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故宮的這件玉器乾隆愛不釋手,只有重大慶典時才捨得用

歷史上的皇帝,論對玉器的喜愛,清朝的乾隆皇帝應該是排第一的。乾隆皇帝對玉的喜愛,已經到了癡迷的狀態,珍寶館裡所有的玉器,基本上都出自乾隆年間。這裡就有這麼一件小玉器,

乾隆對它可是情有獨鍾啊,平時都不舍的拿出來,只有在重大慶典的時候才捨得用。

這個讓乾隆愛不釋手的玉器就是一隻精美異常的玉碗,玉碗用優質新疆和田白玉琢制而成,玉質潔白玉色純正,碗壁薄可透光見紋,外側用金絲壓嵌成花枝花葉,

再用紅寶石鑲嵌成花朵,整碗共用去紅寶石108顆,黃金和寶石相互輝映,襯以潔白的背景,美而不豔,貴而不俗。碗壁內側還鐫刻了乾隆帝禦制詩一首:“酪漿煮牛乳,玉碗擬羊脂。禦殿威儀贊,賜茶恩惠施。子雍曾有譽,鴻漸未容知。論彼雖清矣,方斯不中之。巨材實艱致,良匠命精追。讀史浮大白,戒甘我弗為。”碗內底正中有隸書<乾隆御用>。它是乾隆的愛物,乾隆把它用作慶典時,
禦殿賜茶之具。

玉碗所用的工藝,正是乾隆帝親自命名的痕都斯坦玉,痕都斯坦即莫臥爾帝國,也就是今天印度北部,至阿富汗土耳其一代,這裡的玉雕工藝,歷史悠久工藝上乘,具有明顯的伊斯蘭風格,在整色的玉石上,製作規整的造型,和薄胎兒器皿,

並施以壓金絲嵌寶石的裝飾,是它的風格特點。乾隆專門讓內務府造辦處,仿造這種痕都斯坦玉,當時可能還專門從產地,請來的玉雕匠人,而中國的玉雕藝人們,也通過學習和摸索,掌握了這些技巧,從而創造出中國風格的痕都斯坦玉。

製作痕都斯坦玉,

需要最好的玉料,要求有足夠的塊體,顏色純淨質地細膩。並且不能有任何毛病,而且製作工藝複雜,難度極高,稍不留神就會使整器報廢,即便是乾隆時期,生產量也是極小。到乾隆後期更因為對原料的消耗過大,而下旨停產,所以我們今天能夠看到的痕玉作品少之又少,每一件都是珍惜難得的。