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鼓掌|南寧地鐵3號線全線“洞通” 預計明年6月開通試運行

今天(4月16日),從南寧軌道公司傳來好消息:4月9日,南寧地鐵3號線金湖廣場站—埌西站區間右線施工的盾構機刀盤緩緩破壁而出。至此,南寧地鐵3號線48個單線區間隧道已全部貫通,

累計掘進里程48公里, 標誌著南寧地鐵3號線全線隧道“洞通”,為試運營奠定了基礎。

南寧地鐵3號線為南寧市西北-東南方向骨幹線,北起高新區科園大道站,南至五象新區平良立交站。線路全長約27.9km,均為地下線,共設置23座車站,其中有7座換乘站,區間隧道均採用盾構法施工。

接下來,南寧地鐵3號線建設以軌通、電通為工期控制點。隨著3號線的全線洞通和23個車站的全部封頂,“軌通”,“電通”和其餘附屬工程也加快了建設的腳步,其中出入口已完成49個,占目標任務48%;完成風亭32座,占目標任務55%;完成區間聯絡通道20個,

占目標任務69%;軌道鋪軌完成47%;機電安裝及裝修施工也已全面開展,為3號線如期開通試運營奠定了基礎。

據瞭解,南寧地鐵3號線將於2019年6月開通試運營。

關於南寧地鐵3號線全線“洞通”的二三事

奮戰713個日夜

自2016年4月26日,廣西規劃館站—慶歌路站區間左線全線第一台盾構機始發至最後一台盾構機順利出洞,歷經713個日夜奮戰,3號線按期實現了“洞通”里程碑節點工程目標。

盾構機掘進速度創造創新高

在以南寧軌道交通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為首的各參建方共同努力下,3號線先後投入的29台盾構機,月均掘進197米/台,其中,掘進速度最快的北秀區間達425米/月,創造了新的“南寧速度”。

攻克小曲線半徑盾構掘進難題

3號線的安北、長東、金埌等5段區間隧道曲線半徑小於350米。而在小曲線半徑中掘進,隧道的軸線較難控制,且盾構掘進時,糾偏量較大,對土體擾動增加易發生較大沉降量。

南寧軌道交通集團針對小曲線半徑區間盾構掘進展開了技術攻關,確保成型隧道線形優美,管片無錯台,隧道無滲漏。

成功下穿密集老舊房屋群

3號線盾構施工穿越屯裡居民房、大雞村房屋群、長堽村居民房、埌東七組居民房等老舊房屋約230棟,近距離側穿多棟高大建築物。各區間隧道施工盾構機下穿建築物前,均按照設計要求對房屋進行細緻調查並進行加固;穿越過程中,

以資訊化指導施工,撐子面水土平衡控制採用渣土改良技術,有效控制了地表及建築物變形,未出現任何開裂,成功確保地面及建築物沉降在允許範圍以內。

長東—區間順利下穿柳南、南廣高鐵

盾構下穿柳南、南廣高鐵段地質差,為粉細砂泥岩複合地層,施工場地狹小。而高鐵運行時速極高,對鐵路股道沉降異常敏感,且隧道穿越鐵路股道位置處拱部是砂層,下部是泥岩層,屬於典型的“上軟下硬”地層,極難將沉降控制在誤差範圍內。

各參建單位迎難而上,嚴格制定一系列技術方案和應急預案,在下穿過程中實行24小時輪流值班,通過自動化檢測即時回饋資料,對每環的出土量、倉壓、速度、注槳壓力及注槳量進行統計分析,進而通過人工複測方式,對各項掘進參數進行優化,最終成功突破重重障礙,成功下穿柳南、南廣高鐵,最大沉降量僅2mm。

金埌—區間順利下穿1號線

盾構下穿既有運營地鐵1號線段地層主要為粉土層,粉砂層、圓礫層,其中圓礫層穩定性差、滲透係數大、富水、具有承壓性,盾構施工易擾動地層引起沉降;同時長時間停機會造成掌子麵坍塌,引起較大地層沉降,必須確保下穿施工的連續性。為了降低盾構機下穿1號線施工風險,引進了直排式泥水盾構機,同時下穿前對1號線進行詳細的調查,制定相應的應急預案、監測方案,並在下穿過程中根據實際情況適時調整掘進參數,最終成功實現了2次下穿1號線,最大沉降量僅2.7mm,開闢了南寧隧道施工首次穿越既有運營地鐵線路的先河。

青市—區間順利下穿邕江

青秀山站-市博物館站區間盾構從市博物館站北端頭始發,下穿邕江,側穿南寧大橋後到達青秀山站接收,是南寧地鐵項目迄今為止里程最長,埋深最大(最大埋深61.8米),圍岩最硬的盾構隧道,沿線穿越河漫灘砂卵石地層、過江段泥岩地層、細砂岩、鈣質泥岩地層及其複合地層,水壓達4.6bar(相當於46 米高的水壓,水埋深30 多米,泥層深10 多米),幾乎涵蓋了南寧盾構施工遇到的所有地層,施工難度大,安全風險高,是3號線如期開通運營的關鍵控制性工程。青市區間隧道在施工過程中大粒徑卵石頻繁堵管、刀盤刀具磨損嚴重。雙線隧道累計開倉換刀13次、更換刀具586把,平均每掘進204環需換刀1次。參建各方經過廣泛論證,採取洞內加固刀盤,推廣使用新型刀盤,並根據地層情況動態配刀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克服了刀盤磨損問題。

來源/南寧地鐵、廣西住建廳

下部是泥岩層,屬於典型的“上軟下硬”地層,極難將沉降控制在誤差範圍內。

各參建單位迎難而上,嚴格制定一系列技術方案和應急預案,在下穿過程中實行24小時輪流值班,通過自動化檢測即時回饋資料,對每環的出土量、倉壓、速度、注槳壓力及注槳量進行統計分析,進而通過人工複測方式,對各項掘進參數進行優化,最終成功突破重重障礙,成功下穿柳南、南廣高鐵,最大沉降量僅2mm。

金埌—區間順利下穿1號線

盾構下穿既有運營地鐵1號線段地層主要為粉土層,粉砂層、圓礫層,其中圓礫層穩定性差、滲透係數大、富水、具有承壓性,盾構施工易擾動地層引起沉降;同時長時間停機會造成掌子麵坍塌,引起較大地層沉降,必須確保下穿施工的連續性。為了降低盾構機下穿1號線施工風險,引進了直排式泥水盾構機,同時下穿前對1號線進行詳細的調查,制定相應的應急預案、監測方案,並在下穿過程中根據實際情況適時調整掘進參數,最終成功實現了2次下穿1號線,最大沉降量僅2.7mm,開闢了南寧隧道施工首次穿越既有運營地鐵線路的先河。

青市—區間順利下穿邕江

青秀山站-市博物館站區間盾構從市博物館站北端頭始發,下穿邕江,側穿南寧大橋後到達青秀山站接收,是南寧地鐵項目迄今為止里程最長,埋深最大(最大埋深61.8米),圍岩最硬的盾構隧道,沿線穿越河漫灘砂卵石地層、過江段泥岩地層、細砂岩、鈣質泥岩地層及其複合地層,水壓達4.6bar(相當於46 米高的水壓,水埋深30 多米,泥層深10 多米),幾乎涵蓋了南寧盾構施工遇到的所有地層,施工難度大,安全風險高,是3號線如期開通運營的關鍵控制性工程。青市區間隧道在施工過程中大粒徑卵石頻繁堵管、刀盤刀具磨損嚴重。雙線隧道累計開倉換刀13次、更換刀具586把,平均每掘進204環需換刀1次。參建各方經過廣泛論證,採取洞內加固刀盤,推廣使用新型刀盤,並根據地層情況動態配刀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克服了刀盤磨損問題。

來源/南寧地鐵、廣西住建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