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廣州番禺沙灣三月三北帝誕民間藝術巡遊現在進行時

金羊網訊 記者甘韻儀、通訊員番宣報導:4月18日,番禺區第六屆民俗文化節暨沙灣三月三北帝誕民間藝術巡遊活動在沙灣盛大啟動。番禺多個獲得國家級、省級藝術之鄉稱號的民間藝術齊聚沙灣,

集中展示番禺豐富的民俗文化,久負盛名的飄色、廣東音樂、龍獅、鼇魚、魚燈、乞巧和鳳舞等傳統民間藝術組成一支三百多米長的巡遊隊伍,為數萬名群眾奉上一場精彩絕倫的民俗文化盛宴,同時也為番禺全域旅遊西部片區體驗遊專線鳴笛啟航。

2018年4月18日,是民間傳統節日三月三北帝誕。 廣州番禺沙灣鎮舉行了盛大的民俗文化巡演活動。飄色,舞龍舞獅輪番上演,吸引了大批市民前來觀看。 金羊網記者 周巍 攝

2014年至2017年,番禺區第二至第五屆民俗文化節連續四年在沙灣舉辦。2018年,歷史悠久的沙灣繼續以豐富的民間文化藝術再次成為番禺區民俗文化節的主場。今年的番禺區民俗文化節的巡遊活動也將以更大的規模迎接八方來客。

巡遊除了有來自沙灣鎮、南村鎮和化龍鎮的27板飄色外,還有沙灣鎮的鼇魚、舞龍、魚燈、蘭花舞,大龍街的沙湧鼇魚,鐘村街的醒獅,石碁鎮的淩邊乞巧,沙頭街的龍鳳舞等組成9個民間藝術方陣。巡遊路線將以沙灣古鎮景區為主,途經槐花路、經述路、光裕路、安寧路、大巷湧路和三桂路,路線長達2.6公里,足以讓群眾近距離一飽眼福。

本次活動還舉辦了番禺全域旅遊西部片區體驗遊專線啟動儀式,

近百名全國知名民俗專家、學者作為首批遊客,親身體驗專線遊的優質服務。遊客們坐上番禺全域旅遊西部片區體驗游專線大巴,先後遊覽沙灣古鎮、寶墨園、南粵園、紫泥堂創意園和龍灣湧濕地等嶺南文化生態旅遊景區,感受悠久的歷史文化精髓。本次的專線游服務充分體現出全域旅遊的優越性,促進旅遊業從單一景點景區建設管理向綜合目的地服務轉變,
從封閉的旅遊自迴圈向開放的“旅遊+”轉變,為番禺區創建全國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邁出新篇章。

據悉,本次文化節多項民俗活動交替上演,精彩不斷。 旅遊創意設計、民間工藝設計、民俗節慶創意設計等三大類別面向社會徵集作品。

二是在4月份,在寶墨園舉辦“漢風古韻,寶墨櫻姿”攝影大賽頒獎儀式暨“三節”攝影展,展示迎春民間藝術活動、嶺南水上飄色藝術活動和櫻花觀賞節三大活動中的優秀攝影作品。三是4月18日在紫泥堂創意園仿古戲臺舉辦由繆燕飛等講古大師演繹的民間故事會及青年學生“認知番禺”活動。四是4月19日下午在沙灣鎮部分中小學及幼稚園舉辦傳承學校體驗日活動,展示和體魚燈、龍獅、剪紙、鼇魚舞、廣東音樂、灰塑、衍紙、美食、飄色等民俗文化藝術。

看點一:多項措施促進番禺區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開啟新篇章

記者獲悉,本次活動巧妙地將民俗文化民間藝術巡遊、番禺全域旅遊西部片區體驗遊專線服務和旅遊文創設計大賽等有機地結合起來,將文化和旅遊進行融合,用文化豐富旅遊的內涵,以旅遊促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為番禺區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開啟了新篇章。全域旅遊是將一定區域作為完整旅遊目的地,以旅遊業為優勢產業,進行統一規劃佈局、公共服務優化、綜合統籌管理、整體行銷推廣,促進旅遊業從單一景點景區建設管理向綜合目的地服務轉變,從門票經濟向產業經濟轉變,從粗放低效方式向精細高效方式轉變,從封閉的旅遊自迴圈向開放的“旅遊+”轉變,從企業單打獨享向社會共建共用轉變,從圍牆內民團式治安管理向全面依法治理轉變,從部門行為向黨政統籌推進轉變,努力實現旅遊業現代化、集約化、品質化、國際化,最大限度滿足大眾旅遊時代人民群眾消費需求的發展新模式。

看點二:大型新創飄色“天籟之音”首次在沙灣公開亮相

4月18日下午,番禺區第六屆民俗文化節暨沙灣三月三北帝誕民間藝術巡遊活動將在沙灣古鎮景區舉行。本次巡遊活動規模大,路線長,途經東、南、西、北四個行政村,沙灣鎮的飄色隊伍規模龐大,共派出23板飄色和6個民俗方陣參加活動。沙灣飄色協會不斷推陳出新,最新創作的大型傳統飄色“天籟之音”在沙灣首次公開亮相。只見色櫃之上,廣東音樂私夥局的“小樂手”們錯落有致地坐在各自的樂器前,揚琴、二胡、琵琶、古箏、阮、笛子、大鼓等,一曲天籟之音猶在耳旁迴響,人物、場景皆惟妙惟肖,以飄色曼妙的姿態、仙樂飄飄的藝術造型,不僅謳歌和讚頌了廣東音樂發源地先輩們的“天籟之音”,還以奇巧豔麗的色飄樂韻,展現出“沙灣飄色”藝術研創的青蔥活力。“天籟之音”還處處體現著創新與“沙灣特色”,板色構思是沙灣飄色協會集體智慧的結晶,整板飄色高度3.9米,驚而不險,使得觀眾從任一角度觀賞,都能感受沙灣飄色“精、巧、奇、豔”的特點。憨態小兒儼然成了巡遊隊伍裡最引人注目的明星,鄉親們無不駐足欣賞,紛紛舉起相機合照留念。

據悉,北帝全稱“北方真武玄天上帝”,為道教北方玄武司水之神。傳說以明永樂皇帝真容為原型鑄成的北帝像共三尊,其中一尊供奉于沙灣,被沙灣人李潞遠將軍迎接回鄉。多年來,沙灣人奉北帝為鄉中守護神。建國前每年農曆三月初三北帝誕,沙灣人必定舉辦規模盛大的迎神賽會,北帝像出宮巡遊,以飄色、醒獅、舞龍、鼇魚舞等助興,熱鬧非凡,同時也造就了沙灣豐富多彩的民間藝術。

建國後,沙灣北帝誕會日漸式微,但北帝廟香火依舊旺盛。飄色作為沙灣傳統民間文化被保護和傳承下來,但多在國慶、元旦前後巡遊。2014年,番禺區第二屆民俗文化節•沙灣飄色藝術節在沙灣舉行,近幾十年來首次在農曆三月初三舉辦沙灣飄色巡遊,邁出了恢復北帝誕傳統民俗的第一步。此後每年三月初三,沙灣均會舉辦飄色巡遊活動,至今已是第五年。活動組委會希望通過舉辦本次民俗文化節,進一步恢復優秀傳統文化,擴大番禺文化和沙灣古鎮的影響力,進一步推動番禺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的發展。

展示和體魚燈、龍獅、剪紙、鼇魚舞、廣東音樂、灰塑、衍紙、美食、飄色等民俗文化藝術。

看點一:多項措施促進番禺區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開啟新篇章

記者獲悉,本次活動巧妙地將民俗文化民間藝術巡遊、番禺全域旅遊西部片區體驗遊專線服務和旅遊文創設計大賽等有機地結合起來,將文化和旅遊進行融合,用文化豐富旅遊的內涵,以旅遊促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為番禺區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開啟了新篇章。全域旅遊是將一定區域作為完整旅遊目的地,以旅遊業為優勢產業,進行統一規劃佈局、公共服務優化、綜合統籌管理、整體行銷推廣,促進旅遊業從單一景點景區建設管理向綜合目的地服務轉變,從門票經濟向產業經濟轉變,從粗放低效方式向精細高效方式轉變,從封閉的旅遊自迴圈向開放的“旅遊+”轉變,從企業單打獨享向社會共建共用轉變,從圍牆內民團式治安管理向全面依法治理轉變,從部門行為向黨政統籌推進轉變,努力實現旅遊業現代化、集約化、品質化、國際化,最大限度滿足大眾旅遊時代人民群眾消費需求的發展新模式。

看點二:大型新創飄色“天籟之音”首次在沙灣公開亮相

4月18日下午,番禺區第六屆民俗文化節暨沙灣三月三北帝誕民間藝術巡遊活動將在沙灣古鎮景區舉行。本次巡遊活動規模大,路線長,途經東、南、西、北四個行政村,沙灣鎮的飄色隊伍規模龐大,共派出23板飄色和6個民俗方陣參加活動。沙灣飄色協會不斷推陳出新,最新創作的大型傳統飄色“天籟之音”在沙灣首次公開亮相。只見色櫃之上,廣東音樂私夥局的“小樂手”們錯落有致地坐在各自的樂器前,揚琴、二胡、琵琶、古箏、阮、笛子、大鼓等,一曲天籟之音猶在耳旁迴響,人物、場景皆惟妙惟肖,以飄色曼妙的姿態、仙樂飄飄的藝術造型,不僅謳歌和讚頌了廣東音樂發源地先輩們的“天籟之音”,還以奇巧豔麗的色飄樂韻,展現出“沙灣飄色”藝術研創的青蔥活力。“天籟之音”還處處體現著創新與“沙灣特色”,板色構思是沙灣飄色協會集體智慧的結晶,整板飄色高度3.9米,驚而不險,使得觀眾從任一角度觀賞,都能感受沙灣飄色“精、巧、奇、豔”的特點。憨態小兒儼然成了巡遊隊伍裡最引人注目的明星,鄉親們無不駐足欣賞,紛紛舉起相機合照留念。

據悉,北帝全稱“北方真武玄天上帝”,為道教北方玄武司水之神。傳說以明永樂皇帝真容為原型鑄成的北帝像共三尊,其中一尊供奉于沙灣,被沙灣人李潞遠將軍迎接回鄉。多年來,沙灣人奉北帝為鄉中守護神。建國前每年農曆三月初三北帝誕,沙灣人必定舉辦規模盛大的迎神賽會,北帝像出宮巡遊,以飄色、醒獅、舞龍、鼇魚舞等助興,熱鬧非凡,同時也造就了沙灣豐富多彩的民間藝術。

建國後,沙灣北帝誕會日漸式微,但北帝廟香火依舊旺盛。飄色作為沙灣傳統民間文化被保護和傳承下來,但多在國慶、元旦前後巡遊。2014年,番禺區第二屆民俗文化節•沙灣飄色藝術節在沙灣舉行,近幾十年來首次在農曆三月初三舉辦沙灣飄色巡遊,邁出了恢復北帝誕傳統民俗的第一步。此後每年三月初三,沙灣均會舉辦飄色巡遊活動,至今已是第五年。活動組委會希望通過舉辦本次民俗文化節,進一步恢復優秀傳統文化,擴大番禺文化和沙灣古鎮的影響力,進一步推動番禺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