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這些因素將會推動中國CPI繼續走高

作者:三尺寒(肖磊看市特約作者)

中國國家統計局公佈3月經濟資料,其中,全國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2.1%,環比則下降1.1%。整個一季度的CPI同比上漲也為2.1%。但3月CPI的同比漲幅相較2月的2.9%出現明顯回落,

也不及市場普遍預期的2.6%,可這主要是因為季節性因素造成的。

特別是食品蔬菜價格的明顯回落,對3月CPI的漲幅造成拖累,更讓環比出現下跌。然而,從總體來看,2018年首季度的CPI資料,要明顯好於2017年同期和全年的表現,這表明中國經濟的活力得到明顯回升,特別是消費活力保持積極增長。

統計局同時公佈3月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同比上漲3.1%,環比下降0.2%。比照歷史資料不難發現,PPI自去年同期漲幅高達7.6%的歷史高位一路向下,經歷一年時間的平復整理,終於回落至較為合理的區間,但仍高於CPI資料1個百分比點。

PPI的漲跌代表企業的經營活力,特別是在投資和擴張方面,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

然而,PPI資料的局限是過度強調第二產業,

即工業企業的占比,對於第三產業服務業的資料統計相對偏弱。這就造成了中國在努力控制第二產業擴張,以及鼓勵第三產業蓬勃發展的改革視窗期內,出現PPI持續走低的現象。但這並不代表中國企業的經營活力不足。

一個原因是中國PPI資料總體表現依然偏高,這與2016年上半年中國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低迷,造歷史參考資料基數過低有關。2016年下半年至2017年的PPI統計資料,

則出現連續超過一年的5%以上的漲幅,但卻沒有傳導至CPI的資料統計中。

這表明企業在去庫存結束之後的快速補倉行為,造成了PPI在一段時間內出現超正常增速水準的現象。

隨著PPI資料的逐漸回穩,企業生產經營成本的回升也將進一步傳導至終端消費市場上,最終會體現在CPI資料上。特別是近期國際原油價格持續保持在本輪上漲的相對高位,會進一步增加全社會的商品綜合流通成本。

從外匯市場上看,美元進入加息週期本是對全球通脹水準的抑制,可美元自身卻表現低迷,並沒有因加息週期而出現明顯上漲。

而與美元相對立的黃金價格也呈現相對平穩的運行趨勢,這表明投資者的風險偏好依然強勁,對避險保值需求相對理性。而歐美等發達經濟體國家的房價資料出現短期回落,股票市場依然保持高位震盪,商品期貨市場的交易也更為活躍。

可見,市場在貨幣流動性充裕的現實面前,依然傾向於風險和收益更高一些的股票投資和商品類期貨交易,而對固定資產和保值類資產的關注有所下降。

正是市場投資活躍度的提升,進一步證明了全球範圍內的貨幣流動性充裕依然保持著。而中國則一直保值著利率水準處於歷史相對低位,並暫時沒有跟隨美元加息週期而加息的預期。

同時,中國金融市場的進一步開放,將吸引更多國際資本湧入,擴充中國市場的貨幣流動性,因此,中國的CPI具有進一步上漲的貨幣充裕供給的基礎。

從中國內部來看,就業相對充分,以及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加上養老金水準的提高,都將為CPI的上漲提供動力。更有個稅改革的預期。同時企業降稅也將在5月後開始實施,因此更多中國消費者的增量消費需求將得到滿足,也將助推CPI進一步走高。

文/三尺寒

更多獨家分析歡迎關注肖磊看市。

中國金融市場的進一步開放,將吸引更多國際資本湧入,擴充中國市場的貨幣流動性,因此,中國的CPI具有進一步上漲的貨幣充裕供給的基礎。

從中國內部來看,就業相對充分,以及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加上養老金水準的提高,都將為CPI的上漲提供動力。更有個稅改革的預期。同時企業降稅也將在5月後開始實施,因此更多中國消費者的增量消費需求將得到滿足,也將助推CPI進一步走高。

文/三尺寒

更多獨家分析歡迎關注肖磊看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