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短史記458:嫌棄太后侄子的官二代,實力演繹不作不死

從魏晉時期開始,人才選拔越來越注重門第出身,只要你出身高貴,高官厚祿一定等著你,一旦你出身寒門,奮鬥終身也很難登上檯面。

在這樣的社會風氣之下,一些世家大族子弟都患上了富貴病,

皇上重用我是理所當然,不重用我就是沒有天理,一定要大聲說出來,直至把自己作死。

南朝劉宋時期,江南有兩大頂級豪門,陳郡謝氏和琅琊王氏。之前我們見識過了謝靈運的花式作死,這一次我們再領教一下王僧達的活夠了大法。

王僧達是東晉丞相王導的玄孫,父親王弘官至司空、車騎大將軍,岳父是臨川王劉義慶。王僧達自幼以聰慧著稱,再加上家世顯赫,從小見慣大世面,活得神采飛揚。

不到二十歲,王僧達就開始擔任始興王劉濬的後軍參軍,然後是太子舍人、太子洗馬、宣城太守。別人眼中的坐火箭,在他眼裡不過是常規操作。

宋孝武帝劉駿即位後,有擁立之功的王僧達被任命為尚書僕射,

隨後外調為使持節、南蠻校尉,加征虜將軍。由於劉義宣賴在荊州不走,王僧達因故未能成行,被改任為護軍將軍。

對此,王僧達很不滿,什麼情況?讓我給你劉駿當保鏢頭子?於是,在寫給劉駿的奏章裡,他經常這樣自述家世:“亡父亡祖,司徒司空。”暗示劉駿馬上給自己升官。

劉駿也是有脾氣的,不僅不升他的官,反而屢次降職,五年內貶了他七次。王僧達羞憤難當,從此在奏章裡大肆抨擊朝政,對劉駿的施政方針指手畫腳,劉駿憋了一肚子火。

然而,王僧達對這一切毫不自知,不知不覺迎來了自己的死期。有一次,太后的娘家侄子去拜訪王僧達,聊天聊得興起,直接坐到了王僧達的床榻上。

王僧達不高興了,你是什麼出身?敢跟我套近乎。太后侄子前腳剛走,王僧達就將那張床扔了。太后聽說後勃然大怒,沖到劉駿面前大喊:“一定要給老娘殺了那傢伙!”

機會很快就來了。西元458年,一個名叫高闍的農民和和尚曇標、殿中將軍苗允勾結在一起,意欲謀反稱帝。很快,謀反鬧劇收場,高闍等數十人被殺。

看著這份謀反名單,劉駿默不作聲的將王僧達的名字也加上了。是年八月,王僧達被賜死於獄中,享年35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