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每日知識每日幣:區塊鏈與帳戶革命

4 月 17 日,全球普惠區塊鏈峰會在新躍社科大學開幕,萬向區塊鏈肖風博士發表了《區塊鏈與帳戶革命》主題的演講。他提到,人與人之間基本的經濟關係是交易,快速,有效,低成本的交易活動依賴一套記帳方法和帳戶體系。

現實經濟中每個人最基本的帳戶體系是銀行帳戶體系,而基於建立數字經濟體的大背景,相對應的需要有新的帳戶體系,記帳方法,記帳單位,就是加密帳戶,分散式帳本和數字貨幣。

以下為肖風演講的資訊整理:

非常榮幸今天有機會到全球普惠區塊鏈峰會來做彙報。我想分享我最近個人的看法,區塊鏈與帳戶革命。大家知道人和人之間的最基本最核心的一個經濟關係就是交易,任何交易讓它快速、有效率、低成本,能夠説明處理複雜的交易活動,我們依賴的是一套記帳方法和帳戶體系。在現實經濟當中我們每個人基於最基本的帳戶體系,就是銀行帳戶體系。在這樣銀行帳戶體系基礎之上,

我們有衍生的其他像養老金帳戶、保險帳戶、證券帳戶,甚至包括互聯網的錢包,仍然是基於銀行的帳戶體系建立起來的。但是有幸看見從 2009 年 1 月份,有一套新的記帳方法,基於新的帳戶體系,上面跑著新的記帳單位那就是數位貨幣、分散式帳本和加密帳戶。

這些改變我們發現它是顛覆性、革命性的改變,在這個改變之上我們相信會有很多以前所完全不熟悉,

甚至不知道的新的金融交易模式、經濟交易模式會產生,這就是我今天想要講的看法。人類社會記帳方法的改變,是最近的事情,過去的 500 多年基本上用的是一個叫做複式記帳法的記帳體系,複式記帳衍生是 1594 年,有一個義大利的數學家在威尼斯創建了複式記帳法,當然我們如果看過莎士比亞的戲劇《威尼斯商人》,我們知道在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因為它的地理位置,
在地中海的東岸,所以威尼斯是全球的貿易中心。它們通過地中海,在中東和亞洲進行了很多跨國、跨洲的貿易。我們知道任何跨國、跨洲的貿易到今天為止也仍然是非常複雜的貿易,這種非常複雜的貿易,自然對金融服務的需求非常深度和複雜。

金融又給這樣的複雜貿易提供自己越來越好的服務,滿足貿易對金融服務的需求。首先金融家、銀行家就要問一個問題,

你的這筆貿易你的財務狀況是怎樣、現金流是什麼樣、你是否是盈利的,否則沒有人敢借很多錢給你,這就是非常簡單的基本道理。這位義大利數學家,依據文藝復興時期威尼斯商人在記帳方法上的不斷創新,最後把它總結出了一套叫複式記帳法。

我們知道第一家現代意義上的銀行是誕生在威尼斯的,它有一個非常大的背景就是基於威尼斯在全球貿易當中的角色,以及複式記帳法在威尼斯被創造出來。沒有一整套數位化的管理技術,很難想像銀行業能夠誕生在威尼斯。

複式記帳法到今天為止依然沒有脫離它的框架,我們觀察中國,中國依然到清朝末年我們是用的流水帳,流水帳記什麼呢?記貿易的收入和支出,不會記負債。所以到現在為止,到 2018 年有好幾個大型的民營企業發生問題。當然它們發生問題的原因有很多種,其中也有一種,在它們的眼睛裡沒有負債和權益的區別。他們認為只要錢進了公司的賬上,這錢就是它的,所以它有很高的杠杆,這些杠杆很嚇人。

對沒有複式記帳,沒有資產方、負債方概念的人來說,他不知道他已經處於很高的風險中了。這就是為什麼現代商業或者現代金融服務,不會產生在中國,而中國清朝末年有票號、錢莊。現代銀行業一進到中國以後,這些很大的財富在一夜之間就喪失了競爭力,很重要的原因他們只能靠收支和付出的簡單的流水帳。

複式記帳法最大的特點,把借方、貸方、資產、負債、收入和支付,把一筆錢做了平衡的記錄,它發生的背景就是文藝復興時期。分散式帳本相對於複式記帳法,為什麼說它是革命性的變化呢?首先分散式帳本是基於分散式資料庫,記錄的是一些資料包,不再是簡單的一串數字。第二,記帳的方法,屬於協力廠商記帳。我們知道複式記帳法是各自記各自的賬。第三,共用記帳。所有人在一個帳本上各自記自己的賬,大家共用了很多帳目資訊。第四,它是一個全資訊的帳本,不僅僅記錄資金的流動,也記錄了資訊,有資金流、資訊流,等於其他東西都可以共同記在一個帳本上,記在一個資料庫裡面。

所謂的分散式帳本,我們知道複式記帳法誕生在文藝復興時期,發生於義大利的跨洋、跨洲、跨國的貿易。分散式帳本誕生的背景,我把它叫做數位化遷徙。就是人類社會正在從工業社會走向資訊社會,從物理空間走到資訊空間,走到網際空間,重建一個數位世界。

我們從院子狀態走向比特狀態,從低維走到高維。低維走向高維,我舉兩個發生在中國的案例,一個是外賣,所謂的互聯網生活服務。中國外賣非常方便,可以在家裡面投入手機叫到任何美食,而且在 30 分鐘之內這些美食會送到家裡的客廳。中國網上流傳一句話,打敗康師傅速食麵的不是統一速食麵,而是外賣。因為當你在家庭很方便叫到各國各地的美食之後,你不會在家裡從早到晚吃速食麵,因此速食麵的銷量大幅下降了。但是在創造互聯網外賣的這些人,並不是為了和速食麵競爭,他在更高的維度,在一個三維的空間,他在五維的空間創造他的事情。當他的視野創造出來以後,三維的一些東西自然就消失的。

另外有句話,打敗小偷的不是強大的公安,而是手機支付。我們的錢已經不大裝兜裡了,因此小偷的生意就下滑,小偷的營生就受到了很大的衝擊。可是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的創辦在一個新的互聯網數位世界裡面的服務方式的時候,並不是為了為難小偷,它不會有公安的職責。但是在更高的維度建好商業模式以後,舊世界的很多東西自然就要被淘汰、被消滅。所以中國很著名的科幻小說作家,在他的小說裡面寫到消滅你,與你無關。

我在一個更高的維度,並不是為了消滅你,但是你確實沒有生存之力。這是分散式帳本的大背景,我們在數字世界裡,我們重建了這樣一個數位經濟體,我們需要有新的記帳方法。需要有新的帳戶體系,甚至我們也需要有新的記帳單位。現有的體系、現有的帳戶、現有的記帳單位,比如我們的法幣,美元也好、歐元也好、人民幣也好,已經不足以完成數字世界裡面重建的一整套新的、在更高維度建立起來的經濟體。所謂從工業社會向資訊社會的轉移遷移,它導致了經濟出現了一些什麼新的規律和規則呢?其實過去的十幾、二十年前,在美國已經有不少的互相行業的觀察家或者經濟學家,他們已經有過一些總結。比如谷歌的首席經濟學家,他在十多年以前寫過一本書叫《資訊規則》,凱文凱利也寫過叫《新經濟新規則》,我借用了他的這句話,在這裡做了簡單的總結。

首先在網際空間裡面,從交易成本來說,邊際成本是零。我們知道交易成本理論是經濟學研究非常大的一門學說,同時現代的企業制度是建立在交易成本理論上的。因為我們需要用公司這種方式,把某一部分市場部門內化成為企業內部的流程,來降低交易成本,所以企業才有存在的必要。企業存在的便捷,就是內部的成本必須低於市場成本,如果超過市場成本,企業就沒有必要存在,這是一個公理。當邊際成本為零的時候,我們就要問一個問題,公司這種形式還需要嗎?有可能不需要。

前幾年流行一本書叫《零邊際社會》,零邊際只有在數位世界才可以實現。在過去分享一首歌曲,要刻成 1 萬個 CD,分享給 1 萬個人。只要涉及到原子,涉及到物理狀態,邊際成本一定要增加的。但是通過互聯網分享 1 首歌給 1 萬個人邊際成本是零,你給 1 個人聽和 1 萬個人聽,不會增加成本。零邊際成本直接導致了企業這種組織它的存在價值被質疑。在區塊鏈世界裡面幾乎沒有看見過中心化的商業組織,以比特幣區塊鏈為例,比特幣區塊鏈所有的智慧財產權是開源的,你在這裡找不到誰是股東,因此它是沒有股東會、沒有董事會、沒有管理層、沒有員工、沒有辦公場地、沒有營運收入、沒有營運資金、沒有伺服器。這樣一個非常純粹的去中心化的商業系統,你知道誰是它的員工嗎?誰在運營這個系統嗎?你能找到這個人嗎?你找不到。他在哪個國家、在哪個主權區域註冊呢?我們不知道,它沒有在任何地方註冊。它只是中本聰把系統寫完之後放到互聯網上。

即使在 2009 年 1 月份的時候,我們都不知道創始人是男是女,是年輕人還是老頭,是一個人還是一個組織,是亞洲人還是歐洲人。在傳統的經濟體當中,你敢去投資一個創始人是誰都不知道的創業項目嗎?在傳統基金裡面你不敢這麼做,所以自主組織、自主治理將來在數位世界會成為數位經濟常見的經濟組織狀態,在這個狀態裡面沒有股權,因此你無法用股票的方式來融資,因此你開始用 Token,用代表某種使用權的憑證去融資,這就是 ICO 的來源。如果沒有股票,你不可能用股份去融資,你一定用另外一個憑證,這個憑證目前就是 Coin 或者 Token。整個數位經濟體靠演算法來驅動,它不再是靠董事會、股東會來表決、做決定,然後中層幹部來具體完成任務,它也沒有 HR 部門,沒有財務部門,沒有辦公室。但是它總要有一套規則來運行,它金字塔、層級式的管理制度,但它還要有別的東西,這個別的東西是什麼?——演算法。

所以不僅是比特幣區塊鏈,整個區塊鏈實際上是一整套的演算法來構成的。從非對稱加密演算法,從雜湊、從零知識證明、從共識演算法,不同的目的,有不同的演算法。在這點上我有個觀察,人工智慧最後也是一套演算法驅動的,人工智慧的結果是依靠資料演算法加計算能力,最後輸出人工智慧的結果。就是人工智慧的核心,也是一套演算法,區塊鏈的核心也是一套演算法,當然它們是不同的演算法。區塊鏈是加密演算法多一些,人工智慧是深度學習、自然語言的演算法。所以數位世界規則就是由演算法驅動的,不管是人工智慧還是區塊鏈,這是非常核心的點。沒有公司的情況下,用什麼規則來規範數位世界的經濟活動?

它有網路效應,一個網路的價值是隨著節點數的增加而增加,但它不是一個算數的增加,不是加法式的增加。當一個電話網絡只有一台電話的時候,整個網路哪怕是投資 500 億美元,它一分錢不值。當如果有兩台電話加入這個網路,至少可以完成兩對通訊,甲可以打給乙,乙可以打給甲。但是如果有四台電話加入網路,是不是只會增加四個呢?不是,4 乘 4 是 16,會有 16,所以網路效應帶來的是指數級的增長,而不是簡單的加法的算數增長,是指數級的增長。所以最近五年以來很多互聯網的創業公司,尤其是平臺型的互聯網創業公司,它們的市值可以從一年之內從零到 100 億美元,正在工業經濟時代無法想像,為什麼一個公司可以在一兩年之內變成一兩百億美元,這是因為網路效應。網路效應帶來的價值,就是指數級的增長。

在這個新的世界裡面,一切都被重新定義,被什麼重新定義呢?被資料重新定義。分散式記帳是在為這些新經濟新規則來提供一套記帳方法和帳戶體系,來幫助這個新的經濟更好地運行、更高效地運行、更低成本地運行。記帳方法是一整套方法體系,記帳方法要落地,需要落在帳戶上面。所以帳戶是記帳方法的基礎,在分散式帳本上,帳戶發生了完全嶄新的變化。區塊鏈的帳戶和現在所熟悉的每個人都有的銀行帳戶體系有很大的不同。它的開戶不再是我們去銀行櫃檯,去提供個人的很多資料,經過銀行反洗錢等等,最後才決定我在這家銀行開帳戶。

在區塊鏈開帳戶不需要任何人的許可,我們只需要用非對稱的加密演算法生成一對公開金鑰或者私密金鑰,這個帳戶就算開完了。我想開一個還是一萬個,這是我的事情,這是一個不同點。

第二個不同點,加密帳戶體系實際上它是電腦程式,是一串代碼,對這個帳戶可以進行程式設計,使得它可以智慧化,可以跟智慧合約結合在一起做很多事情。

第三個不同點,這個帳戶已經法人化了,唯一能夠證明我們持有加密貨幣的權屬就是這把私密金鑰,沒有任何協力廠商仲介結構來説明我們確認我們的數字貨幣的權利,也就是我們的產權。就是這把私密金鑰它負所有的法律責任。

在加密帳戶體系上不僅人可以開帳戶,機構可以開帳戶,未來互聯網上千億、上萬億台感測器,這些設備也可以在上面開自己的帳戶,這是和銀行帳戶巨大的不同。將來更多的帳戶、更多的交易是機器和機器之間完成,而不是人和人之間,可能是機器和機器之間完成的。現在發展非常快的物聯網上的邊緣計算,邊緣計算就是上百億、上千億台機器它們要在本地計算,它們不可能把一千億資料,不可能把每分每秒的數據傳到中心化的資料中心,由中心處理以後把結果傳回到物聯網設備。比如無人駕駛汽車,無法想像無人駕駛汽車在路上的時候,會把所有的影像傳回一個中心化的伺服器,再發出指令前面有個人,你要刹車。有很多交易會在機器和機器之間發生,那麼區塊鏈上的帳戶是和機器去設立。

所謂的開戶無需許可,確實有一個問題要問到,如果不做反洗錢,除了合格不合格之外,怎麼辨別一個人好壞,怎麼給他信用評估,怎麼樣決定提供什麼樣的金融服務給他?一個信用高的人,當然要提供更好更寬泛的金融服務給他。可是在區塊鏈上不做 KYC,我怎麼知道這個人怎麼樣?我另外一套方法來確保一個壞人即使開立了區塊鏈帳戶,也不擴大在區塊鏈上作惡。這就像比特幣一樣,每秒鐘的交易,確實沒有對客戶做過 KYC,都是有一套數學演算法,確保一個壞人在區塊鏈上沒有辦法作惡,或者它的作惡成本和收益不成正比,導致他不能去做或者不想去作惡,這是數字世界的一套新的治理規則,和現實世界確實有很大的不同。

這種加密帳戶的記帳方法和我們所熟悉的以銀行帳戶為核心的一整套體系也有很大的區別,它是無中心化的記帳。我們現有的體系當然有記帳的確認者,在這裡沒有。是多方共同記帳,共同來維護一個帳本,使得資訊完全對等透明。完全對等透明就使得我們可以通過演算法博弈論,來使得大家得出最好、最優的結果。如果在一個資訊不透明的環境裡面,如果兩個人去博弈,往往會出來最壞的結果,叫囚徒困境。當兩個囚徒關在兩個牢房的時候,當資訊不對稱的時候,最後的結果是兩個人都選擇的提前招供。如果他們兩個人資訊能夠對稱,比如關在一個牢房裡面,他們可以抗拒不坦白,也許就會回家吃晚飯。為什麼一套數學規則在區塊鏈上,能夠用數學規則取代現在的很多東西呢?就因為它是資訊完全對等的。在對等的情況下,所有人會做最優的選擇,所以我們可以用一套數學規則讓大家在區塊鏈上進行博弈,我們相信他們會選擇一個好的結果,而不是像囚徒困境,資訊不對稱的情況下,選的是差的結果。

還有多種事務在一個帳戶上記帳,使得維度有很多,除了有資金流,可以有資訊流,可以有物流,也可以有社會關係。也可以把社交網路的資訊,這些數位身份的資訊也都和帳戶對應起來。這樣可以用另外一套辦法做風險管理。在中國很多互聯網公司,利用互聯網上的資料,用創新的風險管理的模式,在互聯網上以所謂的 310 的方式來發放信用貸款,壞賬率只有 1 ‰、2 ‰。310 是什麼?3 分鐘申請,1 秒鐘決定,0 人工干預,這就是數位經濟。我不久前看過螞蟻金服網上貸款的系統,也看過騰訊的微眾銀行的網路貸款系統,我也申請過我微眾銀行的信用貸款,5 秒鐘他告訴我你有 20 萬,信用貸款最高額度是 20 萬,你如果要的話,幾秒鐘就可以給你。區塊鏈就是這樣的,通過區塊鏈要的就是秒級別的回應,而不是我去申請一筆貸款需要兩個星期才能拿到這個貸款,我希望在 10 秒鐘之內,現在互聯網確實能夠做到這一點。是因為它有另外的身份資料,銀行只有身份證號碼如此而已,但是一個互聯網公司,它對你的身份資料的累計可能是七個維度或者 17 個維度,當然它給你的信用等級評估比銀行要好。

區塊鏈的帳戶體系真正實現了穿透原則的帳戶體系,銀行都希望能夠穿透,可是有誰能夠穿透得像區塊鏈帳戶那樣呢?最原始的資料、最原始的資料、最原始的資訊都可以掌握穿透到,而且不可篡改,永久保存,可以追溯,它是完全不同的世界。算帳依靠共識演算法,交易清算結算是同時完成的。因為是同步完成的,所以區塊鏈上記帳的時間單位是秒,不是天,不是日。我們現有記帳帳戶體系是以每天作為記帳單位,可能在分散式帳本是以秒為記帳單位的,所以能夠做到 7 乘 24 小時這個系統可以交易,因為我們沒有必要把系統停下來做清算、結算。

在這樣一個嶄新的帳戶裡面,它所運用的記帳單位是數位貨幣,不可能是別的東西。所以有人說能不能創造一個沒有幣的區塊鏈呢?你當然可以。但是它和現在的系統有本質的差別呢?一個沒有幣的區塊鏈,沒有數位貨幣作為記帳單位的區塊鏈,它已經不是區塊鏈了,它只是對你現有系統邊際效應有所改善、有所提升的一個新的工具,你可以用,但它不是區塊鏈。是區塊鏈,一定有幣。

剛才我們瞭解到新加坡金管局的推動下,做聯盟鏈,對貿易金融做很多嘗試。我個人觀點,即使貿易金融在多方參與,銀行、港口、船運公司、貨主,多方參與的聯盟鏈的環境下,如果使用一個結算幣一定會比你接受法幣這個系統效率更高,成本更低,更智慧化、自動化。當然它不是使用比特幣或者其他幣,它的幣市值是很穩定的。它具備了數字或了一些特性,它是可程式設計的貨幣,我們無法對美元、新幣、人民幣,把它變成智慧合約。但是我們可以把一個數字貨幣對它進行程式設計,能夠程式設計,才可以省去大量的中後臺的清算結算人員,使得結算和交易確認同步。在聯盟鏈上有幣會更有效率,沒有幣,跟你現在的 IT 改進計畫我認為沒有本質上的差別,不會有數量級以上的改善。數字貨幣我認為最大的特點它可程式設計,它本身不是一串數字,是一段電腦程式,是一段代碼,所以我們可以對它進行程式設計。因為可以程式設計,它就是智慧化的貨幣,因為是智慧化的貨幣,所以結算確認,清算交易就完成了。一切從可程式設計貨幣,就變成了可程式設計的金融,從可程式設計的金融就進化到了可程式設計的經濟。這個前景才是區塊鏈帶給我們最有價值的東西,否則它和其他電腦技術的進步就沒有區別了。

數字貨幣的發行流通有幾個特點:

第一,去中心化發行,屬於私人貨幣中的 " 無主貨幣 "。比如 Q 幣,它只能用法幣換成 Q 幣,Q 幣不能倒換成法幣,這是人民銀行對 Q 幣的要求。Q 幣只能在騰訊的生態圈裡面使用,不能超出騰訊之外,不能用 Q 幣去商場買東西,它屬於私人貨幣的一類。

第二,它屬於去仲介化發行。數位貨幣在發行和流通環節當中,取消了貨幣創造的環節。央行發行基礎貨幣,銀行和其他整個金融體系來進行貨幣創造,把一個基礎貨幣變成三個或者五個貨幣乘數的效應。

第三,基於區塊鏈的發行,沒有假鈔、偽鈔、殘鈔。

第四,交易無摩擦,效率高,成本幾乎為零。它必須用這種貨幣才能配合上數字經濟的零邊際成本、零交易成本的商業模式。如果你的貨幣流通用的是其他方式,有仲介、有貨幣創造的過程,就必然會有摩擦,會有成本,它不足以支持零邊際成本、零交易成本的數位經濟的模式。

第五,智慧化、自動化、適合數位化的場景。

分散式帳本、密碼學帳戶體系和數位貨幣帶來的就是這樣一個新的世界。

以及複式記帳法在威尼斯被創造出來。沒有一整套數位化的管理技術,很難想像銀行業能夠誕生在威尼斯。

複式記帳法到今天為止依然沒有脫離它的框架,我們觀察中國,中國依然到清朝末年我們是用的流水帳,流水帳記什麼呢?記貿易的收入和支出,不會記負債。所以到現在為止,到 2018 年有好幾個大型的民營企業發生問題。當然它們發生問題的原因有很多種,其中也有一種,在它們的眼睛裡沒有負債和權益的區別。他們認為只要錢進了公司的賬上,這錢就是它的,所以它有很高的杠杆,這些杠杆很嚇人。

對沒有複式記帳,沒有資產方、負債方概念的人來說,他不知道他已經處於很高的風險中了。這就是為什麼現代商業或者現代金融服務,不會產生在中國,而中國清朝末年有票號、錢莊。現代銀行業一進到中國以後,這些很大的財富在一夜之間就喪失了競爭力,很重要的原因他們只能靠收支和付出的簡單的流水帳。

複式記帳法最大的特點,把借方、貸方、資產、負債、收入和支付,把一筆錢做了平衡的記錄,它發生的背景就是文藝復興時期。分散式帳本相對於複式記帳法,為什麼說它是革命性的變化呢?首先分散式帳本是基於分散式資料庫,記錄的是一些資料包,不再是簡單的一串數字。第二,記帳的方法,屬於協力廠商記帳。我們知道複式記帳法是各自記各自的賬。第三,共用記帳。所有人在一個帳本上各自記自己的賬,大家共用了很多帳目資訊。第四,它是一個全資訊的帳本,不僅僅記錄資金的流動,也記錄了資訊,有資金流、資訊流,等於其他東西都可以共同記在一個帳本上,記在一個資料庫裡面。

所謂的分散式帳本,我們知道複式記帳法誕生在文藝復興時期,發生於義大利的跨洋、跨洲、跨國的貿易。分散式帳本誕生的背景,我把它叫做數位化遷徙。就是人類社會正在從工業社會走向資訊社會,從物理空間走到資訊空間,走到網際空間,重建一個數位世界。

我們從院子狀態走向比特狀態,從低維走到高維。低維走向高維,我舉兩個發生在中國的案例,一個是外賣,所謂的互聯網生活服務。中國外賣非常方便,可以在家裡面投入手機叫到任何美食,而且在 30 分鐘之內這些美食會送到家裡的客廳。中國網上流傳一句話,打敗康師傅速食麵的不是統一速食麵,而是外賣。因為當你在家庭很方便叫到各國各地的美食之後,你不會在家裡從早到晚吃速食麵,因此速食麵的銷量大幅下降了。但是在創造互聯網外賣的這些人,並不是為了和速食麵競爭,他在更高的維度,在一個三維的空間,他在五維的空間創造他的事情。當他的視野創造出來以後,三維的一些東西自然就消失的。

另外有句話,打敗小偷的不是強大的公安,而是手機支付。我們的錢已經不大裝兜裡了,因此小偷的生意就下滑,小偷的營生就受到了很大的衝擊。可是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的創辦在一個新的互聯網數位世界裡面的服務方式的時候,並不是為了為難小偷,它不會有公安的職責。但是在更高的維度建好商業模式以後,舊世界的很多東西自然就要被淘汰、被消滅。所以中國很著名的科幻小說作家,在他的小說裡面寫到消滅你,與你無關。

我在一個更高的維度,並不是為了消滅你,但是你確實沒有生存之力。這是分散式帳本的大背景,我們在數字世界裡,我們重建了這樣一個數位經濟體,我們需要有新的記帳方法。需要有新的帳戶體系,甚至我們也需要有新的記帳單位。現有的體系、現有的帳戶、現有的記帳單位,比如我們的法幣,美元也好、歐元也好、人民幣也好,已經不足以完成數字世界裡面重建的一整套新的、在更高維度建立起來的經濟體。所謂從工業社會向資訊社會的轉移遷移,它導致了經濟出現了一些什麼新的規律和規則呢?其實過去的十幾、二十年前,在美國已經有不少的互相行業的觀察家或者經濟學家,他們已經有過一些總結。比如谷歌的首席經濟學家,他在十多年以前寫過一本書叫《資訊規則》,凱文凱利也寫過叫《新經濟新規則》,我借用了他的這句話,在這裡做了簡單的總結。

首先在網際空間裡面,從交易成本來說,邊際成本是零。我們知道交易成本理論是經濟學研究非常大的一門學說,同時現代的企業制度是建立在交易成本理論上的。因為我們需要用公司這種方式,把某一部分市場部門內化成為企業內部的流程,來降低交易成本,所以企業才有存在的必要。企業存在的便捷,就是內部的成本必須低於市場成本,如果超過市場成本,企業就沒有必要存在,這是一個公理。當邊際成本為零的時候,我們就要問一個問題,公司這種形式還需要嗎?有可能不需要。

前幾年流行一本書叫《零邊際社會》,零邊際只有在數位世界才可以實現。在過去分享一首歌曲,要刻成 1 萬個 CD,分享給 1 萬個人。只要涉及到原子,涉及到物理狀態,邊際成本一定要增加的。但是通過互聯網分享 1 首歌給 1 萬個人邊際成本是零,你給 1 個人聽和 1 萬個人聽,不會增加成本。零邊際成本直接導致了企業這種組織它的存在價值被質疑。在區塊鏈世界裡面幾乎沒有看見過中心化的商業組織,以比特幣區塊鏈為例,比特幣區塊鏈所有的智慧財產權是開源的,你在這裡找不到誰是股東,因此它是沒有股東會、沒有董事會、沒有管理層、沒有員工、沒有辦公場地、沒有營運收入、沒有營運資金、沒有伺服器。這樣一個非常純粹的去中心化的商業系統,你知道誰是它的員工嗎?誰在運營這個系統嗎?你能找到這個人嗎?你找不到。他在哪個國家、在哪個主權區域註冊呢?我們不知道,它沒有在任何地方註冊。它只是中本聰把系統寫完之後放到互聯網上。

即使在 2009 年 1 月份的時候,我們都不知道創始人是男是女,是年輕人還是老頭,是一個人還是一個組織,是亞洲人還是歐洲人。在傳統的經濟體當中,你敢去投資一個創始人是誰都不知道的創業項目嗎?在傳統基金裡面你不敢這麼做,所以自主組織、自主治理將來在數位世界會成為數位經濟常見的經濟組織狀態,在這個狀態裡面沒有股權,因此你無法用股票的方式來融資,因此你開始用 Token,用代表某種使用權的憑證去融資,這就是 ICO 的來源。如果沒有股票,你不可能用股份去融資,你一定用另外一個憑證,這個憑證目前就是 Coin 或者 Token。整個數位經濟體靠演算法來驅動,它不再是靠董事會、股東會來表決、做決定,然後中層幹部來具體完成任務,它也沒有 HR 部門,沒有財務部門,沒有辦公室。但是它總要有一套規則來運行,它金字塔、層級式的管理制度,但它還要有別的東西,這個別的東西是什麼?——演算法。

所以不僅是比特幣區塊鏈,整個區塊鏈實際上是一整套的演算法來構成的。從非對稱加密演算法,從雜湊、從零知識證明、從共識演算法,不同的目的,有不同的演算法。在這點上我有個觀察,人工智慧最後也是一套演算法驅動的,人工智慧的結果是依靠資料演算法加計算能力,最後輸出人工智慧的結果。就是人工智慧的核心,也是一套演算法,區塊鏈的核心也是一套演算法,當然它們是不同的演算法。區塊鏈是加密演算法多一些,人工智慧是深度學習、自然語言的演算法。所以數位世界規則就是由演算法驅動的,不管是人工智慧還是區塊鏈,這是非常核心的點。沒有公司的情況下,用什麼規則來規範數位世界的經濟活動?

它有網路效應,一個網路的價值是隨著節點數的增加而增加,但它不是一個算數的增加,不是加法式的增加。當一個電話網絡只有一台電話的時候,整個網路哪怕是投資 500 億美元,它一分錢不值。當如果有兩台電話加入這個網路,至少可以完成兩對通訊,甲可以打給乙,乙可以打給甲。但是如果有四台電話加入網路,是不是只會增加四個呢?不是,4 乘 4 是 16,會有 16,所以網路效應帶來的是指數級的增長,而不是簡單的加法的算數增長,是指數級的增長。所以最近五年以來很多互聯網的創業公司,尤其是平臺型的互聯網創業公司,它們的市值可以從一年之內從零到 100 億美元,正在工業經濟時代無法想像,為什麼一個公司可以在一兩年之內變成一兩百億美元,這是因為網路效應。網路效應帶來的價值,就是指數級的增長。

在這個新的世界裡面,一切都被重新定義,被什麼重新定義呢?被資料重新定義。分散式記帳是在為這些新經濟新規則來提供一套記帳方法和帳戶體系,來幫助這個新的經濟更好地運行、更高效地運行、更低成本地運行。記帳方法是一整套方法體系,記帳方法要落地,需要落在帳戶上面。所以帳戶是記帳方法的基礎,在分散式帳本上,帳戶發生了完全嶄新的變化。區塊鏈的帳戶和現在所熟悉的每個人都有的銀行帳戶體系有很大的不同。它的開戶不再是我們去銀行櫃檯,去提供個人的很多資料,經過銀行反洗錢等等,最後才決定我在這家銀行開帳戶。

在區塊鏈開帳戶不需要任何人的許可,我們只需要用非對稱的加密演算法生成一對公開金鑰或者私密金鑰,這個帳戶就算開完了。我想開一個還是一萬個,這是我的事情,這是一個不同點。

第二個不同點,加密帳戶體系實際上它是電腦程式,是一串代碼,對這個帳戶可以進行程式設計,使得它可以智慧化,可以跟智慧合約結合在一起做很多事情。

第三個不同點,這個帳戶已經法人化了,唯一能夠證明我們持有加密貨幣的權屬就是這把私密金鑰,沒有任何協力廠商仲介結構來説明我們確認我們的數字貨幣的權利,也就是我們的產權。就是這把私密金鑰它負所有的法律責任。

在加密帳戶體系上不僅人可以開帳戶,機構可以開帳戶,未來互聯網上千億、上萬億台感測器,這些設備也可以在上面開自己的帳戶,這是和銀行帳戶巨大的不同。將來更多的帳戶、更多的交易是機器和機器之間完成,而不是人和人之間,可能是機器和機器之間完成的。現在發展非常快的物聯網上的邊緣計算,邊緣計算就是上百億、上千億台機器它們要在本地計算,它們不可能把一千億資料,不可能把每分每秒的數據傳到中心化的資料中心,由中心處理以後把結果傳回到物聯網設備。比如無人駕駛汽車,無法想像無人駕駛汽車在路上的時候,會把所有的影像傳回一個中心化的伺服器,再發出指令前面有個人,你要刹車。有很多交易會在機器和機器之間發生,那麼區塊鏈上的帳戶是和機器去設立。

所謂的開戶無需許可,確實有一個問題要問到,如果不做反洗錢,除了合格不合格之外,怎麼辨別一個人好壞,怎麼給他信用評估,怎麼樣決定提供什麼樣的金融服務給他?一個信用高的人,當然要提供更好更寬泛的金融服務給他。可是在區塊鏈上不做 KYC,我怎麼知道這個人怎麼樣?我另外一套方法來確保一個壞人即使開立了區塊鏈帳戶,也不擴大在區塊鏈上作惡。這就像比特幣一樣,每秒鐘的交易,確實沒有對客戶做過 KYC,都是有一套數學演算法,確保一個壞人在區塊鏈上沒有辦法作惡,或者它的作惡成本和收益不成正比,導致他不能去做或者不想去作惡,這是數字世界的一套新的治理規則,和現實世界確實有很大的不同。

這種加密帳戶的記帳方法和我們所熟悉的以銀行帳戶為核心的一整套體系也有很大的區別,它是無中心化的記帳。我們現有的體系當然有記帳的確認者,在這裡沒有。是多方共同記帳,共同來維護一個帳本,使得資訊完全對等透明。完全對等透明就使得我們可以通過演算法博弈論,來使得大家得出最好、最優的結果。如果在一個資訊不透明的環境裡面,如果兩個人去博弈,往往會出來最壞的結果,叫囚徒困境。當兩個囚徒關在兩個牢房的時候,當資訊不對稱的時候,最後的結果是兩個人都選擇的提前招供。如果他們兩個人資訊能夠對稱,比如關在一個牢房裡面,他們可以抗拒不坦白,也許就會回家吃晚飯。為什麼一套數學規則在區塊鏈上,能夠用數學規則取代現在的很多東西呢?就因為它是資訊完全對等的。在對等的情況下,所有人會做最優的選擇,所以我們可以用一套數學規則讓大家在區塊鏈上進行博弈,我們相信他們會選擇一個好的結果,而不是像囚徒困境,資訊不對稱的情況下,選的是差的結果。

還有多種事務在一個帳戶上記帳,使得維度有很多,除了有資金流,可以有資訊流,可以有物流,也可以有社會關係。也可以把社交網路的資訊,這些數位身份的資訊也都和帳戶對應起來。這樣可以用另外一套辦法做風險管理。在中國很多互聯網公司,利用互聯網上的資料,用創新的風險管理的模式,在互聯網上以所謂的 310 的方式來發放信用貸款,壞賬率只有 1 ‰、2 ‰。310 是什麼?3 分鐘申請,1 秒鐘決定,0 人工干預,這就是數位經濟。我不久前看過螞蟻金服網上貸款的系統,也看過騰訊的微眾銀行的網路貸款系統,我也申請過我微眾銀行的信用貸款,5 秒鐘他告訴我你有 20 萬,信用貸款最高額度是 20 萬,你如果要的話,幾秒鐘就可以給你。區塊鏈就是這樣的,通過區塊鏈要的就是秒級別的回應,而不是我去申請一筆貸款需要兩個星期才能拿到這個貸款,我希望在 10 秒鐘之內,現在互聯網確實能夠做到這一點。是因為它有另外的身份資料,銀行只有身份證號碼如此而已,但是一個互聯網公司,它對你的身份資料的累計可能是七個維度或者 17 個維度,當然它給你的信用等級評估比銀行要好。

區塊鏈的帳戶體系真正實現了穿透原則的帳戶體系,銀行都希望能夠穿透,可是有誰能夠穿透得像區塊鏈帳戶那樣呢?最原始的資料、最原始的資料、最原始的資訊都可以掌握穿透到,而且不可篡改,永久保存,可以追溯,它是完全不同的世界。算帳依靠共識演算法,交易清算結算是同時完成的。因為是同步完成的,所以區塊鏈上記帳的時間單位是秒,不是天,不是日。我們現有記帳帳戶體系是以每天作為記帳單位,可能在分散式帳本是以秒為記帳單位的,所以能夠做到 7 乘 24 小時這個系統可以交易,因為我們沒有必要把系統停下來做清算、結算。

在這樣一個嶄新的帳戶裡面,它所運用的記帳單位是數位貨幣,不可能是別的東西。所以有人說能不能創造一個沒有幣的區塊鏈呢?你當然可以。但是它和現在的系統有本質的差別呢?一個沒有幣的區塊鏈,沒有數位貨幣作為記帳單位的區塊鏈,它已經不是區塊鏈了,它只是對你現有系統邊際效應有所改善、有所提升的一個新的工具,你可以用,但它不是區塊鏈。是區塊鏈,一定有幣。

剛才我們瞭解到新加坡金管局的推動下,做聯盟鏈,對貿易金融做很多嘗試。我個人觀點,即使貿易金融在多方參與,銀行、港口、船運公司、貨主,多方參與的聯盟鏈的環境下,如果使用一個結算幣一定會比你接受法幣這個系統效率更高,成本更低,更智慧化、自動化。當然它不是使用比特幣或者其他幣,它的幣市值是很穩定的。它具備了數字或了一些特性,它是可程式設計的貨幣,我們無法對美元、新幣、人民幣,把它變成智慧合約。但是我們可以把一個數字貨幣對它進行程式設計,能夠程式設計,才可以省去大量的中後臺的清算結算人員,使得結算和交易確認同步。在聯盟鏈上有幣會更有效率,沒有幣,跟你現在的 IT 改進計畫我認為沒有本質上的差別,不會有數量級以上的改善。數字貨幣我認為最大的特點它可程式設計,它本身不是一串數字,是一段電腦程式,是一段代碼,所以我們可以對它進行程式設計。因為可以程式設計,它就是智慧化的貨幣,因為是智慧化的貨幣,所以結算確認,清算交易就完成了。一切從可程式設計貨幣,就變成了可程式設計的金融,從可程式設計的金融就進化到了可程式設計的經濟。這個前景才是區塊鏈帶給我們最有價值的東西,否則它和其他電腦技術的進步就沒有區別了。

數字貨幣的發行流通有幾個特點:

第一,去中心化發行,屬於私人貨幣中的 " 無主貨幣 "。比如 Q 幣,它只能用法幣換成 Q 幣,Q 幣不能倒換成法幣,這是人民銀行對 Q 幣的要求。Q 幣只能在騰訊的生態圈裡面使用,不能超出騰訊之外,不能用 Q 幣去商場買東西,它屬於私人貨幣的一類。

第二,它屬於去仲介化發行。數位貨幣在發行和流通環節當中,取消了貨幣創造的環節。央行發行基礎貨幣,銀行和其他整個金融體系來進行貨幣創造,把一個基礎貨幣變成三個或者五個貨幣乘數的效應。

第三,基於區塊鏈的發行,沒有假鈔、偽鈔、殘鈔。

第四,交易無摩擦,效率高,成本幾乎為零。它必須用這種貨幣才能配合上數字經濟的零邊際成本、零交易成本的商業模式。如果你的貨幣流通用的是其他方式,有仲介、有貨幣創造的過程,就必然會有摩擦,會有成本,它不足以支持零邊際成本、零交易成本的數位經濟的模式。

第五,智慧化、自動化、適合數位化的場景。

分散式帳本、密碼學帳戶體系和數位貨幣帶來的就是這樣一個新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