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4月16日是“世界嗓音日”!北京清華長庚醫院:珍愛你的嗓音!

近日,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集會廳唱響了一場以“珍愛你的嗓音”為主題的公益音樂會,來自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嗓音醫學中心的專家及康復患者,中央音樂學院嗓音研究中心教授,

以及西城金鴿合唱團,一同參與,用科普講堂、歌曲表演,唱響愛惜嗓音、科學用嗓。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與人的交流增多,人們對嗓音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所以有人把嗓音比作人們交往當中的“第二張名片”。當嗓音疾病已經提升到交流障礙的層面,

嗓音醫學應運而生。“嗓音醫學是研究生理、病理狀態下發聲功能的科學,探討嗓音障礙的病因、發病機制、治療及預防,涉及到正常嗓音、病理嗓音和藝術嗓音。優美的嗓音能帶給交談者愉悅感,這需要科學和愛護嗓音。”北京清華長庚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嗓音醫學中心主任葉京英說。

用嗓不當易致咽喉病

常見的嗓音疾病如急性、慢性喉炎等炎症;聲帶小結和聲帶息肉;聲帶器質性病變,

常見的包括聲帶囊腫、聲帶白斑和惡性腫瘤。

從北京清華長庚嗓音醫學中心的接診情況來看,以慢性喉炎與聲帶息肉的患者居多。嗓音醫學中心曲玥醫師講道,慢性喉炎多表現為反復發生的程度較輕的聲音嘶啞,

可伴有咽幹、咽癢、咽痛、咽異物感及頻繁清嗓等咽部不適感,“引起慢性喉炎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咽喉反流,即胃內容物反流至咽喉部,胃內的酸性物質混有蛋白酶,會對咽喉部的黏膜造成損傷,引起喉黏膜的充血、增生腫脹、接觸性肉芽腫、任克間隙水腫、聲帶白斑甚至惡性腫瘤。”治療需針對病因應用相應藥物,“還要注意改變飲食習慣,儘量減少辛辣、油膩食物以及強酸性食物的攝入,
儘量避免飲用濃茶、咖啡、可樂等飲品,睡前3小時不進食。”

音樂會現場,為大家帶來歌曲表演的阿凱,是一名聲樂愛好者,他曾因聲帶息肉,導致聲音嘶啞,一度中止歌唱。經門診問診及咽喉檢查發現,阿凱主因用聲過度,造成聲音嘶啞,沒有及時重視,

逐漸演化到無法唱高音、假音。“過度用聲或用聲不當,可以導致相應的勞損性嗓音疾病,最典型的是聲帶小結和聲帶息肉。”曲玥醫師說。經頻閃喉鏡檢查,阿凱左聲帶息肉,由葉京英教授主刀,行喉鏡下顯微外科手術切除,阿凱的聲音恢復了正常,重歸音樂的舞臺。“有些出血性的息肉與喊叫密切相關,可表現為聲音嘶啞或突發的聲嘶加劇,聲音的響度下降,有時可有氣息聲。較小的聲帶息肉通常建議休聲觀察,並在醫師指導下,進行發聲訓練,較大的聲帶息肉以及保守治療2個月無效的聲帶息肉建議手術切除。”葉京英說。

關注孩子的嗓音健康

來自西城區金融街少年宮金鴿合唱團的孩子們,在音樂會現場表演了《小背簍》、《卓瑪》《北京胡同》、《花木蘭》等經典曲目,清亮的童聲引起陣陣掌聲。“孩子的嗓音健康更值得關注,家長和老師都要成為兒童良好語言習慣的引導和示範。”中央音樂學院嗓音研究中心主任、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兼職主任醫師韓麗豔說。

據韓麗豔介紹,胎兒在第三個月就基本完成了喉的大部分解剖結構生長,喉的發育在出生後前3年較為顯著,6歲後變化較少,14--16歲進入顯著發育階段,這也形成了童聲向成人聲過渡的變聲期,“女孩變聲年齡為10-18歲,也有8-15歲開始、12-16.5歲結束;男孩平均變聲年齡為11-15歲。”

“主要有5方面的原因會對孩子的嗓音帶來損害”,韓麗豔說,過度使用嗓子,如發聲過高、過長、過響、過亮;用嗓方式方法不對,過擠、動力用錯了地方;呼吸系統、耳鼻咽喉、胃腸道系統、內分泌、神經系統等疾病均會反應到嗓音疾病上;孩子的性格、情緒與嗓音有密切關係;飲食、氣候、空氣污染、環境雜訊、壓力等也是影響嗓音的因素。6歲的小書(化名)即為一位嗓音疾病患兒,在一次感冒後出現了聲音嘶啞,經檢查發現,其聲門閉合不嚴,鼻咽纖維喉鏡檢查聲帶邊緣有突起,症狀尚輕,“導致小書聲音嘶啞的主要原因就是孩子發聲過於用力,發真聲較多,假聲不好。”

圖為活動結束後,小演員們與嗓音醫學專家等合影

韓麗豔指出,孩子從說話到變聲之後,擁有一副好嗓音,應先從最基本的說話狀態、呼吸狀態、起因做起,按照正確用嗓的“三原則”進行訓練,即節省原則:以最小的力發出最大的音響效果;平衡原則:哪用力過度減少之,哪用力不足增加之;協同原則:該用的肌肉用,不該用的肌肉不用。針對日常的嗓音保健,韓豔麗提出了10餘條小建議,建議孩子自己重視,家長和老師一同參與示範。

較小的聲帶息肉通常建議休聲觀察,並在醫師指導下,進行發聲訓練,較大的聲帶息肉以及保守治療2個月無效的聲帶息肉建議手術切除。”葉京英說。

關注孩子的嗓音健康

來自西城區金融街少年宮金鴿合唱團的孩子們,在音樂會現場表演了《小背簍》、《卓瑪》《北京胡同》、《花木蘭》等經典曲目,清亮的童聲引起陣陣掌聲。“孩子的嗓音健康更值得關注,家長和老師都要成為兒童良好語言習慣的引導和示範。”中央音樂學院嗓音研究中心主任、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兼職主任醫師韓麗豔說。

據韓麗豔介紹,胎兒在第三個月就基本完成了喉的大部分解剖結構生長,喉的發育在出生後前3年較為顯著,6歲後變化較少,14--16歲進入顯著發育階段,這也形成了童聲向成人聲過渡的變聲期,“女孩變聲年齡為10-18歲,也有8-15歲開始、12-16.5歲結束;男孩平均變聲年齡為11-15歲。”

“主要有5方面的原因會對孩子的嗓音帶來損害”,韓麗豔說,過度使用嗓子,如發聲過高、過長、過響、過亮;用嗓方式方法不對,過擠、動力用錯了地方;呼吸系統、耳鼻咽喉、胃腸道系統、內分泌、神經系統等疾病均會反應到嗓音疾病上;孩子的性格、情緒與嗓音有密切關係;飲食、氣候、空氣污染、環境雜訊、壓力等也是影響嗓音的因素。6歲的小書(化名)即為一位嗓音疾病患兒,在一次感冒後出現了聲音嘶啞,經檢查發現,其聲門閉合不嚴,鼻咽纖維喉鏡檢查聲帶邊緣有突起,症狀尚輕,“導致小書聲音嘶啞的主要原因就是孩子發聲過於用力,發真聲較多,假聲不好。”

圖為活動結束後,小演員們與嗓音醫學專家等合影

韓麗豔指出,孩子從說話到變聲之後,擁有一副好嗓音,應先從最基本的說話狀態、呼吸狀態、起因做起,按照正確用嗓的“三原則”進行訓練,即節省原則:以最小的力發出最大的音響效果;平衡原則:哪用力過度減少之,哪用力不足增加之;協同原則:該用的肌肉用,不該用的肌肉不用。針對日常的嗓音保健,韓豔麗提出了10餘條小建議,建議孩子自己重視,家長和老師一同參與示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