣的資料,直接導致一些國內癌症患者赴美國等發達國家尋求治療。理由是:在那些國家,腫瘤患者的存活幾率比在國內要大很多。

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據《北京日報》,4月15日是首個中國抗癌日,2018年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的主場活動正式在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拉開帷幕。在現場舉行的院士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孫燕、中國科學院院士赫捷均予以現場駁斥:

“國外治療是誤區,中國常見癌症治療水準並不遜於美國。”

篩查診斷晚是主因

在15日舉辦的論壇上,程書鈞院士介紹,

2014年我國有380萬例新發惡性腫瘤,每分鐘7個人被確診為癌症。按照最近幾年的報告,西方國家的主要腫瘤發生和死亡率開始有所下降,而我國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還在緩慢增長,預計這種趨勢還會持續一段時間。據其介紹,目前我國腫瘤患者5年生存率在30%左右,而發達國家達到了70%至80%。

據國家癌症中心發佈的《2014年中國分地區惡性腫瘤發病和死亡率分析》報告顯示:

男性60歲以下人群肝癌死亡人數最多,

60歲及以上人群肺癌死亡人數最多;

女性30歲以下人群肝癌死亡人數最多,30~44歲人群乳腺癌死亡人數最多;45歲及以上人群肺癌死亡人數最多。

經過統計發現,總體來說,0~30歲組惡性腫瘤發病率均較低,30歲以上人群發病率快速增高,80~歲組時達到高峰,之後有所下降。

據北京晨報,談及我國腫瘤五年生存率不足發達國家一半的原因。長期從事腫瘤病因即癌變機理研究的程書鈞院士表示,造成這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我國相當一部分腫瘤患者處於中晚期,到醫院治療時,腫瘤已經發生轉移,很難治癒了。

另外,癌症發病率在我國緩慢增長的趨勢,一方面與我國人群整體壽命的增長和老齡化社會的到來有關,

另外一方面,社會大環境和家庭小環境的污染,促使一部分腫瘤發生率增高;此外,人們生活方式、飲食習慣等改變,比如長期攝入過度高脂肪食物會導致結腸癌腫瘤發生的可能性增高。

為此,他提醒公眾,預防癌症核心的問題之一是改善生活方式,培養健康的飲食及生活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