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李鴻章與翁同龢,沒有贏家的冤家

晚清的中國政壇有兩位舉足輕重的人物——李鴻章與翁同龢。

一個是北洋重臣,東方俾斯麥;一個是軍機大臣,兩朝帝師。而偏偏他們又政見不合、私怨頗深。甲午一站,大清慘敗告終,這其中也和兩人間的矛盾有大關係。

兩人矛盾始于翁同龢的哥哥翁同書做安徽巡撫時未能妥善解決叛亂,李鴻章在曾國藩的授意下上書彈劾,

結果翁同書被流放新疆,甕父氣急身亡,由此結下樑子。

後來翁同龢在財政支出上對北洋水師嚴加限制,導致北洋艦隊炮彈奇缺。面對與日的作戰,李鴻章深知自己的軍隊實力有限,想要主和。而翁同龢一方面不給錢,另一方面主張開戰。最後甲午慘敗,李鴻章背負賣國賊駡名。

這一次,李鴻章徹底被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而從翁同龢角度出發應該也出了一口氣。但我們看到,從甲午開始,大清開始了一個接著一個的不平等條約。中國也陷入了長久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泥潭。從當時的形勢看,假如甲午一戰能夠避免或取得勝利至少安定的時間還能往下延續,而被壓迫侵略的日子裡,

最難過活的便是百姓。

當我們今天回看這段歷史與恩怨,我們能夠看到無論李鴻章還是翁同龢,他們沒有一個是贏家。從根本來講,他們都是愛國的,不然也不能位居高位,但由於一己之私和難以磨合退讓,終究讓他們付出了慘痛代價。而這給我們的啟迪便是家和萬事興,

大局面前,少一份矛盾爭執,多一份團結互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