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債券通推出時間未明確 銀行間債市率先開放呼聲高

證券時報記者 潘玉蓉

見習記者 王玉玲

今年3月的兩會新聞發佈會上,

李克強總理宣佈年內將推出連接大陸和香港兩地債市的“債券通”,允許境外資金在境外購買內地的債券。日前,香港政府新任特首赴京述職,李克強總理也再度表示“債券通”將於年內落地。

證券時報記者從業內瞭解到,“債券通”具體推出時間仍待高層批復。不過市場人士預計,債券通將大概率首先開放市場容量和深度更大的銀行間債券市場,再開放交易所市場。

技術非最大障礙

一位參與過債券通方案討論的金融機構高管表示,技術問題和方案出臺並不是債券通主要障礙,確定額度是最難走的一步。

這位高管表示,當前市場對人民幣匯率貶值的預期,與資本外流存在相互強化的風險。這個時期,外匯保衛的工作更顯重要,不僅關係著金融安全,還關係國家安全。從這個角度看,推行先開通北向買賣的“先北後南”的做法,

更加具有可行性。

“債券通”到底該怎麼“通”?有業內人士表示,國內債市在形式上呈現銀行間債券市場和交易所債券市場的分割狀態,其中銀行間債券市場占主導。債券通首先選擇市場容量和深度更大的銀行間交易市場,對於海外投資者而言更具現實意義。

央行資料顯示,2016年,債券市場發行各類債券規模達36.1萬億元,較上年增長54.2%,增速較上年降低42.4個百分點。其中,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債券32.2萬億元,

同比增長53.8%。2016年12月末,債券市場託管餘額為63.7萬億元,其中銀行間債券市場託管餘額為56.3萬億元。

但是,當前銀行間債券市場是場外市場(OTC),採用分散報價的方式,沒有現成的報價撮合系統,海外投資者會否接受這種方式?

穆迪副董事總經理鐘汶權表示,債券通技術上會比股票複雜,還有更多監管和法律因素要考慮。

債券不同於股票,交易通常是通過OTC來完成,

定價則通過跟市場做市商來商議,而不是像股票那樣很容易知道公開透明的市價。同時,跨境買賣中間可能會牽涉到兩地的市場做市商和交易所或是清算所,在保障定價的透明度和減少交易費用上,需要有更多的安排(如公開的報價平臺),保障投資者能得到最透明的交易資訊去進行買賣。

香港投資者心態開放

一位香港券商業內人士稱,香港投資者對於債券通的歡迎態度是顯而易見的。

作為投資者,對自由的交易工具和市場都會保持開放心態。

但他也表示,投資者對內地政策的穩定性存有顧慮,一方面不希望看到規則輕易變動,另一方面希望資金的進出通道能通暢。

鐘汶權表示,對於國企發行的信用債,國內投資者對政府支持的重視程度會多於對基本面的考慮,而海外投資者的投資考慮則是自下而上的,會先考慮基本面再考慮政府支援,所以他們對信用風險和定價有不同的判斷。

“只要市場環境是有效率的,投資者的文化差異和觀點不同並不會有什麼影響。反之市場投資者對期限、價格等要求和預期不同,會促進更多的交易。”鐘汶權稱。

根據和香港投資者交流情況,鐘汶權表示,由於利率債的風險低和流通性高,海外投資者比較傾向于交易利率債。對於信用債,他們的關注點在於信用披露和對投資者的保護機制,比如是否缺乏條款約束發行人、違約後的清算如何安排等。

所以他們對信用風險和定價有不同的判斷。

“只要市場環境是有效率的,投資者的文化差異和觀點不同並不會有什麼影響。反之市場投資者對期限、價格等要求和預期不同,會促進更多的交易。”鐘汶權稱。

根據和香港投資者交流情況,鐘汶權表示,由於利率債的風險低和流通性高,海外投資者比較傾向于交易利率債。對於信用債,他們的關注點在於信用披露和對投資者的保護機制,比如是否缺乏條款約束發行人、違約後的清算如何安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