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幼樹為老樹輸血!鄭州的古樹保護都有哪些方法?

古樹下麵支撐著的幼樹也起到給古樹“輸血”的作用。

畫圈處為幼樹,旁邊的為起支撐作用的水泥假樹。

□大河報·大河用戶端記者王悅生文圖

核心提示|在鄭州人民公園南門,有一棵國槐樹,樹齡已有170多年,是鄭州市區公園裡樹齡最大的一棵,被人稱為鄭州公園“樹王”。但在歲月的侵蝕下,這棵古樹日漸衰老,如今顯得老態龍鍾。

近日,為保護這棵古樹,園林專家為其做了一個“輸血”手術:在它旁邊種了一棵小國槐樹,讓幼樹為老樹“輸血”。

這是鄭州首次用“幼樹為老樹輸血”的方式保護古樹。鄭州現有100年樹齡以上的古樹2900多棵,今後,此方法有望讓鄭州更多的古樹煥發生機。

現場新栽一棵幼樹,給百年古樹“輸血”

“這棵國槐樹是20世紀30年代移栽到這裡的,移過來的時候,樹就很大了,現在樹齡已經有170年了。”4月17日,鄭州人民公園工作人員秦雪介紹,這棵樹是鄭州市區所有公園內樹齡最大的一棵,是人民公園的鎮園之寶。

仔細觀察,會發現這棵樹的一個大枝幹下有個V字形的小樹,小樹的樹枝支撐著這棵國槐古樹的枝幹。“最近我們剛對這棵古樹進行了‘活體支撐’手術。”人民公園管理處主任計燕介紹,說白了就是用幼樹給老樹“輸血”,具體是在老樹旁邊新栽一棵國槐小樹,然後把兩棵樹接觸的部位的樹皮剝開,通過靠接技術把兩棵樹的“血管”連到一起,然後包紮好。

計燕說,“活體支撐”這個技術,

是該園從北京學來的,這是鄭州第一次用這種方法保護古樹。

效果形成一體後,古樹有望“一木成林”

鄭州現有100年以上樹齡的古樹2900多棵,如何有效保護這些“綠色文物”?

古樹很多枝幹已銹蝕,一些樹冠上的枝幹如果不用硬物支撐,雨雪天氣很可能折斷落地。傳統的保護方法是用一棵鋼筋水泥做成的假樹支撐在古樹的樹幹下,但是這樣日積月累,容易對古樹形成二次傷害。

於是,有人想到了用活體真樹支撐古樹樹幹的方法,這樣不但可以支撐古樹樹幹不折斷,還能把幼樹的營養補充給古樹。

“用幼樹給老樹輸血,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計燕介紹,為了尋找合適的幼樹,該園工作人員跑了好幾個省的苗圃,最終找到了一棵樹齡十多年的國槐,經過技術人員的多次嘗試,終於完成了幼樹與老樹的靠接,後續會定期觀察其生長狀況,

如果效果好的話,這棵國槐古樹會與幼樹形成一個整體,屆時,遊客可以看到“一木成林”的古樹景觀。

除了活體支撐技術,園林專家還在這棵國槐古樹四周的地下建了一個井字形的營養輸送通道,“這棵古樹下的根很深,幾乎與地面上的樹高度一致,為了保證它能吸收到營養,會定期通過這個營養輸送通道填充肥料,增加古樹的免疫力。”

追問 鄭州的古樹保護還有哪些方法

人民公園工作人員介紹,除了法桐、國槐外,該園還種植有胸徑40cm以上的銀杏23棵、雪松35棵、毛白楊58棵。今後,“活體支撐”技術將會根據實際情況應用到這些大樹的保護上,鄭州其他的古樹保護,也可能會用到這個新方法。

除人民公園外,鄭州的碧沙崗公園等地也有很多古樹。比如碧沙崗公園五角亭附近的近70株柏樹,是馮玉祥將軍當年修建北伐陵園時栽植的。為此,園林專家借鑒外地市古樹復壯的做法,對柏樹的樹穴進行了擴大、鬆土,在樹穴上方建了防腐的木棧道,以此避免樹穴內的土壤因遊人踩踏而板結,利於樹木吸收養分。

人民公園工作人員介紹,除了法桐、國槐外,該園還種植有胸徑40cm以上的銀杏23棵、雪松35棵、毛白楊58棵。今後,“活體支撐”技術將會根據實際情況應用到這些大樹的保護上,鄭州其他的古樹保護,也可能會用到這個新方法。

除人民公園外,鄭州的碧沙崗公園等地也有很多古樹。比如碧沙崗公園五角亭附近的近70株柏樹,是馮玉祥將軍當年修建北伐陵園時栽植的。為此,園林專家借鑒外地市古樹復壯的做法,對柏樹的樹穴進行了擴大、鬆土,在樹穴上方建了防腐的木棧道,以此避免樹穴內的土壤因遊人踩踏而板結,利於樹木吸收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