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獨立理財師:個稅改革將深刻影響你的家庭!四大猜想!

為適應稅制改革的推進,財政部近期調整了部分處室機構設置。

據財政部官網最新顯示,財政部稅政司共設9個處室,其中企業所得稅處、個人所得稅處在列。這兩個處室是由原稅政司所得稅處分拆而來,這被業內人士解讀為個稅改革加快推進的信號。

作為與民生最貼近的稅種,個稅改革將直接影響到千家萬戶。富人一般不交個稅,而窮人一般交的個稅占總收入比重較小。而對於中產階級來說,這種影響將格外顯著。

而中產階級又是理財師的主要客戶。故此,深入瞭解個稅改革,對理財師來說是有必要的。

2003年,財政部下屬的財政科學研究所發表課題《我國居民收入分配狀況及財稅調節政策》,建議實施個人所得稅稅制改革。期間,政府有關部門也曾提到過個稅改革的日程表,如中共十六屆三中全會確定了個人所得稅制“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改革方向;2006年,這一改革方向還被寫入了“十一五”規劃。

但個稅改革被頻繁提起,是從去年開始的。2016年3月,財政部原部長樓繼偉在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舉行的記者會上表示,個稅改革方案已提交國務院,按照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和國務院的要求,當年將把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法的草案提交全國人大審議。

但是,時至今日,個稅法仍無音訊。在最新公佈的2017年立法計畫中,個人所得稅法(修訂)並未列入其中。

不僅如此,對於財稅體制改革,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表示要“繼續推進”,其中主要涉及簡化增值稅稅率結構、推進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等內容,個稅問題也未觸及。目前來看,2017年個稅改革應該無法落地,但是在未來的兩三年內,其落地將是大概率事件。

那麼,我國現行的個人所得稅稅制是什麼樣的呢?

我國目前實行的是以個人為納稅單位的分類稅制。

納稅人包括居民納稅義務人和非居民納稅義務人,應稅所得採用正列舉方式,分為 11 項,具體包括工資薪金所得、個體工商戶生產經營所得、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承租經營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偶然所得,經國務院財政部門確定徵稅的其他所得等。

而在稅率上,實行超額累進稅率和比例稅率兩種形式,

對工資、薪金所得適用3%~45%的七級超額累進稅率;個體工商戶生產、經營所得,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承租經營所得,適用 5%~35%的五級超額累進稅率;稿酬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等均適用20%的比例稅率。

這種模式過於單一。沒有考慮家庭負擔,同樣收入但家庭結構不同的兩個人繳納同樣的稅收,顯得相當不合理。

那麼,個稅改革將給中產階級帶來什麼呢?

首先,3月7日,財政部部長肖捷在兩會新聞發佈會說道:“目前,個人所得稅的改革方案正在研究設計和論證中,總體思路是實行綜合與分類相結合,方案總體設計、實施分步到位,逐步建立起適合我國國情的個人所得稅制。” 肖捷透露,目前,改革的基本考慮是將工資薪酬、勞務報酬、稿酬等部分收入專案實行按年匯總納稅;對利息、股息、紅利、財產轉讓所得等資本性所得考慮繼續按現行的分類計征方式徵稅。從目前稅率的角度講,以勞務報酬為主要收入的人會獲得一定的好處。

其次,肖捷表示:“個稅改革將適當增加與家庭生計相關的專項開支扣除專案,考慮有關‘二孩’家庭的教育等支出,進一步減輕納稅人的負擔。”增加與家庭相關的專項開支扣除,這是極大的進步。此外,除二孩家庭教育支出外,房屋貸款月供利息部分將很可能也進行專項扣除。當然,這種專項扣除肯定有上限,但是扣除就比不扣除要好。

再次,個稅免征額很可能將再次提高。2011年,個稅免征額從2000元調整到3500元的標準,至今已經有6年整。考慮到這期間物價上漲因素,在這次個稅改革中,免征額上調的機會很大,懸念在到底上調多少。有專家建議上調到10000元,這個概率不高。也許會像董明珠在兩會時提出的議案一樣,調高起征點至5000元,並建立動態調整機制。

最後,稅率可能會出現很大的變化。如果前三項改革能夠落地,按照現行稅制,個稅將出現下降,這對財政收入將極為不利。因此,也許未來個稅改革中,會以降低最高稅率,但是提高平均稅率的方式進行。這方面的不確定性很高,在未來,中產階級面臨的稅負未必會降低,只不過公平程度可能會有提高。

此外,預計稅收征管制度將加強。這方面,有可能以立法的形式加以確定。未來,對於自然人的收入資訊聯網、建立全國統一的資料庫系統,進行統一征管是必然會發生的事情。而對重點行業、重點人群進行重點監控,也會是意料中事。

未來,對於收入情況複雜,家庭成員多,特殊情況多的家庭來說,自主報稅難度將越來越大。尤其是那種既有工資、股息,又有五花八門其它收入,既有本地又有海外收入的,再加上抵扣之類項目越來越多,自主報稅就更容易出錯。納稅將日益成為一種學問。這也是理財師的機會。作為理財師,要提前學習稅務規劃的相關知識,盡可能令客戶避免本不必要的稅收增加。

顯得相當不合理。

那麼,個稅改革將給中產階級帶來什麼呢?

首先,3月7日,財政部部長肖捷在兩會新聞發佈會說道:“目前,個人所得稅的改革方案正在研究設計和論證中,總體思路是實行綜合與分類相結合,方案總體設計、實施分步到位,逐步建立起適合我國國情的個人所得稅制。” 肖捷透露,目前,改革的基本考慮是將工資薪酬、勞務報酬、稿酬等部分收入專案實行按年匯總納稅;對利息、股息、紅利、財產轉讓所得等資本性所得考慮繼續按現行的分類計征方式徵稅。從目前稅率的角度講,以勞務報酬為主要收入的人會獲得一定的好處。

其次,肖捷表示:“個稅改革將適當增加與家庭生計相關的專項開支扣除專案,考慮有關‘二孩’家庭的教育等支出,進一步減輕納稅人的負擔。”增加與家庭相關的專項開支扣除,這是極大的進步。此外,除二孩家庭教育支出外,房屋貸款月供利息部分將很可能也進行專項扣除。當然,這種專項扣除肯定有上限,但是扣除就比不扣除要好。

再次,個稅免征額很可能將再次提高。2011年,個稅免征額從2000元調整到3500元的標準,至今已經有6年整。考慮到這期間物價上漲因素,在這次個稅改革中,免征額上調的機會很大,懸念在到底上調多少。有專家建議上調到10000元,這個概率不高。也許會像董明珠在兩會時提出的議案一樣,調高起征點至5000元,並建立動態調整機制。

最後,稅率可能會出現很大的變化。如果前三項改革能夠落地,按照現行稅制,個稅將出現下降,這對財政收入將極為不利。因此,也許未來個稅改革中,會以降低最高稅率,但是提高平均稅率的方式進行。這方面的不確定性很高,在未來,中產階級面臨的稅負未必會降低,只不過公平程度可能會有提高。

此外,預計稅收征管制度將加強。這方面,有可能以立法的形式加以確定。未來,對於自然人的收入資訊聯網、建立全國統一的資料庫系統,進行統一征管是必然會發生的事情。而對重點行業、重點人群進行重點監控,也會是意料中事。

未來,對於收入情況複雜,家庭成員多,特殊情況多的家庭來說,自主報稅難度將越來越大。尤其是那種既有工資、股息,又有五花八門其它收入,既有本地又有海外收入的,再加上抵扣之類項目越來越多,自主報稅就更容易出錯。納稅將日益成為一種學問。這也是理財師的機會。作為理財師,要提前學習稅務規劃的相關知識,盡可能令客戶避免本不必要的稅收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