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同樣講兒科醫生的電視劇,韓國拍得甩中國幾條街,被美劇翻拍!

同樣是關於小兒外科的電視劇,相比國產劇《兒科醫生》豆瓣3.5分的尷尬,2013年的韓劇《好醫生》在豆瓣上評分高達8.0。而就在去年,美劇《豪斯醫生》的主創根據這部韓劇改編的另一部劇《良醫》播出,

在豆瓣評分甚至一路飆至8.8。雖然韓劇當年播出時被認為高開低走,但瑕不掩瑜,至少前十集相當精彩感人。

這劇讓我覺得非常棒的一點是,不僅講述了醫生們如何給予小兒外科的患兒們治癒的未來、健康的世界,而且涉及到了醫生的自我掙扎、自我拯救。

平均兩三集講完一個患兒案例,醫生們隨著劇情逐漸成長、自我歸正,觀眾在其中除了感受到醫生對於患者的用心和付出,也能隨著主角的經歷體會到醫療行業裡不為人知的酸甜苦辣。

故事從男主角朴施溫在車站對一個被倒下來的玻璃鏡砸中的小男孩進行急救開始講起。

這一天,他準備去成元大學醫院上班,成為一個正式的住院醫生。

看到男主角出場時走路脖子歪在一邊,眼神一片懵懂和膽怯,完全不似大人的說話語氣,就會想……這人莫不是個傻子吧。

沒錯,某種程度上,

他的確算是個傻子。施溫童年的時候,患有發育障礙和自閉症,常常受到夥伴們的嘲笑和欺負,爸爸是個家暴男,一言不合就打人,媽媽在施溫哥哥去世之後,不堪忍受精神和肉體的雙重折磨,含淚離開了這個家,而他的爸爸……有還不如沒有呢。

孤苦無依的施溫進入社會福利院,但值得慶倖的是,成元大學醫院院長主動當起了他的老師,對他呵護備至,並承擔了他從小到大生活和教育的費用,

慢慢還發現了他在醫學上的天賦。於是,院長決定要培養施溫,幫助他實現成為醫生的理想。

施溫雖患有學者綜合症的自閉及發育障礙,但卻有著超乎常人的認知及感悟能力。到大學畢業時,腦海裡已經記下了所有醫學類書籍和專業論文,簡直是行走的“醫學百科大全”。

其實,這不是第一次影視劇作品中出現“學者綜合症”,奧斯卡影片《雨人》中主人公患有嚴重的自閉症同時卻擁有超強的記憶力,

他熟記超過15000本書,可以說出經過的美國每個都市、城鎮或是郡縣的高速公路編號,還包括電話及郵政的區域號碼、電視臺的代號,以及當地的電話網絡公司名稱。

但事實上,患有自閉症的人,並不都會成為天才,他們當中只有10%的人會在某一方面顯現出驚人的天賦。

看到這裡,我不禁陷入了沉思,這不就是個出身悲慘長大開掛的天才少年嗎?

後面再接下去,這劇不就該是男主角進入醫院後先做個大手術一舉成名、驚動整個醫院,然後接二連三解決連教授專家都解決不了的疑難雜症,以此奠定傳奇天才男主的地位嗎。

呵呵……恰恰相反。

但這卻恰恰反映了編劇的確關注了自閉症患者這一群體。自閉患者無法與別人建立起正常的人際關係,甚至某些患者很容易情緒激動進而產生衝動行為甚至攻擊行為。劇裡,編劇不僅寫出了男主角自身飽受自閉症的困擾,還著重描繪了普通人對於自閉症患者的態度,尤其是當患有自閉症的人加入到正常的社會工作中所面臨的一系列矛盾和現實問題。

施溫進了醫院之後,因為自身的病症障礙,惹來了很多麻煩,即使在醫學方面天賦異稟,還是得不到同事和教授的認可。明明非常喜愛小孩子,卻因為意外事故被患兒家長們誤解自閉的他會對醫院的孩子們造成危害。

對於無法和周圍人建立正常的關係的施溫來說,現代醫療體制下,那些或明文規定的守則或約定俗成的潛規則,都是他所不能理解的。他不能理解為什麼明明可以立刻醫治的腦患兒,教授們卻還是商量來商量去,對他而言,是病人就要去救,其它的何必反復考慮,醫生天職不就是救死扶傷嗎;他更不能理解,為什麼每次他想要做的事情,都會被別人當成笑話來看待;他最傷心的是,由於自己的自閉障礙,他似乎總是會給自己敬重的院長和金教授帶來無盡的麻煩。

第二集裡,施溫查房發現一名病童成浩產生不良反應,檢查後發現是之前手術不成功,引發了強烈的後遺症。男主角決定要為成浩做手術,緊張下自己的雙手卻抖動得無法主刀,最後在金教授的搶救下,成浩轉危為安。走出手術室的金教授重重給了施溫一拳,這一拳雖然打在施溫的臉上,卻也痛在觀眾的心裡,我們總說不應該歧視任何一個人,無論他有怎樣的缺陷,可在手術室裡,精神緊張手慌腳亂的施溫,無論如何都無法讓人原諒。但也如允書所言,他金子般的心靈卻是彌足珍貴的。

施溫有著金子般的心靈,劇中的主角卻個個都有自己不堪的一面。

金教授的弟弟,也是一個自閉症患者。在他過十八歲生日的時候,金教授誤以為表現越來越正常的弟弟已經可以放手了,於是鼓勵他自己去上學,沒想到弟弟在上學路途中因為恐懼人群而亂跑,發生車禍去世。金教授陷在深深的自責中,他認為弟弟的死和他的盲目樂觀有不可分割的關係。所以他對施溫是持不信任態度,他不相信施溫能夠變為正常人,更不相信他能成為一個救死扶傷的醫生。

女主角允書因為自己主刀手術的失敗,情緒崩潰,痛苦不已。對於年輕的醫生來說,直面死亡不可怕,但直面自己手中生命的死亡才最可怕。直到他們從施溫身上看到堅持、樂觀和理想。就像我們一樣吧,每當單位新進來一批批初出茅廬的後輩,看到他們為了工作處處碰壁卻仍然堅持不懈、談到理想雙眼放光、提到未來滿臉憧憬的樣子,是不是恍惚中看到了以前的自己,想到了曾經自己也有著一往無前的衝勁和熱血?

男主角沒有任何外掛,觀眾能切切實實感受到施溫一路奔跑一路跌倒的無奈和倔強,因為自身的缺陷,他沒少吃苦頭,沒少孤獨無助地躲在角落裡流淚。令人欣慰的是,編劇在他身邊安排了性格爽朗心靈善良的女主,任何時候都願意無條件幫助相信他的院長大叔,醫術精湛輔助鞭策他成長的金教授,還有可愛醜萌的護士大叔,以及作為男主戀愛導師古靈精怪的小病號。因為這樣一群人,所以前十集,看得我頻頻落淚。

院長大叔力排眾議,以自己職位做擔保,幫助施溫進了成元大學醫院,擁有了和正常人一樣工作、學習的權利。不僅默默關注他,還拜託學生金教授指導他如何成為醫生,不是父親勝似父親。女主角允書一直默默鼓勵施溫,毫無保留地愛上了他,不介意他的與眾不同,大方告訴所有朋友他是自己的男朋友;小病號作為施溫的愛情顧問,當所有孩子被家長勒令遠離施溫的時候,她卻不管不顧偷溜出醫院陪著施溫,即使醫院已經不再承認施溫的醫生身份,小病號卻篤定地告訴施溫:“你是我心目中最好的醫生。”

正是在醫院這樣的環境裡,和這樣一群性格各異的人朝夕相處,施溫由一個剛開始進醫院只會說醫學術語不懂人情世故被人稱作“機器”的自閉症患者,最後成長為幽默有趣、會訓下屬、有血有肉的醫生,與人建立起了正常的關係,完成了自我救治;醫院裡的醫生們,也在施溫一次次拼盡全力救治病患的過程中,逐漸改變對他的看法,並且完全接納了他。

電視劇大結局裡,施溫問金教授什麼樣的醫生才是好醫生,金教授並沒有明確回答,但其實答案早已隨著劇情發展而漸漸明晰。救死扶傷,固然是醫生的天職,除此之外,醫生對患者心理的人文關懷,似乎才是這部劇所要傳達的價值。

他們當中只有10%的人會在某一方面顯現出驚人的天賦。

看到這裡,我不禁陷入了沉思,這不就是個出身悲慘長大開掛的天才少年嗎?

後面再接下去,這劇不就該是男主角進入醫院後先做個大手術一舉成名、驚動整個醫院,然後接二連三解決連教授專家都解決不了的疑難雜症,以此奠定傳奇天才男主的地位嗎。

呵呵……恰恰相反。

但這卻恰恰反映了編劇的確關注了自閉症患者這一群體。自閉患者無法與別人建立起正常的人際關係,甚至某些患者很容易情緒激動進而產生衝動行為甚至攻擊行為。劇裡,編劇不僅寫出了男主角自身飽受自閉症的困擾,還著重描繪了普通人對於自閉症患者的態度,尤其是當患有自閉症的人加入到正常的社會工作中所面臨的一系列矛盾和現實問題。

施溫進了醫院之後,因為自身的病症障礙,惹來了很多麻煩,即使在醫學方面天賦異稟,還是得不到同事和教授的認可。明明非常喜愛小孩子,卻因為意外事故被患兒家長們誤解自閉的他會對醫院的孩子們造成危害。

對於無法和周圍人建立正常的關係的施溫來說,現代醫療體制下,那些或明文規定的守則或約定俗成的潛規則,都是他所不能理解的。他不能理解為什麼明明可以立刻醫治的腦患兒,教授們卻還是商量來商量去,對他而言,是病人就要去救,其它的何必反復考慮,醫生天職不就是救死扶傷嗎;他更不能理解,為什麼每次他想要做的事情,都會被別人當成笑話來看待;他最傷心的是,由於自己的自閉障礙,他似乎總是會給自己敬重的院長和金教授帶來無盡的麻煩。

第二集裡,施溫查房發現一名病童成浩產生不良反應,檢查後發現是之前手術不成功,引發了強烈的後遺症。男主角決定要為成浩做手術,緊張下自己的雙手卻抖動得無法主刀,最後在金教授的搶救下,成浩轉危為安。走出手術室的金教授重重給了施溫一拳,這一拳雖然打在施溫的臉上,卻也痛在觀眾的心裡,我們總說不應該歧視任何一個人,無論他有怎樣的缺陷,可在手術室裡,精神緊張手慌腳亂的施溫,無論如何都無法讓人原諒。但也如允書所言,他金子般的心靈卻是彌足珍貴的。

施溫有著金子般的心靈,劇中的主角卻個個都有自己不堪的一面。

金教授的弟弟,也是一個自閉症患者。在他過十八歲生日的時候,金教授誤以為表現越來越正常的弟弟已經可以放手了,於是鼓勵他自己去上學,沒想到弟弟在上學路途中因為恐懼人群而亂跑,發生車禍去世。金教授陷在深深的自責中,他認為弟弟的死和他的盲目樂觀有不可分割的關係。所以他對施溫是持不信任態度,他不相信施溫能夠變為正常人,更不相信他能成為一個救死扶傷的醫生。

女主角允書因為自己主刀手術的失敗,情緒崩潰,痛苦不已。對於年輕的醫生來說,直面死亡不可怕,但直面自己手中生命的死亡才最可怕。直到他們從施溫身上看到堅持、樂觀和理想。就像我們一樣吧,每當單位新進來一批批初出茅廬的後輩,看到他們為了工作處處碰壁卻仍然堅持不懈、談到理想雙眼放光、提到未來滿臉憧憬的樣子,是不是恍惚中看到了以前的自己,想到了曾經自己也有著一往無前的衝勁和熱血?

男主角沒有任何外掛,觀眾能切切實實感受到施溫一路奔跑一路跌倒的無奈和倔強,因為自身的缺陷,他沒少吃苦頭,沒少孤獨無助地躲在角落裡流淚。令人欣慰的是,編劇在他身邊安排了性格爽朗心靈善良的女主,任何時候都願意無條件幫助相信他的院長大叔,醫術精湛輔助鞭策他成長的金教授,還有可愛醜萌的護士大叔,以及作為男主戀愛導師古靈精怪的小病號。因為這樣一群人,所以前十集,看得我頻頻落淚。

院長大叔力排眾議,以自己職位做擔保,幫助施溫進了成元大學醫院,擁有了和正常人一樣工作、學習的權利。不僅默默關注他,還拜託學生金教授指導他如何成為醫生,不是父親勝似父親。女主角允書一直默默鼓勵施溫,毫無保留地愛上了他,不介意他的與眾不同,大方告訴所有朋友他是自己的男朋友;小病號作為施溫的愛情顧問,當所有孩子被家長勒令遠離施溫的時候,她卻不管不顧偷溜出醫院陪著施溫,即使醫院已經不再承認施溫的醫生身份,小病號卻篤定地告訴施溫:“你是我心目中最好的醫生。”

正是在醫院這樣的環境裡,和這樣一群性格各異的人朝夕相處,施溫由一個剛開始進醫院只會說醫學術語不懂人情世故被人稱作“機器”的自閉症患者,最後成長為幽默有趣、會訓下屬、有血有肉的醫生,與人建立起了正常的關係,完成了自我救治;醫院裡的醫生們,也在施溫一次次拼盡全力救治病患的過程中,逐漸改變對他的看法,並且完全接納了他。

電視劇大結局裡,施溫問金教授什麼樣的醫生才是好醫生,金教授並沒有明確回答,但其實答案早已隨著劇情發展而漸漸明晰。救死扶傷,固然是醫生的天職,除此之外,醫生對患者心理的人文關懷,似乎才是這部劇所要傳達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