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老末兒讀書:一個人的學問和修養多部分自小從家庭而來

閱讀者:黑豆老末兒

所讀書目:《論語別裁》 作者:南懷瑾

(述而第七)

原文:

子曰:聖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有恆者,斯可矣。亡而為有,虛而為盈,

約而為泰,難乎有恆矣!

子釣而不綱,弋不射宿。

選段:

“亡而為有”,亡就是無的意思。他說現代社會上的人,充殼子的多,根本空空如也,什麼都沒有,駕勢可擺得大,亂充蠻有學問的樣子。······“虛而為盈”,社會變亂中,有的人內在本來空虛的很,可是還引為自滿,

自認為對。我們從社會上可以看到,凡是過分傲慢的人,他的下意識中,一定有很重的自卑感。要原諒他的傲慢。“約而為泰”,約是簡約。

有這三種情形當中任何一類型的人,一定不會有恒心向學問道德努力的。因為他的心理上就已經不健全了,這是社會的病態,也是個人的病態。不但孔子那個時候是這樣,我們現在這個時代也是這樣。

······

我們過去認為,愛護動物是應有的道德,

如相傳的“勸君莫打三春鳥,子在巢中望母歸。”中國人都曉得,過去小孩讀書,老師都教的,成為生活教育。春天,鳥剛孵出小鳥的時期,不要去打,否則母鳥被打死了,小鳥將在巢中餓死,非常悲慘。這種教育,看起來 好像是一件小事,但是擴而充之,就是仁愛心。

老末兒感慨:

我們現在的學生教育,已經和孔子時代的教育有了很大的不同,但究其根本做為一個人的成長教育還是未變的。

“亡而為有,虛而為盈,約而為泰”有這三種情形之一的人在孔子那個時代一定不會有恒心向學問道德努力,就是今天也一樣。

看我們的成年人,很多家長不自覺地以為做了家長就懂得了教育,所以總抱怨:“孩子一點兒也不聽話!”在這種聽話的要求和抱怨中,孩子成長著,家長卻沒有成長,於是差距越來越大,問題越來越多,孩子越來越不聽話,家長越來越感到自己的權威受到了挑戰,

殊不知這是家長的那份虛榮和所謂的面子掩蓋住了的深層次的自卑。

古人對孩童的灑掃應對教育大多在家庭中已經形成,而今也依然如此,這些都是在生活中不知不覺地教給了孩子。比如說謊,父母常撒謊,孩子自然很少誠實;父母說髒話,孩子自然也會說髒話;父母不孝父母,孩子自然很少會孝敬父母;父母工作認真負責,孩子也多是認真負責······

很多家長抱怨孩子不聽話,

很少有家長自問:我聽孩子說話了嗎?

你認為聽話就是按照你的意思去做嗎?

如果這樣,那就錯的太遠了。聽話,首先是傾聽別人說話,家長沒有給孩子一個傾聽別人說話的樣子,孩子如何會傾聽家長說話?孩子沒有傾聽家長說話,就只知道按照自己的心意去做事,哪有可能判斷家長所說的意思合適與否而遵循做事?

聽話,看似是生活中的小事,可這樣的小事並不小,生活中的大事是寥寥可數的,小事串成了生活,小事中養成了做大事的能力。做為家長的你還敢忽視生活中的小事嗎?古人都知道教童子“灑掃應對”這些小事,而我們自以為進步的現代家庭教育又做到了哪些呢?

生活中的大事是寥寥可數的,小事串成了生活,小事中養成了做大事的能力。做為家長的你還敢忽視生活中的小事嗎?古人都知道教童子“灑掃應對”這些小事,而我們自以為進步的現代家庭教育又做到了哪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