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長城文化帶】《龍脊滄桑》亓連關長城 古關風雲——烽火當年古戰場

上期互動話題答案:2014年

【今日互動話題】

1、誰特別看重修建長城的事?

知道答案的小夥伴,歡迎下方留言告訴我們喲~答案下期揭曉

亓連關長城 古關風雲

亓連關位於雁棲鎮蓮花池村,明永樂年間所建,是當時密雲石塘路管轄的最西一關,同時也是以山海關為起點的薊鎮長城的最西端,由此爬過山梁到慕田峪長城的大角樓,

已是明代昌鎮長城黃花路管轄的地界了。

光緒《順天府志》記載:“亓連口通大川,正關水口寬漫,通連騎,極沖。”山間之水至今流淌,只是水勢減小。關口城牆不在,山谷處河道上建起大橋,連接起山間公路。路邊新建了一座城樓,形制恍若當年。這座城樓是在原來城牆敵樓舊址上複建的。殘破的敵樓。

1

烽火當年古戰場

西元 1368 年 11 月初冬,飄飄灑灑的雪花鋪滿了亓連關長城內外。

剛剛建立的大明王朝,在這裡與敗退的元軍發生了一場血戰。

大將軍徐達,按照朱元璋的詔令,率領大軍疾馳進入燕山山脈,追剿敗退的元軍。經過晝夜行軍,于亓連關外的三角村(今交界河)與敵遭遇。頓時狼煙四起,喊殺之聲聲震山谷,不絕於耳。

我們能夠想像出那關外五裡墩升起篝火時的壯觀景象。“邊塞上的殺戮已經開始,馬匹在交匯處昂起了頭,長嘯之間傳來人頭落地的聲響。

刀鋒與刀鋒在刹那相逢,使人與人的縫隙裡閃現出火花——另一些人則登上了設置在高處的五裡墩燃起了狼煙,筆直的煙霧升到高空,被五裡之外的另一五裡墩上的觀察者所目視,便燃起了自己的那一個。我們便看到一列高高的煙柱均勻地排列在大地上,它從殺聲之中起始一直深入到人的幸福,使那安寧得以動搖,使繈褓中的嬰兒從那煙柱裡諦聽自己的啼哭——那烽煙構成了世界的邊界,
環繞著能夠容納我們的時空。”(張銳鋒《古戰場》)

血戰之中,徐達擒獲了職位相當於丞相的平章事康同僉,及一名皇家醫官。元順帝帶領後宮妃嬪、諸多皇族以及數萬大軍退走漠北草原之上,元朝就此滅亡了。

這是明代推翻元朝的最後一戰。《明史紀事本末》僅有“徐達敗元於此”的記載。一直到清代,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才有較詳盡記載。

647 過去了,這次發生于懷柔長城的著名戰事幾乎很少有人提及,甚至沒有人知道當年的古戰場就在亓連關外的交界河。

徐達 (1332—1385),安徽鳳陽人,明朝開國大將。曾參加朱元璋起義軍,與常遇春同稱才勇。元朝作為一個朝代已經覆滅,但北元殘餘勢力仍很強大,他們從未放棄對中原的回望。剛剛在南京登上皇位的朱元璋,對此感到無限的壓力。大將軍徐達更是感同身受,他向皇帝建議,重建護衛北方安寧的萬里長城,防備退居漠北的元殘餘勢力捲土重來。

朱元璋非常看重修築長城的作用,但他借鑒了秦始皇修長城的教訓,沒有選擇強硬的方式,在他的詔書中,改稱長城為邊牆,這使得新工程的名字聽上去似乎簡單得多。至今懷柔長城腳下的百姓仍把邊牆簡稱為邊。據《同治十二年遷安縣誌》記載:“明初,徐中山築邊牆,自山海關西抵慕田峪,一千七百餘裡,邊防可雲密矣。”徐將軍鎮撫燕薊十有餘年,豐功威烈非他人可比。

交界河是個依山傍水的小山村,我在這裡尋蹤覓跡,試圖發現古戰場的遺痕,卻一無所獲,不料在綠色河谷邊一個簡潔的現代派建築映入眼簾,引起我的注意。籬苑書屋,方形外觀的主體建築,因為柴禾棍的裝點而變得別致獨特,設計者把來自滿山遍野的 4.5 萬根柴禾棍,佈置在玻璃幕牆上而形成籬笆,原本圖書館的玻璃與鋼的混搭結構,因為錯落有致的柴禾棍的點綴而變得平易近人,兼顧著堅固與採光兩種需要,不僅與自然風景相得益彰,還別有味道的營造出濃濃的書卷氣。

我看到很多人來這裡,有旅行的,有享受午後陽光的,更多的是在靜謐的閱讀空間,滿足知識的渴求。

大人和孩子們以各自最舒服的姿勢或趴或躺和書籍做著最親密的接觸,被水面、棧道、鵝卵石以及綠葉幸福包圍著的籬苑書屋,像一個嫋嫋婷婷的女孩,就這樣輕輕出現在大眾面前。在這裡,戰火烽煙早已遠去,大自然的恬靜幽雅和淡淡書香撲面而來。

排版:明美琪

重建護衛北方安寧的萬里長城,防備退居漠北的元殘餘勢力捲土重來。

朱元璋非常看重修築長城的作用,但他借鑒了秦始皇修長城的教訓,沒有選擇強硬的方式,在他的詔書中,改稱長城為邊牆,這使得新工程的名字聽上去似乎簡單得多。至今懷柔長城腳下的百姓仍把邊牆簡稱為邊。據《同治十二年遷安縣誌》記載:“明初,徐中山築邊牆,自山海關西抵慕田峪,一千七百餘裡,邊防可雲密矣。”徐將軍鎮撫燕薊十有餘年,豐功威烈非他人可比。

交界河是個依山傍水的小山村,我在這裡尋蹤覓跡,試圖發現古戰場的遺痕,卻一無所獲,不料在綠色河谷邊一個簡潔的現代派建築映入眼簾,引起我的注意。籬苑書屋,方形外觀的主體建築,因為柴禾棍的裝點而變得別致獨特,設計者把來自滿山遍野的 4.5 萬根柴禾棍,佈置在玻璃幕牆上而形成籬笆,原本圖書館的玻璃與鋼的混搭結構,因為錯落有致的柴禾棍的點綴而變得平易近人,兼顧著堅固與採光兩種需要,不僅與自然風景相得益彰,還別有味道的營造出濃濃的書卷氣。

我看到很多人來這裡,有旅行的,有享受午後陽光的,更多的是在靜謐的閱讀空間,滿足知識的渴求。

大人和孩子們以各自最舒服的姿勢或趴或躺和書籍做著最親密的接觸,被水面、棧道、鵝卵石以及綠葉幸福包圍著的籬苑書屋,像一個嫋嫋婷婷的女孩,就這樣輕輕出現在大眾面前。在這裡,戰火烽煙早已遠去,大自然的恬靜幽雅和淡淡書香撲面而來。

排版:明美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