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深度體驗吉利全新帝豪:銷冠級產品還要如何進步?

新帝豪不論是靜態還是動態表現,產品力完全不能同日而語。

文|之見

和吉利全新帝豪(以下簡稱“新帝豪”)相處一周之後略微心酸,因為以它價格放十幾年前,能買到的車幾乎都慘不忍睹,比如我自己家裡那台千里馬,那可是當年多一分錢都拿不出來的情況下連排除法都用不上的選擇,現在看來,簡直糟踐了7萬多的真金白銀,要是算上通貨膨脹,更是要捶胸頓足。

話說這十幾年開過的車也不少,除了微面類型的商用車,

在和各級別乘用車的比較中知道了千里馬和更好的車差距在哪些地方,也感謝它給我樹立了比較正確的價值觀。今天的新帝豪放在15年前,空間超過MK4的寶來,底盤質感超過MK2的捷達和富康、桑塔納這些“老三樣”,在伊蘭特、福美來,凱越這些當時的“新三樣”面前也不落下風,不知道年輕的朋友們有沒有開過以上車型,在價格是這些越級對手的一小半或者一大半的情況下,貨還能更硬,
只能用那句著名的廣告語來感歎“科技成就生活之美”,我為以前掉坑裡的錢心酸,也為技術的進步而高興。

關於新帝豪的外觀與內飾

新帝豪外觀的整體輪廓變化其實和老款相比並不算大,但一些細節上的刻畫要和諧許多,主要的變化是:之前掛個尖角的前大燈終於變得舒展,後尾燈也從不方不圓變成更加乾脆的橫向排布分體式LED尾燈;而中網保留了吉利的家族特徵,

後視鏡和車尾造型有些小變化,整體上簡潔時尚,最重要的是比老款更顯檔次。

而相比外觀,新帝豪在內飾上的變化要“劇烈”得多,我們完全可以獨立的來看待這台新車的內飾,而不用糾結它過去的樣子。一輛7萬起價的車(其實算上終端優惠幾乎變成了6萬多起價),內飾材料的選擇往往在成本面前變得捉襟見肘,但我們可以看到新帝豪在很多醒目的地方都通過巧奪天工的設計避開了因為低成本化造成的廉價感。

比如把造價不低的柔軟搪塑鋪滿中控台這種大面積佔據眼球的地方,質感跟大眾高爾夫有一拼,不管是摸上去還是看上去,新帝豪都超越了7萬級別車型帶來的感受。其他地方就算不用搪塑也採用水性皮之類的軟材質加以覆蓋,儘量降低了塑膠感的存在,從視覺和觸覺上提升質感。

況且新帝豪在使用便利性方面也緊跟時代步伐,中控臺上專門放手機的槽用起來簡直不要太順手,前排排檔杆下方和中央扶手箱裡面也有多個USB充電介面。哪怕以今天的標準來衡量,帝豪內飾的材質跟設計也超越了很多10萬元級別的車型,質感的進步,看得見摸得著。

配置豐富不失體貼,照顧用戶需求

從全系第二款車型開始,新帝豪的配置清單就幾乎涵蓋了使用者對功能性的全部訴求,主動安全方面,倒車影像是必然的剛需,畢竟帝豪還是比A0級的車身要大上一圈;手動擋車型也配了上坡輔助,新手老手開車都更加輕鬆;ESP的出現不算意外,除非放在十年前,這還是高一兩個級別車型才有的東西。

令我比較意外和驚喜的是新帝豪原車自帶行車記錄儀,我把它定義為主動安全配置,因為有這個設備保駕護航行走江湖心裡比較有底,而且從我使用的大大小小各種品牌的行車記錄儀來看,原廠的必然最可靠,況且造型也不是憑空在擋風玻璃上伸出來那麼突兀,操作也很簡便,直接在中控螢幕上就能觀看記錄儀的畫面,這些體驗都完勝後市場加裝的記錄儀。

在舒適性方面,新款一改老款上後排地板中央隆起較為明顯的鼓包,雖不至於達到純平,但完全不影響中間乘客放腿的姿勢了;而且新帝豪還包含了無鑰匙進入和無鑰匙點火,那種光有無鑰匙點火但沒有無鑰匙進入的流氓行為終究會被越來越見多識廣的消費者唾棄。

中控屏升級成8寸觸控式螢幕後,常用按鍵排布在兩旁,並且都採用了巨大的按鈕,降低了駕駛時的操作難度;自動空調更是良心的堅持使用了兩個碩大的原型旋鈕來控制溫度和風量大小,這些都是對人機工程學最起碼的尊重。

內嵌的高德導航可以即時播報交通路況,只要你打開地圖,哪怕不設置目的地,系統也會自動根據你的前進方向為你播報前方路況。有天我讓老媽也試乘了下這台車,聽到我用語音對話而不是機器語言輸入目的地汽車居然能識別,並且導航在一路上路況播報也很清晰及時,我媽說別看這車便宜,比那些貴的車聰明得多,特別適合你爸這種老人開……

新帝豪在細節處也保持了設計項目運用的一致性

以上所有配置裡除了需要聯網的功能而外,都是新帝豪裡面起價74800的車型就具備的,而實際市場成交價僅僅64800,夫複何求?以前老聽到車企宣傳“以客戶為中心“,實際體驗下來幾乎都是空話,什麼是“以客戶為中心”?就是在大家都要省成本的情況下,有些品牌保留了方向盤前後調節這種大部分用戶一輩子都不知道的功能;但帝豪只保留了方向盤上下調節這個使用率更高的功能,再把省下來的成本用在了倒車影像上,讓所有使用者每次倒車的時候都更加安全,這就叫以客戶為中心。

動態表現:舒適成為核心訴求

車是用來開的,說了那麼多靜態感受我們還是要看看全新帝豪在動態方面的表現。橫向對比同級別其他車型,全新帝豪的底盤表現是舒適取向,懸架偏軟,激烈操控起來車身會失去貼地感,這種設定帶來的好處它能滿足99%的這個級別的用戶日常使用,絕對合情合理,畢竟全新帝豪是一台家用車,不是只照顧駕駛員的飆車工具。

可喜的是新帝豪較軟的底盤在顛簸時的質感超出了這個級別車型通常的表現,是遇到起伏時,懸架處理得很柔和,不會給乘客帶來硬邦邦的感覺;如果遇到很碎的顛簸,輪胎連帶懸架跳動時傳進車廂的噪音並不生脆,是那種比較實的悶響,這種聲音和沉悶的振動搭配在一起容易給乘客建立起質感上更為高級的認知,非常接近合資品牌的緊湊級車型營造出的乘坐感。

電動助力的方向盤很輕巧,男女司機都能輕鬆駕馭;動力總成的表現對於心急的駕駛員需要有個適應過程,這僅限於CVT變速箱的車型,每次踏下油門踏板的瞬間,動力結合的過程稍慢,之後再進入狀態;如果是手動車型就不存在這種情況,全看駕駛技術。

但1.5L自然吸氣發動機不管是動力還是油耗或者維護成本方面都是這個體量車型的合理搭檔,你不可能指望它達到同排量增壓發動機的動力水準,但也省卻了增壓發動機帶來的更高售價和維護費用,哪怕從銷量上來看,這個價位區間的車型主打動力都是實惠的自吸發動機,更強勁的增壓動力代表的僅僅是品牌形象的提升而已。

小結

還是回到文章開頭所說,這輛車要是放到十年或者十五年前,其價格可能賣到十二、三萬甚至十五萬的區間,但今天它卻在六、七萬的細分區間廝殺,新帝豪不論是靜態還是動態表現,產品力完全不能同日而語,市場競爭之激烈,技術下放之迅速,令人感慨。十幾年時間過去,消費者的眼光越發挑剔,像新帝豪這種在車輛細節上更多以用戶為中心,為用戶著想的車型自然而然具備更強的產品力,不僅便宜量又足,而且品質還不錯,對購車預算不可能上下浮動幾大千元的消費者極具殺傷力,一直保持自主品牌轎車銷冠也不無道理,現在它又完成了自我革新,未來得到的市場認可只會多不會少。

質感跟大眾高爾夫有一拼,不管是摸上去還是看上去,新帝豪都超越了7萬級別車型帶來的感受。其他地方就算不用搪塑也採用水性皮之類的軟材質加以覆蓋,儘量降低了塑膠感的存在,從視覺和觸覺上提升質感。

況且新帝豪在使用便利性方面也緊跟時代步伐,中控臺上專門放手機的槽用起來簡直不要太順手,前排排檔杆下方和中央扶手箱裡面也有多個USB充電介面。哪怕以今天的標準來衡量,帝豪內飾的材質跟設計也超越了很多10萬元級別的車型,質感的進步,看得見摸得著。

配置豐富不失體貼,照顧用戶需求

從全系第二款車型開始,新帝豪的配置清單就幾乎涵蓋了使用者對功能性的全部訴求,主動安全方面,倒車影像是必然的剛需,畢竟帝豪還是比A0級的車身要大上一圈;手動擋車型也配了上坡輔助,新手老手開車都更加輕鬆;ESP的出現不算意外,除非放在十年前,這還是高一兩個級別車型才有的東西。

令我比較意外和驚喜的是新帝豪原車自帶行車記錄儀,我把它定義為主動安全配置,因為有這個設備保駕護航行走江湖心裡比較有底,而且從我使用的大大小小各種品牌的行車記錄儀來看,原廠的必然最可靠,況且造型也不是憑空在擋風玻璃上伸出來那麼突兀,操作也很簡便,直接在中控螢幕上就能觀看記錄儀的畫面,這些體驗都完勝後市場加裝的記錄儀。

在舒適性方面,新款一改老款上後排地板中央隆起較為明顯的鼓包,雖不至於達到純平,但完全不影響中間乘客放腿的姿勢了;而且新帝豪還包含了無鑰匙進入和無鑰匙點火,那種光有無鑰匙點火但沒有無鑰匙進入的流氓行為終究會被越來越見多識廣的消費者唾棄。

中控屏升級成8寸觸控式螢幕後,常用按鍵排布在兩旁,並且都採用了巨大的按鈕,降低了駕駛時的操作難度;自動空調更是良心的堅持使用了兩個碩大的原型旋鈕來控制溫度和風量大小,這些都是對人機工程學最起碼的尊重。

內嵌的高德導航可以即時播報交通路況,只要你打開地圖,哪怕不設置目的地,系統也會自動根據你的前進方向為你播報前方路況。有天我讓老媽也試乘了下這台車,聽到我用語音對話而不是機器語言輸入目的地汽車居然能識別,並且導航在一路上路況播報也很清晰及時,我媽說別看這車便宜,比那些貴的車聰明得多,特別適合你爸這種老人開……

新帝豪在細節處也保持了設計項目運用的一致性

以上所有配置裡除了需要聯網的功能而外,都是新帝豪裡面起價74800的車型就具備的,而實際市場成交價僅僅64800,夫複何求?以前老聽到車企宣傳“以客戶為中心“,實際體驗下來幾乎都是空話,什麼是“以客戶為中心”?就是在大家都要省成本的情況下,有些品牌保留了方向盤前後調節這種大部分用戶一輩子都不知道的功能;但帝豪只保留了方向盤上下調節這個使用率更高的功能,再把省下來的成本用在了倒車影像上,讓所有使用者每次倒車的時候都更加安全,這就叫以客戶為中心。

動態表現:舒適成為核心訴求

車是用來開的,說了那麼多靜態感受我們還是要看看全新帝豪在動態方面的表現。橫向對比同級別其他車型,全新帝豪的底盤表現是舒適取向,懸架偏軟,激烈操控起來車身會失去貼地感,這種設定帶來的好處它能滿足99%的這個級別的用戶日常使用,絕對合情合理,畢竟全新帝豪是一台家用車,不是只照顧駕駛員的飆車工具。

可喜的是新帝豪較軟的底盤在顛簸時的質感超出了這個級別車型通常的表現,是遇到起伏時,懸架處理得很柔和,不會給乘客帶來硬邦邦的感覺;如果遇到很碎的顛簸,輪胎連帶懸架跳動時傳進車廂的噪音並不生脆,是那種比較實的悶響,這種聲音和沉悶的振動搭配在一起容易給乘客建立起質感上更為高級的認知,非常接近合資品牌的緊湊級車型營造出的乘坐感。

電動助力的方向盤很輕巧,男女司機都能輕鬆駕馭;動力總成的表現對於心急的駕駛員需要有個適應過程,這僅限於CVT變速箱的車型,每次踏下油門踏板的瞬間,動力結合的過程稍慢,之後再進入狀態;如果是手動車型就不存在這種情況,全看駕駛技術。

但1.5L自然吸氣發動機不管是動力還是油耗或者維護成本方面都是這個體量車型的合理搭檔,你不可能指望它達到同排量增壓發動機的動力水準,但也省卻了增壓發動機帶來的更高售價和維護費用,哪怕從銷量上來看,這個價位區間的車型主打動力都是實惠的自吸發動機,更強勁的增壓動力代表的僅僅是品牌形象的提升而已。

小結

還是回到文章開頭所說,這輛車要是放到十年或者十五年前,其價格可能賣到十二、三萬甚至十五萬的區間,但今天它卻在六、七萬的細分區間廝殺,新帝豪不論是靜態還是動態表現,產品力完全不能同日而語,市場競爭之激烈,技術下放之迅速,令人感慨。十幾年時間過去,消費者的眼光越發挑剔,像新帝豪這種在車輛細節上更多以用戶為中心,為用戶著想的車型自然而然具備更強的產品力,不僅便宜量又足,而且品質還不錯,對購車預算不可能上下浮動幾大千元的消費者極具殺傷力,一直保持自主品牌轎車銷冠也不無道理,現在它又完成了自我革新,未來得到的市場認可只會多不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